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公务员借调最长期限(公务员借调期间算服务年限吗)

我借调过几个地方,也从借调中得到机会,领导赏识提了副科正科。但作为过来人,只能劝大家,想改变工作环境,借调是末位选择,宁可辛苦准备选拔考试,也好过借调几年。

我借调过几个地方,也从借调中得到机会,领导赏识提了副科正科。但作为过来人,只能劝大家,想改变工作环境,借调是末位选择,宁可辛苦准备选拔考试,也好过借调几年。

我每次借调冲着都是转公,原单位效益较差。体制内不都是旱涝保收,单位没钱领导没本事,只能逼着你当咸鱼。过往自己总有些傲骨,想摆脱当下环境,借调是我那时候能选择唯一改变命运的路。

第一次借调,我被领导赏识,等程序时间到就可以操办,没想到带我进门的领导退二线轮岗。我很感激他,至少他真关心我,没有让我虚耗;第二次,提的条件我比较难以接受,不了了之;第三次,报告打上去被人截胡;第四次,我鞠躬尽瘁、日夜加班,领导出面找的三个单位,全部流产……

曾几何时,也是踌躇满志、意气风发,贪享权力部门上机机关平台带给的尊重与威权,以做事、证明自己的价值为燃料不断燃烧自己,终归不过黄粱一梦。

我也是幸运的,每次面临抉择时,贵人亲人出来点醒我,不要在虚妄中固执坚持。我是因为借调得到机会,但我能提拔却不是因为借调。借调只是给我一个平台,让人能看见我,而所谓的推荐帮说好话,其实没用,一年下来领导那打招呼推荐的人多了去。

我心中,其实还是抱希望原借调单位的领导念及情分与能力,可以继续帮忙推荐我调公,能给个机会我。但这个是人情社会,缺的不是人才、肯干活的人,当一个没有背景想靠自己努力上行的人,所要付出的不止是智力体力那么简单。

我身边有很多形形色色的借调干部,有人欢喜有人愁,很多人的故事连悲剧都不算,到了期限找领导谈调动,闪烁其词一拖再拖打个鸡血再看一看找找机会,到最后:你辛苦了,但现在欠缺条件,要不你先回去吧。

我是幸运的,没有得偿所愿,不是一事无成一无所得。但,那些耗了三年五年的干部呢,借调单位领导所谓的推荐真的有用吗,你们原单位的领导真的买单愿意承认你在外的工作能力和成绩吗。

很多人在借调中,患得患失,迷茫、压抑、失意各种情绪反复煎熬,在一次次风吹草动中起意、失望。不要尝试用鸡汤鸡血来劝解,每个想改变的干部,都有“洗脚上田”的梦,期待可以去到更好的地方施展抱负才华。在这个内卷的社会,一帮又一帮借调干部依然怀揣着激情与热血,在独木桥上冲锋着。

警察我干了8年,其中有将近4年的时间都是借调在上级单位,被借调一方面是确实因为上级单位有需求,另一方面也有我个人的原因,毕竟上级单位在省会城市,离我家比较近。

一共有三次借调的经历,每次得到的都不一样,我分开来说。

第一次借调:

我2014年8月考上了警察,在基层干了三年,2017年9月就去了上级单位借调,当时是有个机会去对口的支队学习锻炼一年,单位原本打算派我部门的另一个同事去的,后来因为他要结婚了,所以我就幸运的得到了这个机会。

说来话长,到了支队以后我才知道,这次从全省一共借调了4个人,我能去主要也是因为我部门领导的极力推荐,我这个人其实比较难以适应新的环境,总是希望在舒适圈里面呆着,不过既来之则安之,我就硬着头皮干了下去。

期间副支队主要负责我们几个日常的工作什么的,和支队长没有特别多的接触。

后来借调临近尾声的时候,我又加入了一个专案组,又延长了3个月的期限。

这次借调我其实没有学到什么东西,都是机械的在干活,贯彻落实工作而已。

唯一的收获就是认识了上级单位的领导,混了个脸熟。

~~~~~~~~~~~~~~~~~~~

第二次借调:

第一次回到原单位也就3个月不到,我又第二次借调回了上级单位,这次是因为2019年扫黑除恶,我因为之前在上级部门干的还不错,支队长就推荐我进入我们上级单位的扫黑办。

就是这一次借调让我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我到了扫黑办不久也就是一个月左右,就被推荐送到省厅的扫黑办,在省厅扫黑办工作了一个月,我又被推荐到省扫黑办临时陪同中央督导组工作一个月。

督导组回京以后我就直接被留在省扫黑办了,这一干就到了年底。2019年12月末,我们这个工作专班的任务结束了,我就回到了本单位。

这次借调让我彻底的升华了,毕竟经历了大场面,作为本省的陪同人员之一,我陪同中央督导组的副部级领导到我所负责的两个地市去督导,同一组的有公安系统的BOSS,省委政法委的副书记等等平时只能在手机里看到的领导。有幸跟他们一辆车,一个桌上吃饭,饭桌上有机会介绍自己,工作时向他们介绍当地的具体情况。作为一个平时处级领导都见不到的普通民警,确实增长了信心。

~~~~~~~~~~~~~~~~~~~

第三次借调的经历让我彻底发生了蜕变。今天太晚了,明天再接着写吧。

陈建仁都当“行政院长”了,还舍不得“中研院”近50万元的月薪?

“行政院长”由陈建仁出任,而他现为“中研院”基因体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研院”证实,“总统府”已于2023年1月27日去函,借调陈建仁担任“行政院长”。学界及“立委”表示,特聘研究员并非荣誉职,与“行政院长”一样,都是给薪的正职专任职务,必然不能兼任两职,但薪水待遇极佳,依陈建仁的分量,月薪最高49万元(新台币,下同),陈建仁不请辞以借调办理,并不令人意外,只是担任到“阁揆”高位还采借调,不愿请辞,不免令人感到“好处占尽,就是不愿吃亏一下”!

特聘研究员之所以引人关注,在于薪资高,且任职没有年限,对比一般研究员月薪10万元左右,特聘研究员依照等级高低,每人月薪自13万到49万元不等,薪资幅度相当宽,且退休俸与研究员相当,据统计,截至去年9月21日止,“中研院”特聘研究员共有98人。

“特聘研究员是个很特殊的职务设计,蔡英文薪水都没这么高!”一名学界人士透露,不过,借调在学界与官场是很常见的事情,诸如过去曾担任政务官的“院士”朱敬一、曾志朗与吴茂昆,都是卸任后再回聘为特聘研究员。这些学者出任的政务官,都没有陈建仁担任到“行政院长”一职来得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264954/
1
上一篇公务员录用流程(公务员录用流程意义)
下一篇 国家公务员 复习(国考公务员考试题目)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