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7岁的小伙下班后写1本书全网爆火,3年稿费高达4100W,他同事知道后说:“你这么普通,还有这本事啊!”可他却没再更新了.....
他就是《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真名石悦,是27岁才开始写书,28岁把书一出版,就卖了3000多万册,被人称之为:“草根写史第一人”,连续7届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
只要看过他书的人,都会被他深厚的历史功底折服,这也让他积累了一大批粉丝!
可是,石悦竟然在此时抛下喜欢自己的读者,慢慢淡出了大家的视野……
这是为什么呢?还得从石悦的成长经历说起。
1979年,石悦在湖北宜昌出生,他们家是普通干部家庭,他是家里面的独子,所以,父母非常宠爱他。
他5岁那一年,父亲带着他去逛新华书店,他看到一本红色的书籍,突然停住了脚步。
父亲看到他停在那里不动,就拿下那本《上下五千年》问他:这是历史书,你很喜欢吗?
石悦把书拿在手里,欣喜的点了点头。
父亲又拿过书来看价格,需要5块6毛钱,他犹豫了,因为他当时工资才30块,这一本书就相当于他工资的一小半了,够一家人生活好几天。
但看着儿子那么喜欢他,咬了咬牙,还是决定将它买了下来送给儿子,石悦拿着那本书开心的跳了起来。
那个时候,他父母的工作特别忙,经常把他一个人锁在家里面,但是他有了这本书,却能独自在家待一整天。
因为父母出门以后,他就会迫不及待的把书打开认真阅读。
书里面的插图和文字像是有吸引力一样,抓住了他的注意力,他会观察人物的表情,琢磨人物的情绪,乐此不疲。
直到读初中的时候,石悦已经把这本《上下五千年》看了12遍,书页都已经翻烂了。
后来,他的父亲看到石悦这么喜欢阅读历史,又接着给他买了20多本历史好书。
甚至在高考前夕,他还沉浸在《中国古代史》这本书里面无法自拔。
身边的人看到石悦这么喜欢历史书,以为他的高考志愿一定会填历史系之类的。
可没想到的是,他却报了湖北警官学院,攻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系,直接把这个历史的爱好丢在了一边。
当时,很多人以后不理解,石悦却说法律系好找工作。
虽然,石悦没有报考历史相关的志愿,但是他在上完课以后,还是把阅读历史书的爱好坚持了下来。
后来,广东省招考公务员,石悦以第3名成功被录取了之后,每天拿着6000块钱的那个心,朝九晚五,一下班就开始看书,过着悠然自得的日子。
有一天晚上,石悦在网上浏览,无意间就点进了天涯社区,在叫煮酒论史的版块,看见那里面汇聚国内外很多历史写手以及许多一大群历史爱好者,他们在里这个板块里面各抒己见。
石悦发现有些帖子对明史的解读是错误的,于是他就想到:我也可以把知道的历史写出来。
接着,他在构思了6个月之后,用当时明月的笔名写下了明朝的那些事儿的标题,在旁边还写上了一个副标题叫历史也可以写的很好看。
他用非常轻松的文笔,讲述了明朝那些较为沉重的历史,让读者一下子就看懂了。
当天写完,他就像往常一样关上电脑睡觉了,第2天醒来后他惊呆了,发现帖子下面有上百条跟帖,……
从此以后,他一下班就打开电脑开始码字,每天坚持更新三篇。
这一更,就长达三年之久。
在此期间,他的帖子点击量由几万变成了几十万,甚至飙升到了200万,还让服务期瘫痪过!
后来,他因为当时天涯论坛的很多黑粉总是攻击他,就离开了天涯论坛,转账新浪博客。
在博客里,他可以控制评论,心无旁骛的开始写起来,每个月点击率高达数百万。
很快,就有人找到他说:我想帮你出书!
当时,石悦还以为听错了,不敢相信的问他,我只是写着玩,这还能出版吗?
“网上点击率这么高,你的书质量肯定不会差,我非常有信心”
书出版了没多久,出版商就打电话告诉他,销量突破5万册了!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石悦还有些不明所以,轻声的问到5万册是什么意思?
“在历史类的书籍里面,一年内一般不超过5本!”
2009年3月21日,石悦终于更新完毕了,这时出版商电话又打了过来,像个大喇叭一样说:“销售超过400万册了,我认为三十年内,销量可排进前20名!”
一瞬间,石悦开始爆火。
很多人以为他爆火后会专职写作,放弃工作。
但他却没有,他说:“还是要有正经工作比较好,我不想红,也不会一直红下去,我还是想享受每天晚上读书的那种纯粹!”
很多媒体追问他,他都没有说真实姓名和单位他领导和同事在电视里看才知道当时明月是他!
他领导还特地问:“昨天晚上中央电视台10频道的那个当年明月是你吗?”
他领导这么惊讶,是因为普通,连他自己都说:我特别平凡,即便是把脸放上通缉令,也没有人能记住我!
后来,石悦一心扑在本职工作上,再更新自己的书了。
这让很多粉丝不断催更……对此他说:“写作只是兴趣,工作才是生活!”
不知道你看了他的故事有何感想呢??
#头条创作挑战赛#
明朝那些事儿增补全集
谭警官和某电视台的事情这几天网上闹得沸沸扬扬,
谭警官属于国家公职人员,电视台属于国有企业,那么他们拍摄的视频毫无疑问就是属于国有资产,谭警官作为一个出镜主持人把国有的东西拿来二次创作,(其实就是把长视频剪短,有照搬之嫌),是不是有侵占国有资产之嫌,
某电视台又把国有资产转给一个叫什么游术,是不是也有国有资产流失的意思,这个也应该追究电视台责任,相关部门领导恐怕脱不了干系,
电视台并不完全拥有完整版权,所以所谓出售版权是无效的,如果是公益项目且没有额外约定,那么版权是公安局和电视台一人一半,谭sir只是工作。如果电视台拿这个来盈利,那就必须先拿到公安局的授权,而公安局必须拿到谭sir的授权,因为这就不是职务行为,而且公务员不能参加进行商业活动,公安局领导是有责任的。所以电视台单独出售版权就是对公安局的侵权,对谭sir的侵权。
辣条影像谭乔打不赢官司,单位:版权在电视台,律师:他不享有著作权
听说辽台现在是有点举步维艰,不少主持人业余时间都变成了网络主播,利用在电视台的影响力直接带货挣钱。他们虽然也是为了生计有情可原,但是作为政府新闻媒体人,属于事业单位公职人员,带货直播的确有问题,也违反了相关规定。就算是被允许的,也需要请示上级部门同意,行动只有在框架内。直播带货人群鱼龙混杂,不少人以为这些熟悉的著名主持人卖东西肯定优质,未料到很多掉进了坑,价格也不是很便宜,质量更是不敢恭维,消费者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太相信别人,吃亏的只能是自己。
这几年网络直播带货异常火爆,我们认识的很多明星、演员、网红也包括某些主持人都参与其中。比如老潘直播卖酒,被批的如此厉害,他也不愿意退出此圈。为什么他们都乐于其中、乐此不疲?原因很简单,就是一个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