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今天从这个门出去,就永远不要回来!”中国谈判代表一气之下把茶杯摔在地上,给了日本企业代表当头棒喝!
这一幕发生在2004年。在面对四国的高铁动车组招标中,中国展示的谈判智慧惊艳了全世界。这次谈判,不仅让中国人民拍手叫绝,甚至还作为经典案例,写进了斯坦福大学的教科书。
2004年6月17日,中国铁道部端出了一块诱人的大蛋糕:140列高铁动车组订单。全世界的高铁尖端制造企业,无不垂涎欲滴。订单之大已属罕见,而中国“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的网络规划,更是让这些企业明白,对于中国未来庞大的市场,这不过是一道“开胃菜”。
有实力参与这次角逐的四大巨头:德国西门子、日本川崎重工、法国阿尔斯通、加拿大庞巴迪,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他们都不想失去分享蛋糕的机会。

商场如战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此拉开序幕……
虽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但要嫁得好也不容易。当时中国高铁技术落后,掌握动车制造的核心技术迫在眉睫。所以,铁道部一开始便围绕“以市场换技术”的中心战略,设计了参与竞标的游戏规则。
首先,参与竞标的必须是中国企业。这一招摧毁了各巨头直接参与竞标的美梦。
其次,中国企业也不是想投就能投,必须有技术成熟的外企支持,达到时速200公里的技术能力。这一招促使中外企业 “联姻”,为中国掌握核心技术创造了条件。
最绝的是第三招,铁道部指定,只有两位“公主”可以参与“联姻”:南车四方和北车长客。这一招不仅造成了“狼多肉少”的紧迫局面,而且还有效防止了国企间的“窝里斗”。
最狠的当属第四招,铁道部制定了技术转让实施评价环节。外企必须无保留地把技术教给中国企业,如果“学生”考核不达标,那对不起,你拿不到钱。

中国制定的这几招,让自己充分占据了主导地位,却也让接下来41天的谈判困难重重。
四巨头中最省心的当属加拿大庞巴迪,早在1990年,他就与南车四方成立了合资公司,如今可以胸有成竹地跷着二郎腿,观看现代版的“二桃杀三士”了。
再说日本川崎重工,他和“南车公主”1985年就结成了友好工厂,颇有点儿“青梅竹马”的味道。这次川崎重工联合了5家日本企业,组成联合体参与投标。但种种原因,谈判进行得异常艰辛,最艰难的时候,双方代表竟然三天三夜没离开谈判桌。
谈判中,甚至发生了让人心惊肉跳的一幕,日方代表因无法接受某个条件,竟威胁中方要退出谈判,并起身准备离场。这时,我方代表“啪”的一声把茶杯摔在了地上,厉声警告:“如果今天从这个门走出去,就永远不要回来!”日方代表被镇住了,乖乖坐回了原处,之后的谈判顺畅了很多。

再说德国西门子,他幸运地被“北车公主”一见钟情了。这个“大帅哥”技术能力最强,但也最傲慢。他已获取可靠情报,这次“联姻”,中国最中意的就是他。
自以为胜券在握的西门子狂妄地提出:原型车3.5亿人民币一列,技术转让费3.9亿欧元。不仅价格离谱,而且态度蛮横,丝毫不肯退让。眼看距离投标只剩半个月,“北车公主”心灰意冷,把眼光转向了频频向她放电的法国阿尔斯通。
可怜的阿尔斯通,来竞标时已濒临破产,中国这块蛋糕是他最后的救命稻草。无奈谈判初期,两位“公主”都有心仪的对象,他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摇摆在两位“公主”之间,伺机插足。终于,“北车公主”被西门子伤透了心,他抓到了“谈情说爱”的机会。双方火热地谈了半个月,基本达成共识。
三管齐下的谈判,转眼间来到了开标前夜。中国铁道部张曙光亲自找到西门子,做最后的交涉:“每列车价格2.5亿元人民币以下,技术转让费1.5亿欧元以下,否则免谈。”西门子代表依然不肯妥协。张曙光意味深长地说:“各位可以订返程的机票了。”然后拂袖而去。

