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的公考经验,当年我国考总分150分,行测80分。做数量关系不仅能做完而且基本上是全对的,数量这块分值大,如果要考高分是不能放弃的。数量基本上都是小学奥数,有难度但题型单一。如果备考时间充足建议把小学三四五年级的奥数教材买来看看。
我当年高考数学140分,15道选择题20分钟做完保证顶多错一题,必须保证把时间留给大题。两者的思路是一样的,行测要做完,尤其是数量部分不可能用常规方法做。如果自己去算,坏的结果就是算了五分钟,一看四个选项里没有自己的计算结果。数量关系要迅速做完就不能用常规方法去做,培养对数字的敏感性,对题型的熟悉程度非常重要。通过带入、排除推理、奇偶特性、范围判断,整除性等等都是常用方法。
常识部分其实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备考复习,因为知识面太广了,集中把今年热点,历史上那几个重要会议,文学常识,法律常识过一下,其他的可以蒙,看造化。不要纠结,果断不犹豫,因为常识部分分值也不高,不知道就猜,一定要快,把时间节约出来留给后面分值高的题。
在备考公务员,平时做题一定要做套题计算,计时练习,精确到每一题,知道几点几分自己应该做到哪一题,一道题如果超过一分钟猜个答案赶紧往下做,果断不犹豫,不要纠结。#公务员# #公务员考试#
表妹去年10月份考上省公务员,分到县税务局办公室。5个月过去了,当我问她的工作如何时,她却摇头抱怨“遇人不淑”!说主任简直不要脸,每次都把她的工作成绩据为己有,问我怎么办?我说:这是好事!
表妹一听,眼睛瞪了起来!反驳道:这算哪门子好事啊?我做的所有的工作,主任都不向任何大领导上报。有一次,和她一起分到办公室的另一个女同事看不过眼,和主任争论起来,问为什么主任总是把她的工作成绩说成自己的?主任却说,难道你的工作成绩不是在他指导下做的吗?结果两个人就吵了起来,结果现在他们关系还很僵。
我对表妹说,你没有跟主任闹过吧?表妹摇头说,没有,她觉得这么闹也不对,显得自己太狭隘了。她只是觉得自己干的工作成绩,被主任贪了,心里不太舒服。
我对表妹竖起大拇指夸赞道,她能不像同事一样,跟主任对着干,这么想就对了。但,心里不舒服,只是看待这件事的角度造成的。而且,在我看来,这件事,还真就未必是主任的错。
我开始向表妹解释,为什么说我认为这是好事,而且未必是主任的错。
作为一个办公室主任,做出这样的行为,其实是很正常的。这个行为,又被称为职场36计之“瞒天过海”。一般常见在小主管级别的领导,欺负实习生时用得到。
但是客观的分析这件事情,我们会发现,在职场里,大多的领导,往往都会这么做。
第一个需要明白的问题是:主任的这个行为到底是不是抢功?
我认为这不是抢功,这只是“摘果”。和主任同级别的另一个主任,他两个同时做了一件事。这时,主任把另一个主任的功劳说成自己的功劳,这才叫“抢功”。而表妹只是主任的下属,表妹的工作做的再好,也是主任工作中的一部分。所以这叫“摘取自己的工作果实”,而并不存在抢不抢的问题。
再说第二个问题:主任不向领导提及表妹,这件事对还是不对?
我认为,很多情况下,主任在向上汇报工作时,都很少会提及这个工作,具体是由哪个下属做的。如果提及了,说明这名下属在主任心里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量。这是主任想要有意的栽培他,愿意主动的拉这个下属一把。
千万不要主任一踩你,你就感觉自己受了委屈,感觉自己受了侮辱。因为职场里,领导本来就是踩着员工的成绩向上爬,爬上去后,领导自然会记得是谁把自己托上去的。然后,这名下属又会占住主任原来的位置。
一级托一级,互相的帮扶,这才是职场的升迁之道。所以,我说,主任能够摘取表妹的成果,是件好事。表妹应当多做出成绩让主任摘。摘的时间长了,主任自然就会把表妹放到心里。关键的时候,拉表妹一把。
表妹这时恍然大悟道:原来真的是自己太学生思维了。
我是@职场情报局,从今天起,准备更新一波儿职场36计系列,希望大家喜欢,并关注。
#女生查到考研成绩后又哭又笑#
我癫我狂只有我知!
