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北京20岁小伙说服父母,同意自己做断骨增高手术。
小伙从青春期后就只有1.67米,因为身高与飞行员梦想失之交臂。经过苦苦哀求,父母才同意拿16万给他做手术。
然而他没想到,这场手术会让他陷入到无尽的痛苦中。
1994年小李出生在北京,他的父母都有稳定的工作,在90年代已经过上了小康生活。
夫妻俩对于这个孩子的诞生很是欣喜,自小就对他十分疼爱,一家三口过着其乐融融的生活。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小李的母亲看着儿子明显矮于同龄人的身高,不由感到忧心忡忡,这孩子怎么不长个呢?
丈夫安慰道,男孩子长个子慢,等到了青春期个头一下就上来了。
然而直到小李上了高中,他的身高依然停留在一米六,反观身边的男同学都长到了一米八,最不济也有一米七几。
看着同学们的高个子,小李心中自卑不已,当班级里的高个子男生打篮球时,他只能在一旁羡慕的看着。
此时,小李母亲也急了,她经常给儿子煲各种大骨头汤,每天都要督促儿子喝牛奶,就希望他能尽快长个子。
小李也十分配合,每天牛奶、蛋白质、补钙的东西都往嘴里塞,往往都是吃到撑为止。
等到了高二下学期,小李的身高的确有了变化,达到了167cm,可这个身高在男生来说还是差强人意。
虽然个子上矮人一截,可小李的成绩一直很优秀,而他的心中也一直有个梦想,那就是成为飞行员。
高三时,民航来到小李的学校选拔飞行员,他得知后第一时间冲到了报名现场填写了表格。
然而一向成绩优秀的小李,被卡在了第一关,体检。
民航招飞行员最低身高为169,而小李却只有167,显然是不合格的。
被理想拒之门外的小李痛哭不已,他努力了十多年,拿了一张张奖状,却因为2厘米与理想失之交臂。
自那以后,小李再没有了学习的心思,成绩也一落千丈。
眼看着高考在即,孩子的成绩却越来越差,小李的父母急坏了,他们得知儿子的心病后,连忙将他带到医院检查,看是否还能再长高。
然而医生检查过后,告知小李的骨骺线已经闭合了,已经很难有长高的可能了。
小李不愿接受这种结果,他要求父母帮自己在国外买一些增高的药物,然而这些花高价买来的药物吃了一瓶又一瓶,却始终不见效果。
就在小李绝望的时候,他在偶然看到网上有一种断骨增高手术,只要做了这种手术就能再长高。
自那以后,小李就像疯魔了般,苦苦哀求父母给自己做手术。
小李的父母本来是不答应的,万一手术出了意外怎么办,可看着儿子成天寻死觅活的,威胁不做手术就去死,父母只能答应了。
2014年9月,20岁的小李被推进了手术室,经过了几个小时的手术,终于完成了断骨增高手术。
虽然手术花了16万,但只要做完手术小李就能从167,增高为174,这个身高对小李来说已经让他很满意了。
手术结束后,小李看着绑着钢架的腿,虽然疼痛不已,可他心中却十分兴奋,他开始幻想自己日后打篮球,当飞行员的样子。
手术后,小李还要进行大半年的复健,他每天都做拉伸,然而即使是简单的拉伸,却都带来锥心刺骨般的疼痛。
小李咬牙暗想,只要再坚持坚持,等到恢复了,他就能实现曾经的梦想去做飞行员,走在路上也能昂首挺胸了。
然而小李没想到,这场增高手术给他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半年后,她开始尝试下地行走,却发现无法再控制小腿的肌肉。
虽然小李长到了174厘米,可却连最简单的行走都无法做到,更别说去当什么飞行员了。
小李的父母看着儿子这样,心中后悔不已。当初怎么都不该答应儿子做那个手术。
现在小李的余生都要伴随着后遗症生活了,连正常的行走、跑跳都做不到了。
如今距离那场手术已经多年,小李也已经快30岁了,不知道他是否有后悔当初那个大胆的决定。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小李的身高虽然不高,可他的成绩一直很优秀,就算不做飞行员他也可以去选择追逐其他的梦想。
人活着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而小李固执己见,深陷长高执念中,毁掉了自己的健康,余生都要生活在后遗症中。
一转身,光阴成了故事.
