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6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规定干部、工人退休、退职后,“家庭生活确实困难的,或多子女上山下乡、子女就业少的,原则上可以招收其一一名符合招工条件的子女参加工作”。
两个《办法》一传达,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因为那个时候,千家万户都有子女因为“上山下乡”在农村务农,但返城途径还比较狭窄,虽然也有选调当工人、上大学、参军等机会,但毕竟受惠者有限,大部分还在农村务农。国家实行的各种“顶替”政策,开辟了一条进入工作岗位的新捷径,对父母还在上班并即将到龄退休的下乡知青、待业青年们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记得1978年底多数企事业单位一下子涌进大量的回城青年。(照片为笔者收藏的1978年底沈阳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退休工人的合影。)
刘炽与本溪之缘(上)
刘炽老师是新中国成立后著名的作曲家,尤其是他的电影音乐作品,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初识刘炽老师是在1991年,国家文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全国评剧青年演员比赛”,本溪市评剧团优秀青年演员张丽华经遴选进入决赛。当时,这在本溪评剧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喜事,市文化局很重视,作为主管专业艺术的副局长的我理所当然的要随团出征,常务副局长郑加林也主动前往助阵。加林局长是“东北鲁艺”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干部,也是本溪解放后最早从事文化工作的老领导,对文化工作,对文艺人才非常重视。
比赛那天,加林局长特意邀请了几个文艺界的名人,为本溪市评剧团站脚助威,其中就有刘炽老师。那时,我对刘炽老师并不熟悉,只听介绍他是加林局长的战友和朋友。刘炽老师很随和,一点也没有名人架子。在张丽华演出结束后,他微笑着却说了一句极有分量、又极让人欣慰的话:“我不是搞评剧的,但在北京我常看评剧。你们不用担心,这孩子的素质很好,演出很成功!”比赛结果出来后,张丽华荣获大赛的最高奖——优秀表演奖。
那次匆匆的见面,由于我对音乐艺术缺乏了解,尤其对刘炽老师缺乏了解,所以和刘炽老师接触不多,且不主动,也没留下太深印象。可能加林局长感觉到了,回来后,他特意向我详细介绍了刘炽老师的情况。当我听说刘炽老师是著名作曲家,特别是知道我们十分熟悉和喜爱的《我的祖国》(电影《上甘岭》插曲)、《英雄赞歌》(电影英雄儿女插曲)的作曲就是出自他手,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进一步了解并走近刘炽老师的心情也随之而生。
刘炽原名刘德荫,曾用名笑山,陕西西安人。1936年参加工农红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考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第三期,师从著名音乐家冼星海,主攻作曲与指挥,是延安鲁艺培养的我国早期的坚定革命文艺工作者。他从“延安鲁艺”来“东北鲁艺”工作后,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本溪的著名音乐家刘威、刘青芝,作为“东北鲁艺”的学员,都亲耳聆听过刘炽老师的讲课,为他们日后的音乐之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他们时时以刘炽老师为人生楷模,坚持和发扬“鲁艺”精神,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正确方向,创作了许多优秀歌曲,培养了许多音乐新人,为本溪的文艺事业,特别是音乐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炽老师的音乐作品题材广泛,特色鲜明,深受广大音乐工作者和观(听)众喜爱。如《我的祖国》《英雄赞歌》《让我们荡起双桨》《翻身道情》《新疆好》《祖国颂》等,至今广泛传唱,经久不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最受欢迎的、影响最大的,当属《我的祖国》《英雄赞歌》《让我们荡起双桨》等电影插曲。而《我的祖国》《英雄赞歌》的诞生,与辽宁、本溪更是不无联系。
电影《上甘岭》的音乐创作,是刘炽老师在辽宁歌剧院副院长兼艺委会主任的任上完成的。接到电影《上甘岭》的音乐创作任务后,刘炽没有急于求成,而是认真的地和理解《我的祖国》的原歌词,
“祖国啊,我的母亲。
你的儿女,
离开了你温暖的怀抱,
战斗在朝鲜战场上。
在我们的身后,
有强大的祖国……”
为啥审核稿件这么慢?????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
RCCSE(B+)(2020第六版), 复合影响因子:0.425,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在读硕士独作可发,
一、《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由辽宁省教育厅主管、锦州医科大学主办。刊期由原来的季刊改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ISSN 2096- 3068:CN 21-1607/C)。
二、本刊主要面向哲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等与医学相关的人文学科。“典籍钩沉”是本刊的特色栏目,旨在发掘古代典籍(包括非医学典籍)中的养生理念和医学思想;“医史研究/医学伦理/医学教育/医事法律/医疗保险/医院管理/心理健康”是本刊的重点栏目,报道“医文结合”的学术研究成果;“专题论坛/高等教育/德育纵横/语言文化/信息传播”是本刊的常设栏目。
三、本刊注重学术创新,优先发表省级以上的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来稿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可靠,数据准确,论证严谨。借鉴或引用他人的观点、材料或数据,请在文末予以注明,并务必核准其引用内容。来稿篇幅以6300字以上为宜。
四、本刊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一数字化期刊群”全文牧录期刊,也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
2023年辽宁葫芦岛市龙港区遴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4人[心]
报名时间和地点:
现场报名时间:2023年2月1日—2月3日,上午9:00—11:00,下午14:00-16:00;报名地点:葫芦岛市龙港区政府(锦葫路76号)513办公室。
电子邮箱报名时间:2023年2月1日9:00—2月3日17:00
tips:需要公告原文的童鞋评论区留言!
