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019云南村干部公务员(2020年村干部最新政策)

#为什么农民种地不能致富,反而越来越穷# 种地要想富,全靠人带路。 农民靠种地致富,真就只能这样。

#为什么农民种地不能致富,反而越来越穷#

种地要想富,全靠人带路。

农民靠种地致富,真就只能这样。

几年前和小伙伴去云南几个村落,和一些村民、村干部、农研院、互联网平台的人聊了不少。深感:

1、农民很勤劳淳朴,但对农业产业链知之甚少。

举例,高黎贡山气候适宜种咖啡,但当地的咖啡种还是上世纪初的“老种”,酸度高,不合现在消费者的口味。因此,无论出口、内销都卖不上价。

可当地农民刚解决温饱,根本不懂其中关键,想找优质种源也无门,只能认收咖啡的“行脚赏”给价。

他们成为产业链末端最容易被压榨的环节。

2、都说要想富,先修路。可云南多山,出国容易出省难。一到雨季,满山泥泞,别说精耕细作,能耕作就不错了,修路成本太高,全靠补贴才行。

3、没有渠道做进一步深加工,只卖咖啡豆,附加值太低,更别谈像五常那样建立地域品牌,无人机监控病虫害、施肥,做农业生产预测等这些“高科技”需要大投入,离当地农民更远。

对策:

后来,云南省联合拼多多、阿里等互联网平台,还有省农研机构、当地,确定“扶农,先扶智”。

拉动高知青年返乡,建立合作社,先修路、建立加工厂,开种口味好、高产豆种,并逐步引入无人机等高科技助农,在销售、品牌建立上给补贴、扶持……

这样,农民种地致富才有了一些初步成效。

若没有大平台、当地各级出力,返乡青年给力,少点合力,种地致富,都是回天无力。

当时我看着满山咖啡园,就想,什么时候,更多农村才能有这样的造化,像欧美那样,种地致富不再是神话?

您觉得呢?

云南网民留言:请求把村干部地方统筹保纳入国统社保。

乡村振兴,村干部是主要力量,村干部的素质尤为重要,近几届换届,本村大学毕业生都不愿加入“村两委”这支队伍,究其原因,除待遇低外,关键是养老无望,比如我们昭通市镇雄县,从二00九年开始就对村支书、主任、副主任统筹社保,根据地方文件规定,个人每年缴费3500元左右,财政代缴是7000右,讲道理跟职工交费的国统一样了,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总是进不了国统,退职到龄后领到的“社保”仅只是普通职工的一半左右,因此请关心关爱下这个群体。能有个好的养老体制,就是筑巢引凤,就能吸引更多的本地毕业大学生,到自己家乡竞选村干部,替换老弱无能的村干部。只有本村大学生自愿进入村两委,乡村振兴的人才振兴才有保障。

【#云南宣威一村子野猪泛滥#,村民:糟蹋庄稼,保护动物不敢打】近日,云南宣威东山镇老营村村民反映称,当地野猪泛滥成灾,大家晚上轮流守护庄稼,放鞭炮和喇叭驱赶。村干部证实数量可能有上百头,不分昼夜出没,因是保护动物而不敢打

村支书在工作时间内跑到村民家的床上,这合理吗?近日,云南昆明一名男子实名举报村支书和自己的妻子疑似存有不正当关系的视频在网上流传。

视频中,该男子手持身份证,并且表示,因为自己家中经济条件并不好,所以常年在外打工,留下妻子和2个孩子在村里生活。2022年6月24日,他从外地回家探亲,可是推开门后,眼前的一幕却让他火冒三丈,他发现乌蒙村的支部书记竟然在工作时间内躺在自己家的床上。

此外,该男子还称村支书是村里的一霸,自己的妻子也是因为他的关系被调到了村委会工作。遇到这种事情,但凡是有些血性的男人都无法忍受,所以男子实名在网上对两人之间的不正当关系进行了举报。

视频发布之后迅速在网上传播,在当地也闹得沸沸扬扬,男子以及家人也都受到了很多影响。该男子表示,事情曝光之后,村支书已经被停职了,妻子也向他提出了离婚。

针对这件事,澎湃新闻也联系了当地的有关部门,当地县纪委监委表示,目前已经成立了专项工作调查组去核实相关情况。关于目前的调查情况,因为他们不是该专项调查组的工作人员,所以无法知晓具体的进展。