2014 北京
这位网友数据还是很详实的,局部地区局部上涨年份节点表达很清楚,也可以说是房价上涨的时间线束,写作的网友有可能是从业者,也有可能是专门研究了一下,不过有些地方模糊,可能作者不方便在隐身说吧,水清有顾虑。话清也有顾虑。不过是否可以理解为好几百万套没卖亦或说有的一人多套呢?@泉立方3389
这七天,春节假期有时间,把过去20年北京房地产市场的一些资料整理了一下,数据给出的结论让人吃惊啊!1)北京有多少套房?2016年时,电表(一户一表)、房产协会等数据显示北京有700万户,结合2017年后的新房成交数量,北京大概有730万套房,含平房。2)2003-2022年成交量为483万套,其中新房207万套,二手房275万套。这里面有交易1次以上的房屋,也有老房子(如央产房、单位房、公租房拆迁等)上市的。因此大概有300-400万套房是没上市交易过的。3)2003-2009年交易了173万套房,2010-2022年交易了310万套房。4)2009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一是2009年之前以新房销售为主,2009年之后以二手房销售为主;二是房价方面,2009年之后,二手房价格高过新房。说明,中心城区内的资源越来越少,新房都在五环甚至六环以外。
看完才发现,其实北京的收入也不算高嘛,很多人学历那么高,硕士留学生什么的,一年十几二十万,在消费那么高的一个城市,确实有点低。
我2014年三本毕业,企业人事,年入20左右,刚晋升的副总监,大概能涨到30左右。老公年入13到20不等。感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知足常乐。
对此,你怎么看?(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这也大惊小怪了吧,2014年去北京好像是西单负一楼一碗油泼面也20元,这个怎么说[捂脸]
这两天,全国各地都天寒地冻,无意间刷到了好多年前走红网络的“裸跑弟”的信息,11年过去了,这孩子如今怎么样了呢?
“裸跑弟”真名何宜德,11年前,他才四岁,这位出生在南京的小男孩儿,小时候因为早产,体质弱,为了提高他的身体素质,他的爸爸为此特地对他进行了特别的教育和训练,让我们来看看他的人生经历。
一岁的时候,他的爸爸就训练他暴走,大概刚会走路,就带着他快跑了,两岁的时候攀登紫金山,这是南京市内最高的山,在江苏省内的高度也排名前三,有一段登山路特别陡,我平时爬一下都要近两个小时,一个两岁的小男孩就来爬这样的山,也真是让人服。
后来,他爸爸带着他在美国,在雪地里裸跑,视频发到网上,父子俩也就因此出了名。“裸跑弟”一词也就是那时候走红网络的。
四岁的时候,他多次独自驾驶帆船,在湖上畅游,比如说南京的金牛湖,这是2014年南京青奥会帆船比赛场地。五岁的时候独自驾驶飞机在北京动物园的上空飞行了两圈,耗时35分钟。
六岁的时候,写下了他的个人自传。七岁时,跟随父亲两次穿越罗布泊。八岁的时候参加了南京大学自学考试,并且在11岁的时候顺利完成了南京大学自学考试的所有科目,自考毕业。
12岁的时候,准备同时读硕士和博士。
2021年9月,何宜德13岁,修完西班牙武康大学MBA工商管理硕士的12门课程。当何宜德穿上硕士服,亮出自己的学位证书时,他的脸上还充满着天真和稚气。这一年,距离他获得南京大学本科学历,还不到1年时间。
2021年12月19日,13岁的何宜德又达成了一项新成就:他已收到菲律宾圣保罗大学博士录取通知书,成为该校历史上年龄最小的在读博士生。
多年来,大家对“裸跑弟”他爹何烈胜的做法看法不一,如果是你们家的孩子,你愿意他过上“裸跑弟”这样的人生吗?欢迎留言讨论。
“在毛主席身边工作那么长时间,竟没让他老人家吃上我做过的一顿像样饭菜,想起来,心里真是难过……”
于存自1962年从北京饭店调入中南海,一直在毛主席身边工作14年,按理来说,毛主席应该尝尽了于存的所有烹饪技术,但是于存在毛主席去世后,却经常这样感叹。