当下的热门考试:高考、考研、公考,作为热门考试之一:考研,是一部分学子追求更高人生目标的一道坎,其难度,大概只有试水学生自己知道。
考研除了笔试还有面试,要算综合成绩,所以不确定性很大,笔试过了只是过了门坎,能否上岸还得看面试。
有的考生,笔试过了,欣喜若狂,就再也没有好好去准备面试,因此而错失良机,其实面试的不确性,也增加了提分的契机,如果有心去准备,说不定可以考到一个不错的分数。
考研是一件苦差,千军万马挤独木桥,难度有点象高考,想考上心仪的好学校,不下点功夫真的不行;除了专业外,象政治、英语等都是令人头疼的科目,英语在面试时还要临场考,所以应届生应考还是有很大压力的。
应届生除了在读科目外,还要学考研科目,在有限的时间里,想要考上理想的学校,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有的学子采用这样的策略,即第一年试水,争取二战上岸,最不济三战上岸,所以在毕业前就没有死拼,宽心应考。
研究生的录取有许多底线,除了国家划线,还有校线,甚至有的好学校专业也划线,就象文中的考生,就是因为过了这些线,所以离备考的目标学校就更近了。
埋头苦读,风雨不阻,付出这样的努力,吃了这么多的苦,终于迎来意外的结果,怎不令人欣喜欲狂呢?喜极而泣,疯疯癫癫,范进中举不就这种状态吗?
从无数的苦中终于尝到了甜,这样的感觉不值得人疯狂吗?文中考生的狂态只有该考生懂。
都说高考是分水岭,曾经的几个高中室友如今都在从事什么工作?
1、 高考成绩最好的,毕业后考了公务员
2、 高考成绩第二的,毕业后在杭州当程序员
3、 高考成绩最差的,毕业后自己创业
高考作为学生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考试,所有的学生都是非常重视的,因为能够考上一个好的学校,可以让自己未来进入社会之后的路好走不少,因为现在的高学历基本上就是好企业的通行证,而自己曾经的几个高中室友如今的生活差距也非常大了。
当初高考成绩最好的,他一直以来都是年级里成绩最好的一批人,在所有的大型考试里都能进到年级前十,老师对他也十分的看重,到了高考的时候成功的考上了自己想要去的985大学,因为他的家庭情况比较好,毕业之后就直接考公务员了,如今在老家舒舒服服的过日子,还是让人挺羡慕的。
而成绩第二名的,进入了杭州的一个一本大学就读,因为对编程这一块感兴趣,毕业之后凭借着自己出色的能力进入了阿里工作,作为一家世界500强企业,他入职的时候拿到的工资在行业内都是比较有竞争力的, 并且在其他的方面也有比较好的保障。
像压力最大的买房,阿里会给一定等级的员工提供无息购房借款,并且每个月的公积金还是按照12%来缴纳,而他平常的生活又比较节约,吃饭都是在园区里吃,因为午餐和晚餐都能有餐补,一个月下来在吃饭上的开销非常低,每个月还能有800元的交通补贴,相对于他一个月只需要承当房租水电以及周末双休的伙食费就行了,他工作没几年就在杭州买了房。除此之外阿里还有不少的假期,像7天的带薪陪伴假、最长3天的路途加,他会利用这些假期以及节假日的时间回老家陪陪自己的父母。
当时成绩最差的,只考上了一所专科学校,但他也没有因此而放弃,在毕业之后就跟着家里人一起做生意,在觉得自己能力差不多的时候出去单干,如今也算得上是一个小老板了。
其实有的时候,能力要比学历重要,但也并不是说学历完全没用,学历可以说是决定一个人下限的东西,而能力则是决定上限的东西。#我要上微头条#
没事写个一个体户的感受
好多人都在讨论编制啊,公务员啊,国企呀,
在我的家乡,年轻人去追求这类工作的欲望不是很高,至少比北方要低很多。
成绩不好家庭的孩子,都会选择创业或者做做生意
成绩好的家庭的孩子,会选择好点的企业或者帮家里干活。
我们的圈子只有走过的人才会知道,什么996呀,什么刮风下雨啊,什么无奈呀,什么人在屋檐下,什么绝望啊,这些东西都不足一提的。
抗压能力差的,或者失败的,都半途而废了...
