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一年间丨喀什:绘就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画卷
绘就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画卷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一年来喀什地区经济发展篇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喀什地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突出推进“3+1”重点工作,科学谋划、精准施策,主要经济指标同比较快增长。仅今年上半年,全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72.33亿元,位于全疆第5位,两年来平均增长7.7%,增速超过全疆两年平均水平。全地区经济持续增长,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活力显著增强,经济恢复势头强劲,经济运行呈现稳定恢复、稳中向好、稳中求进、质效提升的态势。
“三个中心”加速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建设我国向西开放重要窗口进程中,喀什经济开发区紧扣“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格局,积极打造我国与中亚、西亚、南亚经贸合作的物流分拨中心、加工制造中心、销售服务中心。

5月29日,在喀什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综保区”)外,一辆辆集装箱车正有序排队进入区内,办理出口货物查验通关手续。“不到1个小时,手续就办完了。现在的通关效率真高,企业成本下降了,我们的收入也比以前多了。”一位正在办理通关手续的司机高兴地说。
喀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杜军介绍说,国际贸易对物流时效要求很高,过去外贸货运需要到口岸办理货物报关查验手续,先将货物卸下查验后再装车运出,费时少则几天、多则十几天,一辆货车在口岸停留一天成本需1000多元,而货物装卸又需3000至4000元,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如何才能加快通关速度、降低通关成本?综保区与喀什海关创新监管理念、优化监管模式,整合资源建成施封集中查验中心。2018年9月,查验中心正式投入运行后,从货物装车到入区办理完施封查验手续离区只需1小时,货物装车当日可达伊尔克什坦和吐尔尕特口岸,次日可达红其拉甫和卡拉苏口岸。据测算,实现快速通关后,每辆货车的通关成本降低4000至5000元。按每天通关200辆货车计算,每天可降低通关成本约100万元。以往,前往中亚的货车每月可跑2至3趟,现在每月可跑4至6趟,相当于喀什进出口运力增长了1倍。

未来,开发区将着力建设南疆交通枢纽中心,加快推进喀什国际陆路港、临空经济区建设,实现中吉乌国际道路货运和义乌等地经喀什至中亚南亚多式联运班列常态化,全力打造连接内地省市、面向中亚南亚的进出口货物集散地,争取跨境电商项目取得新突破。
同时,喀什经济开发区充分发挥“引擎”作用,利用综合保税区、深圳产业园、临空经济区、总部经济区等平台,积极推进喀什向西开放,在前期引进纺织服装、家电等出口型企业入驻的基础上,通过全员招商、精准招商,引进一批面向中亚、南亚乃至欧洲市场的机电制造、电子组装、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类型的企业落户喀什。
喀什地区是我国优质棉主产区之一。丰富的棉花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吸引了国内许多纺织服装企业在喀什投资兴业。随着上海、广东、深圳、浙江等沿海省市纺织服装企业纷纷落户喀什,围绕服装企业服务的南疆服装面料辅料展销中心也诞生了。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对口援疆省市的大力支持,“喀什制造”得到了快速发展,产品远销美国、俄罗斯、意大利、巴基斯坦、巴西等多个国家,喀什正逐渐成为全疆纺织服装的重要生产基地。
步入喀什经济开发区深圳产业园,这里的纺织企业一片繁忙,生产线上身着统一工装的工人飞快踩动着缝纫机踏板,布料在针板上上下飞舞。
2016年落户喀什的某服装有限公司在招工时,喀什市帕哈太克里乡帕哈太克里村村民努尔古丽通过面试和培训,成为公司的一名服装产业技术工人。“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有了稳定的工作。如今,我每月都有工资,收入很稳定,对未来生活很有底气和信心。”努尔古丽说。
几年来,这家服装有限公司在喀什地区投资建设了6家工厂,分布在喀什市、莎车县、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总用工人数达3000人,其中喀什市用工1500人,工人大部分来自喀什市各乡镇的贫困户。
截至目前,在喀什地区投资兴业的纺织服装企业共吸纳像努尔古丽这样走出家门、走进现代化服装企业就业的农民7.3万人。
金秋时节,疏附县阿亚格曼干村村民阿布都克尤木·肉孜家中,养殖区里肉牛、奶牛管理有序。目前他家大棚有4分地,还有10头牛,年收入10万元以上。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喀什聚焦发展特色经济,引进乡村生产车间、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更多的群众实现了创业和就近就地就业,有了稳定的收入。如今,喀什地区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带动了一大批贫困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同时也助推喀什经济高质量发展。
#万人说新疆喀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