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武术失踪之谜
姚文俊
清初以来,人们一度惊呼:峨眉武术失踪了。
其实,峨眉武术并未失,而是发生了地域重心的转移。
那么,峨眉武术是如何发生地域重心转移的?
其解铃系铃者就是刘灨。
刘灨,生活于清朝雍乾年间,乃四川省资州府罗泉分州府人。刘灨6岁时,其父在成都广东会馆被成都府李提督误伤致死,刘灨发誓报仇而被峨眉山清音观玄乙真人带上了峨眉山,操习峨嵋盘破武术。十三四岁时,刘灨自感武艺学成,下山回乡与游方和尚老僧师比武不胜,因脾气暴燥,一气之下,遂下河南学艺。在少室山下拜师道家神意门第18代掌门、福建少林寺佛教洪门教主邵金刚,及其妻河南法派武术掌门、道教平真教派第13代教主、道号“神姑”朱贤君习武。之后,又成为道教平真教派第14代教主、道号“元吉”。
刘灨成年,学成归来,便给峨眉山盘破门带来了灾祸。
原因,一是痛打了成都提督府李提督,为父报了仇;二是受师父邵金刚之托,将刺杀雍正皇帝未遂的钦犯方毛牛、朱沙贯、吕烧酒三人秘密带回了四川荣县乡下隐居。不料被官府察觉。由此,朝庭借四川流民作乱之机,嫁祸于峨眉山,遂遣散了峨眉山道众,使得佛教趁机全部占有了峨眉山。自此,峨眉山之“道家圣地”美名消逝。
其间,刘灨浪迹江湖,行侠仗义,人称“行义侠”。
刘灨晚年,奉师父玄乙真人之重托,重振盘破门。
刘灨重振盘破门于罗泉分州府。
其原因,一是峨眉山全被佛教所占;二是刘灨受师父邵金刚所托,以资阳河为界,支持邵金刚关门弟子杜官印在川西埧子创“杜门”,教拳脚;三是罗泉分州府辖7县盐业,其分州府所在地为罗泉井。其地盛产井盐,经济繁荣,民家殷实。且居三县交界之地,交通便利。
故从峨眉山罹祸开始至刘灨晚年的2、30年间,峨眉盘破门弟子流离失所,四处谋生,并纷纷自創拳门,至使“峨眉武术”逐渐消声,而以个人姓氏等命名的拳门逐渐雀起。再者,刘灨虽然重振盘破门于罗泉分州府,但声名比起“峨眉武术”来说相差甚远。
这些,就是导致“峨眉武术失踪”之说的基本原因。
刘灨重振盘破门,遂使地域重心发生了从峨眉山向罗泉井的转移。刘灨成了罗泉井盘破门开山鼻祖。其拳门传承至今。
其武术传脉分为两支:一支在普通百姓中传承;一支在平真教派中传承。
现概述于下:
一,盘破武术在普通百姓中传承
1,清朝乾嘉时期
“王二监生”,指王甲武、王甲禄两兄弟。他们拜刘灨为师,功夫非凡,且承前启后,功绩卓著。
王二监生两兄弟终身未娶。晚年在大足县龙水镇带了最后一批徒儿后隐居。
2,清朝嘉同时期
刘光达,人称“刘八爷”。从师王二监生,后来成为了罗泉井盘破门第二代掌门人。
3,清朝道光光绪时期
胡戴阳,因其相貌像蜀人所说的“蛮子”,故人称“胡人蛮子”。他尽得刘光达老师所传授的盘破门拳法,而且在拳社期间,博采众长,融汇贯通,自成一体。
4,清光绪民国时期
肖天禄,江湖人称“嵋眉剑仙”。光绪年间,他成为了罗泉井盘破门第四代掌门人。
1925年,肖天禄迫不得以流落于重庆谋生。盘破门名存实亡。
5,请光绪至共和国时期
僧焕然,5岁出家,在资中高楼镇大有场东嶽庙为僧,僧行排名第九,人称“九和尚”。民国10年,他至成都青羊宫擂台赴考,取兰章资格;11年,赴青羊宫擂台,考取银章资格;民国16年,至重庆沙河坝赴考,考取5次,得取金章。回资中后,资州国术馆念其为家乡爭了光,又嘉奖一块金章,故有“双金章”美誉。又于民国17年,赴南京“国考”,战胜蜚声大江南北的上海通天教主查瑞龙,而被川人誉为“四川大侠”。
6,民国共和国时期
张富恒,8岁习武,最后拜僧焕然九和尚为师。今被武林推为盘破门一代宗师。
张富恒旨在传授“抢手”,即“以桩打桩,寻机打机”的真武术、真功夫。
60年代中期,张富恒公开授徒,传艺。这一壮举,在四川乃至全国,不啻为首屈一指。
二,盘破武术在平真教中传承
1,清同治至民国时期
曾凡清,平真教第15代教主,道号“静空”。他轻功出色,江湖人称“曾鹞子”。他7岁开始跟随舅舅,即刘灨之内侄孙刘四爷学习盘破门及法派功夫,并以轻功、暗器功夫闻名乡里。
其成名之后,长住成都,经营骡马帮镖局,统管成都到西藏的押运。中年以后,回到乡里,经营田产,并带徒传艺。
2,清光绪至民国时期
杨赞之,他拜曾凡清为师,长于齐步匀脚高桩盘破拳法,及法派武功。为平真教派第16代教主。
民国年间一度成为资州府武士会会长。
3,民国至共和国时期
王座之,他拜杨赞之为师,长于齐步匀脚高桩盘破拳法,及法派武功。为平真教派第17代教主。
“文革”期间,饱受冲击。为避祸,他将其所有古书付之一炬。
4,共和国时期
王荣林,他拜王座之为师,长于齐步匀脚高桩盘破拳法,及法派武功。为平真教派第18代教主。
王荣林在道家养生液的基础上研制出“八卦鸳鸯酒”,造福百姓。
图:盘破门一代宗师张富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