原来,纵然于存有一身高超的厨艺,却根本没有施展的机会,毛主席的食谱向来简单,通常情况下就是四菜一汤,四菜很简单,三个素菜,都是马齿苋等常见的菜;一个荤菜,主席最爱吃红烧肉和酱肘子,是经常调换的肉食。
汤的话就是芹菜叶汤或者香菜叶汤。
主食是粗米杂粮,最常吃的就是大米和小米合做的“二米饭”,有时候没胃口就煮一缸麦片或者烤几块红薯,连菜都不用做了。
为了让主席吃更多式样的烹饪,于存曾多次试图改变毛主席的菜谱,多做几道像样的菜,有一次,他大着胆子给主席做了一道有名的地方菜,花花绿绿摆了一大盘子,看起来很有食欲的样子,他以为主席肯定会喜欢。
毛主席看到菜后,轻易不批评人的他当即批评于存说:“不要学大饭店的样子,把菜搞得花里胡哨的,好吃就行嘛!”
这一句话也让于存受益匪浅,从此做菜不在外观上过多的浪费精力,而是放到烹饪技术上。
说给主席做菜容易,也容易,做的都不是什么山珍海味,而是一些家常菜。
说难也难,于存给主席做菜时主要面对两个难题,一个是做饭的时间,另一个是控制菜量。
为啥说做饭的时间不好掌握呢?原来毛主席有一个“坏习惯”,就是不按点吃饭,毛主席长时间以来废寝忘食的工作,养成了常常工作到凌晨,时间长了,生物钟都跟普通人不一样了。
于存为了让主席晚上饿的时候能吃上一口热乎饭,不得不把生物钟与主席调一致了,主席白天睡觉他就睡觉,主席起来工作,他就起来备菜,这样就让主席在百忙之中不会有饿肚子的问题了。
即使这样,主席还是嫌吃饭浪费时间,有一次,毛主席同于存聊天时说:“一个人要是不吃饭就好了,那该节省多少时间啊!”
于存一听,如果人人都不吃饭,那他这个厨师岂不是要改行,于是笑着说:“人不吃饭,还有什么欲望,成天睡觉不就行了,活在世界上还有什么意思!”
毛主席听完后,略作沉思后说道:“可是人活着不光为吃饭。”停顿了一会,又说到“你看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人吃饭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就是要工作,要为人民服务。”
于存在克服了做菜时间上的挑战后,另一个挑战就是做菜的量不好掌控,要是做少了还好说,要是做多了就麻烦了。
原来毛主席从小就受母亲的教诲,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即使在当了国家主席后也没有忘记这个习惯。
如果于存的菜做多了,毛主席就会批评他浪费,有一次,毛主席吃饭不小心把饭粒掉在桌子上,他看到后就用筷子夹,结果没夹起来,于是他就用手沾上唾液把饭沾了起来,然后放到嘴里。
一向注重卫生的于存看到后,就顺口说了句:“这太不卫生。”
主席听了后说道:“民以食为天哪!浪费一粒粮食都是可耻的,天理难容。”
每次于存想要给毛主席添一个菜,都被主席制止,对他说:“咱们每天吃的饭菜已经很好了,你看我的身体不是很健康嘛!如果全中国的老百姓都是这样的生活,我这个当主席的心里就好过多了。”
于存在与毛主席长期交往过程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但是按照当时中央有关部门的规定,在主席身边工作的人员,每三年就要轮换一次,于存干满三年后,上级就让于存的师兄来接替于存。
结果于存的师兄给毛主席做了几天菜后,主席都没啥食欲,大家这才明白过来,主席这是不想让于存走,就把于存给调回来了,于存也因此成为毛主席身边工作最长的厨师。
毛主席离不开于存,在外出的时候也要把于存带着,毛主席喜欢游长江,晚年的时候更甚,据统计,毛主席在63岁到73岁这十年里曾18次畅游长江。
于存每次都跟在毛主席的身后,有一次,于存陪毛主席游长江,快到江心的时候,一个高大凶猛的浪打了过来,跟在一旁的大家担心出事,一看,主席没事,倒是于存被风浪打倒了,压在主席的身上。
毛主席笑着说:“我活了这么多年,还没有人骑到我的身上,你是头一个。蒋介石都被我打跑了,你比蒋介石还厉害!”