禄劝县乌蒙乡政府工作人员也对此事进行了回应,他们表示现在这件事情正在办理中,目前村主任已经被停职。

#三农发文挑战赛##乡村振兴#

惊蛰之后

万物萌发

随着气温逐渐回升

云岭大地的农人们

正抓紧农事生产

种粮成了大家今年重要的

农事活动

在云南省寻甸县金源乡金源村的田地里

村民在忙着育秧

村干部也没闲着

每天都到田地督促大家抓紧育秧,

并积极做好灌溉用水保障工作。

【#云南一村子上百头野猪泛滥成灾#:不分昼夜出没,村民希望政府能采取处置措施】近日,云南宣威东山镇老营村村民反映称,当地野猪泛滥成灾糟蹋庄稼,大家晚上轮流守护庄稼,放鞭炮和喇叭驱赶,喇叭一整晚上都在那边放着。村干部证实数量可能有上百头,不分昼夜出没,所幸目前还没伤及村民。因为是保护动物不敢打,此外野猪嗅觉灵敏也很难打到。面对肆无忌惮的野猪,希望上级政府部门能够协商采取处置措施。据2021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野生动物名录(征求意见稿)中,野猪已从“三有”名录中被删除。云南一村子上百头野猪泛滥成灾:村民轮流守庄稼,放鞭炮喇叭驱赶

云南一村子上百头野猪泛滥成灾:村民轮流守庄稼,放鞭炮喇叭驱赶

澎湃眼界

1980年,83岁的叶剑英元帅返回了老家广东梅县。在他祭祖扫墓时,发现母亲的坟茔已破败不堪,当村干部提议重修老夫人墓地时,叶剑英摆手说道:“就保持这样就好……”

对于叶剑英而言,母亲陈秀云是他一生中最特殊的存在。

陈秀云是叶剑英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教会了叶剑英勤俭和节约。他一直都记得,母亲曾给家里立过规矩,“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一律不准留剩饭,哪怕就是一个米粒也得捡起来吃掉。”

6岁那年,叶剑英吃饭时不慎将两个米粒掉到了地上,他嫌脏就不想吃了。

母亲什么也没说,就在那里盯着他看,叶剑英也只是低着头沉默不语。

最后,母亲默默的将米粒捡起来吃掉了。

当天晚上,母亲一边给儿子补衣服,一边跟他讲了粮食生产的全过程,虽然没有一句责备,但也让年幼的叶剑英羞得面红耳赤。

一转眼,叶剑英长大了。当1919年他结束了在云南讲武堂的学习回到家乡时,母亲非常的高兴,不停的问他:“阿伟(叶剑英原名叶宜伟)这次回来就不走了吧?”

“——嗯,不走了,就在家里服侍阿姆和阿爸。”

就在母亲高兴万分的时候,卧病在床的父亲泼了凉水:“阿伟是国家的人了,怎么可能留下来呢?你啊,真是越过越糊涂了。”

叶剑英知道母亲是真切的希望他能留下来,但国难当头,他怎么能守在家里呢?

当天晚上,叶剑英开始跟母亲讲故事,讲他之前在南洋留学时看到的华人惨状,讲国内军阀又是如何欺负老百姓的,以及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二次革命······

说着说着,一直沉默不语的母亲开口了:“你走吧,好在我已经苦惯了。”

不久后,叶剑英就去投奔了孙中山先生,因为连年征战,他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1927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反动当局开始在梅县搜捕叶剑英的亲戚朋友,叶母被秘密转移到了香港居住,叶剑英虽然也在香港住了一段时间,没过多久就奉命去了苏联学习。

此后,除了1931年经香港去中央苏区时见了母亲一面,他们母子就没再见过了。

1944年,抗战胜利前夕,叶母陈云秀病重,在回老家梅县的途中病故,叶剑英没能见母亲最后一面。

在陈云秀临终前,还不停的呼唤着“阿伟”,虚弱的问身边人:“阿伟什么时候回来?”

