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高考#
十年寒窗苦读日
只盼金榜题名时
2022年高考将于
6月7日至9日如期举行
高考是全国统一考试
涉及到广大考生和千家万户
双鸭山公安全警动员
全力投入高考护考工作
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
确保今年高考安全顺利进行@公安部
太搞笑了!黑龙江双鸭山,高考最后一天,一位爸爸送女儿到了考场附近,女儿转身要进考场的时候,爸爸霸气地说了一句话,让女儿竖起来大拇指!网友:这么好的爸爸,给我来一打!
今年的高考,考哭了不少孩子,有的孩子说:考完语文,还喜滋滋的,因为也不知道错哪儿,考完数学,直接崩了,因为哪儿都错了。
这位小姑娘参加最后一天的考试,看上去状态比较轻松,爸爸送到考场之后,小姑娘转身就要跟同学一起进考场了。
这时,感性的爸爸大声对女儿说:姑娘,放松考!考不好爸养你,考得好你养爸!
女儿转身微笑,给老爸竖了个大拇指,大声回应:加油![灵光一闪]
@菡语连讲
很多网友也对这位父亲竖起了大拇指!
有的网友说:这话太硬气了!这样的爸爸才是闺女的靠山![机智]
也有的网友说:这爸爸一语双关啊!考不好家人相依为命,考得好送女儿远走高飞!真是中国好爸爸![送心]
还有的网友很幽默,说:这个赌注有点大啊,都决定出抚养权了?[我想静静]
@菡语连讲
每年高考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今年为了选拔人才,也真是难为了这么多出题人,搞出了连韦神都不一定全对的题目。
寒窗苦读了十几年,孩子也是不容易,大考马上结束,家长们都调整心态,多安慰鼓励鼓励孩子吧。
考完试了,你会对孩子说些什么呢?欢迎分享
#2022高考季#
感觉双鸭山大学把自己玩脱了!
今年贵州理科生最低分两万多名,最高分排名也不高,和同档次学校拉的很远。果然套路不得人心,把考生当傻子只会证明自己是傻子。
把土木、材料这些垃圾专业划到计算机类里面搞大类招生,想暗度陈仓,据说大二分小专业的时候还要考试,意味着被计算机类录取很可能最后去学材料或者土木。
就是把全国各地学子招来学习一段时间后,学校再次统考,根据成绩选专业。西部地区考生大概率变“炮灰”。这意味,你无论分数高低,你进去就跟高4一样,大一开始卷……高三卷完大一跟着卷……甚至比高三还卷。这可都是高考击败了无数人的精英啊。
金庸《天龙八部》小说中最厉害的人物非扫地僧莫属,强如慕容复父子,霸气如萧峰父子,也接不住扫地僧的一招半式,在少林寺呆了近百年,武功和佛法均已修炼到极致的扫地僧,竟然没有人可以喊出他的名字,渐渐地,这位身怀绝技,甘于平淡的老者被称之为“扫地僧”
2018年9月6日,一篇《吃饭舔盘子的“锅炉工”,竟是14岁就上北大的“扫地僧”》的文章火遍网络,让一位名叫王晓琮的老师引起众多网友关注!
1964年出生的王晓琮,出生于黑龙江省双鸭山,14岁的王晓琮通过了北京大学少年班的考试进入北京大学少年班,1986年22岁的王晓琮从浙江大学数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回到家乡哈尔滨理工大学,成为一名数学老师,开启了几十年如一日的教学生涯!
值得一提的是,35年以来,王晓琮仍然只是一名“讲师”!
自浙江大学研究生毕业之后,王晓琮就从事本科生数学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教学工作,从2002年开始,带领学生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近20年来,哈尔滨理工大学夺得国际一、二等奖100余项,多名学生进入北大、清华、中科院等名校和科研机构深造。
曾获哈尔滨理工大学“学生最喜爱教师”称号,王晓琮还是黑龙江省唯一一位全国数学建模竞赛评委。
王晓琮很低调,学生曾这样描述:
第一次建模培训的时候,教室进来一个老头,外表不像老师,像捡垃圾的,穿的鞋很破,老式胶鞋,当他介绍是我的老师的时候,我的下巴都差点惊掉了。上了他的课才知道,他一直就是这样的打扮,夏天穿塑料凉鞋,冬天穿黄色胶鞋,鞋子破了,也不换,就这样一直穿着!
满脸胡子,瘦瘦弱弱,重度近视,并且驼背,一年四季就两三套衣服,第一次见到他的人,会以为他是烧锅炉的大爷。
教书几十年,王晓琮教过的学生,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评上了教授、副教授,而他依然还是讲师,依然住他的职工宿舍。
面对学术浮躁和功利主义,王晓琮选择了鄙视追逐,王晓琮追求卓越,更崇尚学者风范!
说完王晓琮老师的故事,笔者不由得想起哈佛大学教授的尹希!
2001年,当时只有17岁的尹希坚持去美国哈佛大学,出国之前,尹希立誓学业有成报效祖国,可是学成之后,却弃国归美,还在当地娶妻生子!
曾经有记者问他以后是否还会回到中国?
尹希是这样说的:“科学无国界,国内科研环境要落后很多,这边不管是同事,还有工作环境,都比中国优秀太多了,所以我只会考虑在这里工作,目前没有任何回国的打算。”
一个人能做到“物物而不物于物”,那么他就能坚守内心的淡泊,王晓琮老师,便是这样一个人,他继承先辈科学工作人的风骨,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先生!
但是,现如今,能像王晓琮这样的人,真是少之又少,也正是因为缺少人才,我们才被美国卡着脖子,讲真的,如果有一天我们的人才可以内卷到像我们乒乓球、跳水队、羽毛球队一样的话,到那个时候我们肯定不会去在意谁去谁留!
说了这么多,其实还是人才匮乏,才导致现在捉襟见肘,被别人卡脖子,如果我们科研方面的人才,可以像中国跳水队、中国乒乓球队内卷成这个样子的话,或许我们就不会在乎谁去谁留了。
要想培养科研方面的人才,必须从娃娃抓起,注重兴趣的培养,如果越来越多的孩子从小就有学习理科的兴趣,点燃学习理科的热情,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科研人才必定会人才济济。
但是现在家长们大多注重娃娃的英语教育,成绩看的很重,可是物理、化学等学科要等到初中才会开设课程,指望上初中才开始学习知识的人,变成国家需要的理科人才,跟撞大运有什么区别?
幸好教育部已经认识到问题所在,越来越关注学生们的科普知识普及,为此央视2套 《第一时间》栏目还帮5-14岁的娃娃甄选了一套科普读物《这就是物理、化学、地理》等,值得一提的是清华附小早已将将它列为课后“必读书单”。
全书用漫画的形式展现物理、化学、地理、数学等知识,把晦涩难懂的概念、定理、公式用漫画人物演绎,迅速吸引娃娃们的兴趣!
最为关键的是《这就是物理/地理/化学/数学》涵盖了初中阶段必考的85%知识点,启蒙孩子的同时,又提前学习了知识,让自家娃娃早早地赢在了起跑线。
赶上开学季,机智的家长都会帮娃娃备上一套!
如果您家娃娃还没有这套丛书,点击图片下方“看一看”即可获得,全套购买最合适!
#教育# #教育微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