主席的一番话,让随行的人员大笑起来,这次游泳中的合照,一直被于存挂在家里。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不幸病逝,于师傅得到消息后,在毛主席的遗体旁守了三天三夜,从此换了一个人,他伤感的是,以后再也不能给毛主席做菜了。
离开中南海后,于存就回到了北京饭店,但是干不久就提前退休了,内心也十分消沉,后来想起毛主席跟他说的那句话“人吃饭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就是要工作,要为人民服务。”于是又打起了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烹饪工作中,为了传授自己的厨艺,还开班授课,讲述烹饪理念,以培养更多的年轻厨师。
2013年,4名爱新觉罗家族的后人将北京一个普通村民告上了法庭,原因连法官都有些头疼,那名村民竟在他们家祖坟上面,修起了猪圈……
那是1999年的年初,52岁的爱新觉罗·恒焱来到了朝阳区东坝乡三岔河村,准备给祖先扫墓,顺便将母亲埋到这里,结果发现自己祖坟没了。
恒焱的爷爷海观是努尔哈赤的第十一世孙,还曾经当过晚清的一品大员。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1919年海观死后,后人就在三岔河村买了2亩地,准备将之用作自家的“家族墓地”,1951年时还得到了相关产权证明。
后来,恒焱的父亲逝世后也被埋到了这里,母亲生前最大的遗愿也就是死后和丈夫合葬一处。谁曾想,仅仅一年没来,自己祖坟上竟然被建上了房子、猪圈和牛圈。恒焱父亲的坟茔,就在人家房子的底下。
这种事让恒焱火冒三丈,赶紧找房主陈全林理论,质问他为什么强占自家祖坟。谁知陈全林看起来怡然不惧,拿出一张1998年的承包证明,表示这块地是他以每年一千的价格从村里面承包的。
原来,自从土改后,村里面的土地所有权已经收归集体所有,恒焱家1951年的产权证明已经算不得数了。1998年,村里面见陈全林生活困难,就让他承包了附近的土地。
经过村里面协商后,恒焱和陈全林达成了协议,恒焱家将猪圈、房子下的先人遗骨移了出来,给陈全林30000块钱的补偿。之后每年给陈全林三千块钱,其中一千是承包费,剩下两千则是托他“照看坟墓”的钱。
陈全林也没遭受多大损失,每年还有3000块钱的进项,答应的自然很干脆。而恒焱也用了数月时间将父亲、叔叔等先人的遗骨挪了出来,另寻地方安葬。
双方就这么鹭港的共处了近十年时间。
谁曾想,随着北京城市化加深,陈全林开始疯狂的在周边建房子,前前后后建造了上百间,全部将之租了出去。租房子的有修车的、有收破烂的。时间长了,这里就变得乌烟瘴气。墓碑甚至都成了租客们晾衣服的地方。
恒焱家族的人受不了了,质问陈全林还想不想干了。靠着房租每个月就有好几万收入的陈全林,此时完全看不上那每年3000块钱了,果断说道:“不干了!”
