父亲张守伦母亲杨迪庆,1974年在湖南攸县网岭军区五七干校合影。劫后余生,父亲刚刚由学员转任副校长解除了半强制劳动;母亲也解除隔离审查,从广西调到攸县网岭供销社当售货员;他们的境况有所改善,我们四分五裂的家终于在离散几年后团聚了。在湖南农村我们终于可以有个完整的家了。那些年带给我们的是迷惘、困顿和苦难、但教会了我们刚强和奋进!这张照片的摄影是:中国著名军事摄影记者邹健东。他1935年参加革命。
#头条创作挑战赛#灵宝历史名人杨於陵
杨於陵,字达夫,唐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市)人。汉太尉杨震之后裔。父杨太清死于安禄山之乱,於陵时刚六岁,随家迁到江南以避战乱。长大后,好学有志,十八岁中进士,出任润州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境)主簿。当时韩滉在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负责江南事务,杨於陵以主簿去谒见,韩滉发现於陵有奇才,遂招为婿。於陵任职期满,转鄂岳府当从事,升侍御史。韩滉入朝任宰相,权势一时显赫。杨於陵避嫌辞官,回家隐居,在建昌(今江西省南城县境)筑屋读书。贞元三年(787)韩滉卒。贞元八年杨於陵入朝任膳部员外郎、考功吏部三员外判南曹。宰相亲信写调集文书不合乎程式,於陵驳回,得罪宰相,被支使出朝,任宣武军抚慰。不久转任右司郎中,改任礼部郎中,出朝为绛州刺史。未行,德宗让他留任中书舍人。此时,京兆尹李实仗恃恩宠,横暴无道。杨於陵和许孟容不入浊流,被李实诬陷,降任秘书少监。李实势败,杨於陵出任华州刺史、潼关防御使、镇国军节度使、浙江东道都团练使和观察使等职。时浙江饥荒,於陵请出米30万石,赈救贫民,政声极好。后任京兆尹。
京兆地区军民混杂,影响地方政府收入。杨於陵奏请改革得恩准,每五名丁男中只能出两丁入军,三丁、四丁都以条律为准。后由京尹入朝任户部侍郎。元和元年(806)以考察官员的良策,犯颜直谏的文章饮誉朝廷,被宰相牛僧儒所憎恶,贬任岭南(今五岭以南地区)节度使。时监军使许遂振恣横干扰岭南军政。杨於陵洁身廉正,许遂振却上书诬告。宰相裴度在宪宗面前代其申辩。元和五年回朝任吏部侍郎。四年间,监察奸吏、补官、调出调入和平级异调都做得公正合理。时人称赞於陵廉正。吏部尚书郑余庆遵循旧制,杨於陵则建议不能办事的机构不能设置,为宪宗所采纳,废除了三考官制,官吏的考试目测、平常的调动都完全由吏部负责。杨於陵还请求修改历法,革除不称职的官员。宪宗赞许并提杨於陵任兵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判度支。后王师讨伐淮西割据时,杨於陵让亲信任供军使,负责征集唐(今河南省唐河县境)、邓(今河南省邓县境)的军队粮食供给,但未能保证供应,军队战败,宪宗怒责杨於陵贻误战机,贬任柳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平县境)刺史。后为户部侍郎。穆宗即位后,任户部尚书兼东都留守。杨於陵多次上书要求解官回家,都没有被批准,授任太子少傅,封为弘农郡公,尚书左仆射。穆宗赐他土地,於陵坚辞不受。於陵器量方峻,进止有度,节操坚明,始终不失其正,时人尊仰。死于大和四年(830) 。特赠司空,谥号贞孝。於陵有四子,嗣复最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