母亲逝世的噩耗对叶剑英的打击可想而知,他悲恸的写下了一句诗:“尸骨抛沟曾逆料,阿姆生我最艰难”

自那之后,叶剑英的卧室里就一直悬挂着母亲的遗照,仿佛她还在自己身边一样。

1980年,已经是耄耋之年的叶剑英回到了老家梅县。

这次回来,叶剑英专门跟地方政府“约法三章”:“不准惊动群众;不准铺张浪费,只吃三菜一汤;不准送礼馈赠。”

当地干部不理解叶帅为何如此节俭,第一次接待叶剑英时没好意思只安排三菜一汤,专门多安排几道家乡菜。

结果叶剑英走近餐桌一看,说什么也不肯落座,直到那几道菜撤下去才坐下进餐。

这次回乡,叶剑英主要是为了完成他的一个未了心愿,给自己的父母扫扫墓。

三十多年过去了,叶母的坟墓经过雨打风吹早已破败不堪。而且墓地还异常简陋,仅在中间树了一块半米高的写着“慈母之墓”的石碑。

陪同来的当地领导提出,可以将老太太的墓重新修缮一下,这实在太小了。这时,叶剑英不知为何回想起了六岁那年的两颗米粒,他知道,母亲泉下有知绝对不会同意的,因此只是笑着摆手说道:“不用了,就保持这样就好……”

云南隆阳罗寨村:党群干群 鱼水情深

村里要修路,村民当成修“自家路”一样,人人有份,献出爱心,连日来,村民们接力慰问在家门口修路师傅们,这一幕发生在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罗寨村。

“6月7日,粪箕洼村民胡文贵(胡维贵)接棒,由我胡绍富代他慰问修路师傅们!师傅们真的很辛苦!烈日下的温度已超过体温,还要穿上大雨鞋,汗水一直再流,真的需要一口水。”昨日,罗寨村9组(粪箕洼)村民小组长胡绍富老先生说。

修路大家一齐参与,这种氛围来自罗寨村党员干部的带头,来自于村民对党员干部的信任。今年3月,为了修沟渠,罗寨村党总支书记王富强与群众同劳动,同吃大锅饭,深得民心。

俗话说得好,得民心者得天下。春播时节修沟渠,炎炎夏日筑村路,村民爱心接力慰问烈日下劳动的师傅们这件事,却反映了当地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体现了群众对党组织、村干部的认可,更见证了党群干群的鱼水情深。

粪箕洼村民们把这条新建的路称为:富强之路,为民之路,民强之路,富民之路,幸福之路。

2009年回家创业,做批发零售超市,当时为什么要去做,因为当时还在开始修汕昆高速,汕头到昆明的,我们当时的选地点是有3-4个标段的。

当时是本身就已经有一个小门面了,刚好遇到高速路修路,人员开始增多,当时就去开始做店铺了,副食品和啤酒还有桶装水批发。生意不温不火,主要是自己不会开车送货,基本上是混口饭吃。

还有刚好在的地段是移民搬迁区域,当时人员基本上都是移民户,这个是前一个电站项目别的地方搬迁过来的,所以当地消费能力还是有的,当地的麻将馆都是天天爆满,在修电站之前都是一条运输煤炭的必经之路,我们省的煤炭基本上都是从这条路运输到广西的中转站的,再发到其他省,煤炭必经之路当时过路是收费制的,50公里2个收费站,一个是一个县的,其中有2公里是另外一个县的,当时收费都是给钱没有发票的那种.

另外一个基本上司机都会带2包烟给过路的人员,基本上都是一趟给一次,因为都是超载的,不超载没有钱挣的。所以当时的小超市都是做的过路车司机的生意。

所以才有了接手来做的这个原因,但是大部分都是守,在门口打麻将,在这个段学会了打麻将了,批发部最终倒手给朋友了。

一个表哥和我差不多一起去的,当时做了1年多,做的是屠宰生意,自己拉猪自己晚上一个人处理,基本上是每天一头猪专送工地食堂,那一年单独做这个生意他挣了接近20万,中间有一些水分,基本上送过去不过称的,所以胆子大还是比较重要的。

当时工地标段的基本上是福建老板承建的,具体投标的应该是贵州桥梁的,当时胆子和年龄真的太小了,当时有个机遇就是,标段上有废角铁还有一些钢材,大概是3个标段都能拿下的,我和负责的老板说我来收走好了,直接是估算就行,预计是能拉4-5车左右,老板他们有些基本上都是直接做的时候掩埋掉了,为什么掩埋,因为怕工地的人偷,出现事故,当时没有去收的原因是那个年代收钢材废品都需要证的,我一个堂哥都只能偷偷收在自家房子后面,自己开双排小货偷偷拉出去卖。