开标前两小时,北车长客宣布:“我们将与阿尔斯通建立友好合作!”西门子呆若木鸡,可惜为时已晚。这个消息犹如惊雷,西门子在世界各地的股票应声大跌,谈判人员全都被炒了鱿鱼。
最终,西门子灰溜溜地离开了中国,另外三家愉快地瓜分了140列动车的订单。
中国铁道部见招拆招,玩儿了一盘精彩的《三国杀》。
当然,故事后续的“彩蛋”也很精彩。2005年,铁道部实施了时速300的动车组采购项目,得到惨痛教训的西门子,报出了每列原型车2.5亿人民币,技术转让费8000万欧元的美丽价格,中国铁道部爽快地接受了。
如今,中国高铁已经掌控了世界顶尖技术,完成了从引进到出口的完美逆袭,成了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当年谈判桌上中方代表的运筹帷幄、智勇双全!

作者:的朵
编辑:梅舒雅
资料来源:
《高铁风云录》 高铁见闻/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5年10月版
#头条创作挑战赛##历史#
2015年,湖南邵阳人吴佑元怀揣一张借条赶到长沙,他此行的目的是向社会各界与媒体求助,希望有关部门和专家人士能帮忙鉴定这张借条的真伪。这张有“贺龙”署名的借条一经在网络曝光,马上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围观与热议。当时,湖南省文物交流鉴定中心专家看过借条后认为,“疑点太多了”。你觉得专家认为的“疑点”在哪?到底这张借条是真是假?说说你的理由。
早上好,友友们。在湖南省怀化市黔阳古城打个卡。黔城镇属建制2000多年的历史古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镡成县,唐代易名龙标县,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置黔阳县。新中国成立前,一直是黔阳县治所在地。

它始建于西汉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设镡成县。东晋时期,改为镡城县。南朝时期,镡城改为沅阳。唐朝时期,改为龙标县,并设置叙州。宋代置黔阳县至上世纪末。1997年改为洪江市。在这22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黔城在大多时期一直作为该地区的县治甚至州治,现在在黔城的老城区——黔阳古城中仍然完好保留着众多历史遗迹,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古城三面环水,又位于湘楚苗地边陲,素有“滇黔门户”和“湘西第一古镇”之称,各种文化在这里交融。比云南丽江大研古镇早1400年,较湖南省内的凤凰古城早900年。各种文化在这里交融。
黔阳古城面积0.8平方公里,原有五座城门和城楼,城墙是由红砂砖砌成的,它绕城五华里。在文革中它受到了巨大破坏,现在仅存中正门(西门)城楼和3华里城墙遗基,古城建筑多存明清遗风。黔阳古城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面开阔,又位于沅江和舞水河的交汇处,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在城西南的盘龙山上远远眺望古城,灰墙黛瓦层层叠叠,仿佛人间仙境。古城设计精巧,街巷布局有序,有青石板铺路,丁字形街与街相连。古城建筑星罗棋布,风格统一,鳞次栉比,漫步城中,还能看到遗存的古商街、古祠堂、古寺庙、古宅院、古会馆、古吊井、古门坊等。

黔阳古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唐代诗家天子王昌龄在天宝年间被贬龙标,在城郊的芙蓉楼写下“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千古名句。后来,众多文人雅客在参观芙蓉楼时也留下墨迹,并制成了古碑刻,今天在城西芙蓉楼内的碑廊厅里,刊有颜真卿、黄庭坚、米芾、岳飞、赵孟頫、陈梅仙等历代碑刻一百多块,具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蔚为壮观。
古城有保存较好明清建筑,近几年来《恰同学少年》,《敌营十八年》,《毛泽东》和《最后一战》等电视剧和电影在黔阳古城拍摄,2015年湖南卫视热播剧《伪装者》就提到了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在黔阳地区建立的黔阳县军校。
现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迹有明清时期的南正街、钟鼓楼、万寿宫、状元桥、老县衙、宝山书院、龙王庙、老爷巷、赤峰塔以及被誉为“楚南上游第一胜迹”的芙蓉楼等40多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