真实列子,女同学开了一家水果店,加盟的品牌,叫做吉小果,一套投资25万吧,4月30号开业,5.20号门口已经贴转让了。
刚开始我爸爸妈妈也认为我不务正业,但是现在爸妈还算认可我的事业,也经常会让他们的朋友吹牛,我儿子怎么怎么滴...
还有亲戚让他们的孩子跟我学习的[撇嘴],这东西都是经验累积的,教不会的。
有关家庭,说实话像我们这样的人,家庭真的是硬伤,生意做大了嘛,外面诱惑大呀,难免把握不住。生意最小嘛,家庭矛盾和家庭压力一大堆。
孩子出生后我也看淡了,一有时间我就陪孩子玩,陪她上补习班,带她去旅游,以前我很抑郁的,有段时间还有轻微的抑郁症。
抑郁的原因就是因为开店容易守店难,就像一个笼子把你捆住了。这一点一般都有,经过一系列的度假啊,旅行呀,陪伴女儿呀,渐渐的也消失了。
钱嘛,赚不光的,车房齐全,父母健在,家庭鹭港,我要这么多钱干嘛...
说难听了,虽然家里都是普通工人,但是四个大人过世了,老房子卖卖掉就500万了。
但是人活着那,要证明自己的价值,对吧...
找一个可以帮助自己的老婆,不要找那种整天只知道花钱打扮的,不付出努力,天天指望你,还天天羡慕别人生活的。
养一个乖巧伶俐的女儿,成绩好坏无关紧要,反正我保护着,一辈子衣食无忧,等大了,基本也会找个门当户对的。
我们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也不会去追求什么名牌呀,豪车呀。
但是大一点的房子还是很喜欢的,毕竟自己住的舒服点。
你们天天讨论的那些GDP啊,什么明星呀,城市排名呀,与我们老百姓有什么关系....
最烦口袋里掏不出五万块钱的人,和人谈着50万的事,还说的轻描淡写。
最烦就是把自己看的很重,少了你就要倒闭的感觉。
中国人很多,真的很多,没有谁是不能代替的...说难听了,本来4000工资,多出1000块,高矮胖瘦随你挑。
做个体户嘛,就是图个自由,钱嘛还好的,一般家庭小夫妻在宁波年收入30来万很多很多。你说个体能赚多少钱呀,也就五六十?六七十吧...
365天无休,自己身体拖的一塌糊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的方式,没必要按照别人的生活模版来...
活着轻松点...短短几十年
距离23考研还有22天,请查收今天的考研倒计时海报【面向23考季学员】
今天海报中的学长/学姐寄语来自陶子怡同学(22考研中以364分的优异成绩录取中国农业大学):
“最难接受的有两种情况。一是会发现很多知识在反复地背诵和练习之后仿佛回到起点,这个时候很容易崩溃,一定要坚信自己走过的每一步路都算数。第二种情况是复习到十月份出现了疲软期,长时间紧张的状态让自己很疲惫,这种时候千万不要硬撑,找家人朋友倾诉,拿出一两天的时间放松,找回状态再继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