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看到一组数据,今年的高校毕业生总规模达到1076万人,达到历史新高。这也代表着将有1076万的高校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问题,这么多的应届毕业生到底该何去何从?是继续考研深造,逃避现实压力?还是出来工作,在社会摸爬滚打?
对此,有不少的网友们留言表示,
“每年花这么多钱上大学有必要吗?一般工作不需要大学生,中专就可以了。一般公务员和公司白领大专也够了。”
“都是大学生,浪费父母的钱。毕业后没工作,还得继续啃父母。”
“上个大学有什么用,还不是找不到工作?”诸如此类……
现在大多数职业都需要大学文凭,清洁工、工厂流水线、家政保姆、建筑工地、快递外卖等等。这些工作以前都是没什么文化的人干的事儿,现在你却得有一个大学文凭,才有资格去干。
高学历不断的贬值,其实是因为时代在变迁。随着国家不断的向上发展,人们都有了接受更高教育水平的物质基础,自然有更多的人可以接受到高等教育,拿到更高的文凭。毕竟物以稀为贵,这样一来,高学历自然就没有那么值钱了。
虽然学历贬值,但我们还是有必要继续读书。学历虽然贬值了,但是能力却没有贬值。虽然现在遍地是大学生,但是985、211的毕业生依然是就业市场的主力军,因为他们代表了这个年龄层的最高水平,不论是学历上还是能力上,都是一等一的优秀人才。
我不赞成“读书无用论”这个观点,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从前的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是全村的希望;但如今的大学生就得把心态放平,现在的大学生这个身份只能说明你完成了基本学业。这个社会永远都需要能力强的人,所以还在读书的孩子们更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不能止步于此。
宇宙的尽头是考公务员,中央办公厅公考结果,985硕士端起铁饭碗
几乎在老一辈的认知中,只有考上公务员才是铁饭碗,光宗耀祖,所以要我们好好学习,现在这种说法越来越被更多的高校毕业生所接受,考公考编!
据统计,高校毕业生已经突破了1000万人,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偏爱于国企以及事业单位,因为这些工作意味着稳定,工作竞争压力较小。
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稳,旱涝保收,福利待遇极好,不然怎么如此受欢迎,再加上现在学历内卷严重,考研的热度非常高,今年刚结束的考研中,有四百多万人报名,但是只有一百万人上岸,双非院校也成为热门,更容易上岸!
中央办公厅公务员考试结果公布,37人当中有26人是本科生,不能只看到本科学历,超过一半是来自985或者211学校的。竞争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更多人选择公考,是因为相比于其他,单位的待遇,还有薪资水平,我们不常说中国烟草是最轻松高薪的职业吗,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感叹考公考编才是正确的出路!
选调生应该是要拥有985本科学历的人才。这样国家才会强大。
2022江苏名校生选调高校名单出炉,被分成不同梯队,省内院校吃香
211以下的,老实考研,其他任何好公职岗位,一律要求高学历,除非你愿意去偏远地区。
乔姐说科技一位滴滴员工忠告:给所有高考考得不好的同学一个建议,无论什么学校,一本二本,找一个好考公的专业,进了大学,保证正常毕业的前提下,拼命刷行测申论,然后应届的时候巡考,考上苏南浙北珠三角公务员,你就已经彻底翻盘了,说不定比那些高考比你高100多分的人活的舒服,也不用费尽心思去考985的研究生了。
本科学历是985211很重要,好点的国企对学历都会有要求,二本好的专业连入围的机会都没有。
焱帝133放弃了偏远的211东北林业大学,选择了河南省唯一一个a学科,管它冷门不冷门专业在全国大学里排名第五,专业仅次于中科大,十二年寒穿苦读值了。
继续讲讲体制内的那些事儿!看起来他们一个个本科、在读研究生、硕士博士,真实情况是,大部分体制内人员的第一学历都非常难堪,什么中专、高职、野鸡大专、三本比比皆是。也就是说,事实上上来讲,他们都不是什么好学生。靠着混“证”成为体制内的一员,这样的人有一个特点,就是目标非常明确,上学之初就坚定了要走体制路线,一切都是为这个目标服务。
正经八百第一学历985、211、普本,在体制内非常少见。即便是有,大部分也都是通过复读勉强考上的本科。也不算什么特别好的学生。
在体制内找到一个非复读、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学历的人,特别难得。一个单位未见得能有一两个。这说明什么呢?
我们的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