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第一家市直事业单位将搬迁至东津新区——东津商务大楼办公!这是不是意味着襄阳市直机关搬迁至东津新区的步伐越来越近了?
我现在不明白的是襄阳市档案局与襄阳市档案馆是什么关系?档案馆搬迁了,那么襄阳市档案局搬不搬呢?
谁能给我解答一下?
#襄阳头条#未能发行的《隆中对》小型张邮票事件
陈全胜设计的《三国演义》邮票(第1组)和《千里走单骑》小型张被评为1988年最佳邮票后,广大邮人便翘首以待他的《三国演义》第2组早日问世。设计《三国演义》第2组邮票的任务自然落到陈全胜的肩上。之所以要有‘隆中对’小型张,这是因为‘隆中对策’标志着诸葛亮正式出山。从整个三国历史看,隆中对策这一事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刘备为中兴汉室,广揽人才,礼贤下士,三顾茅庐才得以见到诸葛亮,刘备再三要求‘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诸葛亮文韬武略,高瞻远瞩,指出‘曹操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不可与之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因而主张刘备目前只能先取荆州,再占巴蜀,形成鼎足分立之势,再挥师北上,消灭曹操,只有这样‘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这便是著名的‘隆中对策’。自此之后,刘备正是按照这一战略方针不断取得胜利,终于形成了魏、吴、蜀三分天下之势。可见,‘隆中对策’在《三国演义》系列邮票中的位置是何等之重要,而且不可能被替代和包含。
集邮界(河南省和湖北省)由一枚《隆中对》小型张引发的“隆中原地之战”,甚至影响到邮票的发行,为了促进这枚小型张的发行。在紧要时刻,1990年第4期《集邮》杂志发表了杨林、孙丽丽的文章《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文中明确地向邮票发行部门呼吁,“‘隆中对’是《三国演义》乃至整个三国历史中极为重要的事件。从诸葛亮出山到魏、蜀、吴鼎立形势的形成,正是按照‘隆中对’的战略思想发展的。如果三国系列邮票未能反映这一重要内容,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这套邮票的价值,甚至造成永久性的历史遗憾。他们恳切地希望有关领导进一步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做出更合理的决策来。”与此同时,《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报刊均对这一问题有过相似的报道,均向邮票部门发出过同样的呼吁,引起了海内外集邮界十分强烈的反响。归根结底,报道归报道,呼吁归呼吁,邮票发行决策部门还是未能发行这枚《隆中对》小型张,终于造成历史遗憾。事发3年后,1993年8月4日《信息日报》刊登万鹏的文章《“隆中对”小型张流产内幕》(后文简称‘内幕’)。该文比较详细的论述了 《隆中对》小型张的拟定、画稿的形成、原地的争论、更换设计者以及最后未能发行等等,并在文章标题处刊出《隆中对》小型张的画样稿。2007年2月13日《襄樊晚报》报道刘文生、涂玉国的文章《珍贵邮票“隆中对”》,文中叙述了襄樊市档案局收藏这枚《隆中对》小型张的往事,并称之为“没有正式发行的珍贵邮票”。是的,该画样稿一经问世,便受到广大邮人的赞誉和追寻。1990年第5期《上海集邮》姚国秀的文章《‘隆中对’小型张未能出台,设计者陈全胜深感惋惜》已经十分详细地论述了陈全胜设计《隆中对》小型张设计图稿(即第二稿,完成稿),而且在该刊封2上刊出了小型张《隆中对》小型张的设计图稿(此图乃最先见诸集邮报刊的《隆中对》小型张图稿)的照片(图2)。一上述事实充分说明,《隆中对》小型张设计图稿是按照邮票发行局领导人指示精神,由画家陈全胜创作,两易其稿,经过领导人审定的。理所当然,根据此种《隆中对》小型张设计图稿制版后所印的邮口,规范的称谓应该是“《隆中对》小型张印样”。因此,《隆中对》小型张“样张”,“画样稿”,理应规范为“印样”为宜。至于“没有正式发行的珍贵邮票”乃顺理成章之事。其次,经查证该印样由河南省邮票印刷厂印制,从选用纸张、打孔及裁切均按照邮票生产程序严格操作,印样成品.精美上乘。《隆中对》小型张邮票与印样规格和《三国》第一组《千里走单骑》小型张邮票与小型张规格一样,均为l62×40mm和182×65mm:两者的边饰及邮票名称的配置位置均完全相同。画面的形式与‘千里走单骑’一样,均为横幅长条式,整个画面只有两个人物,诸葛亮“羽扇纶巾”,指着壁上的西川五十四州地图,分析天下大势,阐发韬略;刘备仰首聆听,表情谦恭殷诚。茅庐外是几株海棠,枝头上绿叶初发,春花绽放,树下一头水牛卧地小憩,神态驯良,悠然自得,整个画面散发着一股浓郁的早春乡土气息,把诸葛先生出山之前“臣本布衣,躬耕南阳”的隐士生活,表现持淋漓尽致。
总之,“隆中对策”在《三国演义》中占有极为特殊的位置,是成功的艺术作品,成了《三国》系列邮票中的重点《隆中对》小型张印样,事件本身已表明它在中国集邮史上的重要性。由于在《三国》邮票中拟定《隆中对》小型张而引起集邮界的热烈争论,时间延续之长,涉及集邮界上下之众,集邮及非专业报刊发表文章之多都是空前的,这从另一侧面再次表明它的重要性。在100余年以来的中华集邮史上,出现过多种邮票印样,可是,小型张印样还是第一次。这些都充分表明,《隆中对》小型张印样在中华集邮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美好的一天又要结束了!
哪怕今天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没有完成,因为我努力了。襄阳早上的气温只有6度,8:00我准时出现在湖北文理学院西门口处,准备去找老师看看能帮忙查找一下我15年前的本科毕业登记表吗?得到的答复是因我找的地方暂时封闭,不能进,只好折返,50分钟后去了市里的档案局。
进大门仍旧是扫码进入,大爷测量体温后告诉我找的地在二楼,很宽敞的工作间。一位气质和负责并举的女老师告诉我,确实无能为力。交来的资料她们只负责保管,现在根本就没有这些资料。像我这样来找的人儿也很多,在我前面一位登记信息显示也是来找毕业证明信息的。
无果而返,我收拾好行李坐车回家了。在车站先生给我买票,直到我出了车站他才离开。想想全程有他的陪伴,我基本不用操心,也满是感激。
虽然晕车厉害,我洗漱完毕就去了学校,九年级的时间确实都很宝贵,耽误不起。办公室的伙伴们对我迅速回校表示很惊奇,都很关心我的情况。具答之,坐下来逐人批改作业,课间找了仨同学改错很到位,上第四节课,星期一同学们的精神气还是很不错的,很快就到了吃饭的时间。
这就是日子,顺利也好,失望也罢,我努力过就高高兴兴地挥挥手跟过去说一声:“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