【教指委专家谈“双减”:提质增效站好育人主阵地徐民慧 】#双减政策#“双减”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双减”政策出台后,学校应该积极思考、主动作为,高水准落实“双减”政策,在聚焦“减法”的基础上,着力做足“加法”。
减法,是减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轻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这是矫正和纠偏;加法,是让学校回归教育理性,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这是关键和重点。为此,辽宁省本溪市实验小学从三方面深化教育改革。
一是减负增效,突出学校教育的主体性。课程管理是减负增效的基本前提。一方面,要把国家课程作为所有教学策略研究的重心和着力点,最后落地于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 提升课程实施水平,要建立符合学校实际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常规+特色”的课程管理体系、课程实施模式和课程评价机制,从而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活动化、校本课程特色化。辽宁省本溪市实验小学具体以“大教研”“小对标”聚焦课堂增效,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推进课堂效率提升和学生的高阶思维训练。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例,教师从“改进课堂生态、变革课堂模式、研究课堂实践”的视角,总结课堂增效的途径和方法,形成小组合作学习“五步法”。此外,学校采取赋能管理、赋能智慧等六大行动激活内部活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赋能教师成长;精准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对不同学力的学生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因材施教。
二是减量提质,提升课后服务的人文性。“双减”从根本上说,是减少学生大量的单调、重复、低效的作业负担和不合理的家庭教育投入成本。所以,它的加法不仅体现在课程育人、“五育”并举、教育评价等方面,更要体现在课后服务的人文性上。为此,学校将作业管理和课后服务关联在一起,把减下来的学业压力变为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把减下来的家长精力变为家庭的协同和动力。
在发挥作业育人功效方面,学校在统筹作业管理、加强作业设计指导和校本作业创新上下功夫。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布置分层、弹性、个性化的作业;遵循“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的三维目标,形成系列化的校本作业,包括“自助餐”式的作业、“导演”式的作业、亲情式的作业、友情式的作业、调查式的作业等。
在开展课后服务方面,学校将其核心功能定位于“服务”。在优化配置师资上,学校一方面挖掘校内有特长的教师,同时也从校长工作室、名师工作室中遴选名师,组建专业团队,开展优质的跨学科课后服务。另一方面,通过社会招募和资质评审,让职业代表、社会学者、家长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进校园,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兴趣需求,提升课后服务的整体品质。
在课后课程构建上,学校结合“五项管理”进行学生校内作业辅导,开展自主阅读以及“每天锻炼一小时”等相关活动;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生需求,开发艺术类、运动类、益智类、语言文学类、手工类等系列兴趣课程,让学生玩在其中、乐在其中、润在其中。
三是正本清源,增强家庭教育的协同性。达成“双减”共识,要转变家长观念,进一步密切家校合作,完善家校协同育人机制。辽宁省本溪市实验小学坚持“一家三口”办教育,即老师、家长、学生共同组成广义上的三口之家,共同进行学校管理。学校还通过开设“家长讲堂”请来家长志愿者做家长学校的讲师,参与学校的家庭教育工作,传授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开展丰富的亲子活动,包括亲子共读活动、亲子共做活动、亲子共讲活动等。
让“双减”扎实落地,学校需要坚守基础教育的育人初心,担起新时代育人方式转变的使命,让教育的温度直抵人心!
(作者 徐民慧 系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德育工作专委会委员、辽宁省本溪市实验小学校长)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