于是,2009年开始,两家的协议就此自动作废。原本,看在这些年的情分上,陈全林在他们家来扫墓的时候,会收拾收拾墓地附近的杂物。结果2013年年初他连收拾都不收拾了,一打听才知道,这里要拆迁,建设“中港合资项目”。
原本这块地属于谁的问题就没有真正理清,现在涉及到了拆迁,恒焱和其他三个亲戚一起将陈全林告上了法庭,说他侵犯了自家土地使用权,要求拆掉所有违建房屋,撤销双方当年签订的协议,并返还6万块钱。
结果陈全林这边也有理由,明确表示土地是承包自村委的,钱是赔偿他拆猪圈损失的,撤销合同可以,其余条件没门。
法院最终没有支持恒焱的诉讼,一来她那份1951年的证明早已过期;二来法律明文规定“不得建立和恢复宗族墓地”,因此恒焱的诉求不能获得通过,双方签订的协议也应当认定无效。
不过,法院在调查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当年陈全林只承包了0.25亩的土地,他建的那一百多间房子肯定是不合法的。之所以这么多年没有人过问,是因为他非法建房的地方是坟地,没人想和他争,村里面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此,法院同时判决陈全林必须拆掉所有非法建造的房屋。
对于这个判决结果,恒焱并不服气,自家买了这里的地都快一百年了,一直都在这里上坟,怎么一转眼就是别人家的地了呢?他们当即就提起了上诉。2014年,北京第三中院终审宣判:“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最终,陈全林家的房子被拆掉了,也没有拿到拆迁补偿款,而恒焱家的祖坟也迁走了,这件事到底孰是孰非,最终成为了一笔“糊涂账”。
这七天,春节假期有时间,把过去20年北京房地产市场的一些资料整理了一下,数据给出的结论让人吃惊啊!
1)北京有多少套房?2016年时,电表(一户一表)、房产协会等数据显示北京有700万户,结合2017年后的新房成交数量,北京大概有730万套房,含平房。
2)2003-2022年成交量为483万套,其中新房207万套,二手房275万套。这里面有交易1次以上的房屋,也有老房子(如央产房、单位房、公租房拆迁等)上市的。因此大概有300-400万套房是没上市交易过的。
3)2003-2009年交易了173万套房,2010-2022年交易了310万套房。
4)2009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一是2009年之前以新房销售为主,2009年之后以二手房销售为主;二是房价方面,2009年之后,二手房价格高过新房。说明,中心城区内的资源越来越少,新房都在五环甚至六环以外。
5)2010-2014年北京房价从每平米1万涨到了4万,2015-2016年暴涨从4万到6万,2017年后平均房价进入平台期,在60000元/平左右波动。
6)考虑到房屋总价,2009年和以前买房总价在110万以下,贷款应该都已还完。2010年以后应该多数都还有贷款,比如房价200万,贷款160万,每月还8000,全部还完还是有点压力。2013年之后贷款很难还完,因为那时房价涨到了300万。2015年后买房的可以肯定还款压力山大。
7)从净资产角度讲,2010年之后成交的这310万套房,每套房的净资产平均为370万以下(480万-110万(200万的房子,160万的贷款还了12年))。估计有150万户家庭有两套以上房子。
8)据北京住建委统计数据,2022年12月,北京二手住宅网签套数为8773套,全年成交套数为142386套,同比下降超25%。目前挂牌数量为10万套,也就是说,库存是足够多的。
9)北京2200万常住人口中,大约有700万人在租房,其中300万是年轻人。出租的房屋有250万套左右,年轻人群租100万套,剩下的为家庭租赁,如为上学上班换租等。房产中介从业人员11万人,买卖、出租、公寓长租都有。
10)北京城六区常住人口自2014年以来下降了200万,目前为1100万。
14年去北京早晨去看升旗仪式,警车就在后面喊:注意防范小偷,看好自己的背包。心里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