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天下所有打工人能像公务员一样每天工作8小时,晚上不用加班,周末有双休,那将是多幸福的一件事啊!
“北大学生弑母案”背后血的教训及对家庭教育的反思
吴谢宇作为一名北大学生,因弑母案轰动社会,关于他弑母的原因网上众说纷纭,很多人说他痛恨母亲!
吴谢宇说:“我从小就知道,世界上没有比我妈妈更好的妈妈。”2021年8月26日,在福州中院的庭审现场,吴谢宇数次痛哭流涕。他弑母的原因,是希望帮母亲“解脱”!
那么,吴谢宇背后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其实,吴谢宇的家庭并不富裕,早年因父亲看病花了一大笔钱。父亲的去世,给他和他的母亲带来了很大打击。
小时候,吴谢宇的父母一直把他的学习成绩当作荣耀的资本。
“我首先要把考试考好。从小到大我都觉得能把考试考好,是我对我爸我妈的唯一意义。”吴谢宇说,“我爸以前有为我骄傲过,他死之前,我期中考试还考了第二名,他死之后,我期末考了第一名,没用了,所以说考多少第一名都没用了”。在吴谢宇看来,他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父母满意!

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说:未表达的情绪永远不会消亡。它们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会以更加丑恶的方式涌现。
父亲去世后,他一方面背负着母亲全部寄托,一方面还要完成父亲遗愿。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内心长期被渴望成功的“功利”折磨,同龄孩子该有的乐趣都被他的“自律”剥夺了。
考取好成绩,也成了吴谢宇的唯一快感。可是,随着年龄增长,人追求更多需求的欲望是压抑不住的。
吴谢宇的昔日老师认为,如果没有杀人,他如今的道路应该是毕业后先读一个经济学PhD(哲学博士),然后成为一个藏在学校里从事理论研究的顶尖经济学家。遗憾的是吴谢宇被狭隘的家庭教育观念,堵住了前行的视野。
大二时,吴谢宇想出国学习,他参加GRE考试,并拿下词汇165分,数学170分,作文4.5分的好成绩。

她母亲是个极度自强的女人,不愿意借亲戚的钱。亡夫的旧痛,加上没钱让儿子出国的新恨,她更加沉默寡欢。这一切被吴谢宇看在眼里,于是他瞒着母亲给众多亲戚朋友发短信借钱,说自己要去美国读书,很快144万元陆陆续续转到了卡上,而这一切吴谢宇的母亲都被蒙在鼓里。
这时的吴谢宇,一方面害怕母亲责怪他借钱,另一方面担心母亲知道他借钱后会更加痛苦。于是一个弑母念头产生了。
根据警方调查显示,早在2015年6月,吴谢宇就已经网购了刀具、防水塑料布、防油桌垫、防潮剂、抽湿器等物。7月11日,吴谢宇杀害母亲。弑母后,吴谢宇方大梦初醒,他知道出国已经不可能,于是,开始逃亡生活。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吴谢宇最终因弑母被判死刑。那么,吴谢宇弑母案,让人唏嘘的同时,我们的社会究竟该做哪些反思?

(1)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家庭教育就有多可怕。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父母的影子。父母是功利性的,孩子也会很功利。父母看重金钱,孩子也会斤斤计较。
吴谢宇的同学曾说他对每天的钱花在哪里,都记得一清二楚。大学里他还会给母亲打电话,把学校发生的事讲给母亲听。可见在他心里,金钱和母亲是多么重要!
(2)教育的功利性导致社会的功利性,反之社会的功利性也会助长着教育的功利性。吴谢宇虽然天赋极好,但不可否认,他的成长是有缺陷的。在带有“科举”属性的教育影响下,无论是他的父母还是亲朋好友,已经把好成绩当成博取功利的基础。
然而随着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吴谢宇知道自己没有背景,又有性格缺陷,虽然身上有北大的光环,但面对公务员考试种种关卡,他缺乏自信。他想靠学术成名,想出国学习,但无奈家境不允许。这种挣扎的苦恼严重损害他理性的大脑!
(3)社会的“名利观”让家庭教育变得扭曲。
吴谢宇从小得到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认可,然而他活着的意义被众人的“名利观”淹没了。他知道在学校,学习成绩便是护身符;一旦走向社会,他的光环便会脱落;他了解母亲“望子成龙”的心情,面对未来,他内心是迷茫的,他害怕让母亲失望,这是导致其弑母的思想根源。
庭审时,旁听人员感慨:“家庭教育、心理教育太重要了!”。确实,吴谢宇家庭给他带来的无形压力,早已把他的心灵扭曲。
文章来自公众号“思想者札记”: 网页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