所以当时这个机遇也是错失掉了,在那个年代就是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好多工地门口什么药店超市,以及娱乐的全部都直接开到门口。

当时标段的老板们标配都是丰田霸道,另外一个细节,当是都是有交通部合同兵当是去做监理,那个区的我就不说了,当时征用了一个废弃的小学,然后当时工地老板的车直接发红色字母开头的车牌不用交过路费,当是老板们都有司机全部都是穿的部队衣服,直接免过路费,这个是当时开车的司机兵哥和我说的,开车的是退伍的小哥,为什么我发现了,因为开了同一个车不同车牌,开车同一个人,我问他和我说d的,自己车牌摘了放车里的,红色字母开头的是套牌的,上面检查的时候必须要换回自己牌子,这些小事情市里是知道的。

还一个就是兵哥那时候真的是非常好找女朋友,都是一茬一茬的换的,有个小哥当时他们在其它地方做监理泡了当地的少数民族的女孩子,然后就是不负责,被当地少数民族拿刀砍过,当时背上拉出来我们看过还有很大一条疤,如果是当兵前这个是一定入不进去的,所以他们也怕少数民族。有些地方都是群殴。

说说另外一个经历,当时有个SUV越野车在小路会车遇到一个本地小哥骑摩托车带了一个老人,没有发生刮擦事件,就是路比较差,压了一滩水,摩托车避让就摔倒了,打电话摇人拦车,车上有4个人,刚好被拦着在一个路口,刚好在村主任家,就说是吓到老人了,要赔钱,反正就要拿钱解决,后面村主任出来也是这么说,用钱解决就行,最终是找了当地他们吃饭的那个农家乐老板过来说情,才面了,农家乐老板在当地还算是比较有名,才看农家乐老板面子,说是他们的客户。

经历二:我们隔壁有一个小卖部和麻将馆,他们家有很多小狗和小鸡,基本上离马路也就是5-8米,很多时候货车拉煤的会很快会压死他们家的鸡,基本上一只鸡大概是1000能解决的,传说中的鸡生蛋和蛋生鸡,后面听说他们家儿子麻将馆抬轿子,被外地人发现了,面包车拉了2车人提着砍刀直接冲了他们家,好像是两败俱伤。ps:我看到的有拉煤车司机身上钱输完,行驶证压那里还在赌,都还要玩的。

经历三:当时主要的道路出现交通事故,因为是连续下坡30公里左右,隔壁这一家的没有文化的儿子直接叫人一帮人拿着竹竿到以前的旧路开始拦路收费,2009年度还出现这样的问题,想想胆子是真大。

以上都是在当时做这个批发部的时候遇到的奇葩事情,想想现在的生活,还是比以前改善很多。跑到三无地带去做生意真的是太难了,过年过节当然是免不了和村主任走动了。

以战友集体的名义为逝去的战友立碑!

2019年3月24日,我和原团侦察队战友黄保武、杜永冒着浓雾细雨重返昔日战场八里河东山寻访。从被誉为“八十年上甘岭"的1175.4高地下来后,我们又专程来到八里河村看望侦察队已故战友王和忠。

王和忠是土生土长的云南麻栗坡县八里河村人,苗族,1962年出生,1980年入伍,1983年复员回乡。在部队时我们喜欢称呼他为"小咪哆"(苗语"小伙子"的意思)。王和忠长得干净利索,眉目清秀,平时说话不多,他军事素质比较过硬,摸爬滚打、擒拿格斗样样精通。训练中有时让他出来做个示范动作还会腼腆地红一下脸,但每次外出执行任务都总是争着报名,我好多次出境侦察都带着他。

王和忠生活 的这个八里河村曾经是当年硝烟弥漫的战场,是中越边境线上远近闻名的地雷村,全村50多户苗族村民,其中就有49户家庭受到过地雷伤害。2000年农历2月3日下午,复员回乡多年的王和忠到八里河后山的1175.4高地山脚下劳作时不幸被地雷炸断了腿,当时现场没别的人,根据推测他是为了不拖累家人,王和忠以当年侦察兵的超凡毅力和顽强意志强忍剧痛,用树藤紧紧扎住血流不止的断肢,过后不知在伤痛中挣扎了多长时间。阵痛昏迷、慢慢苏醒;再度昏迷、又重新苏醒……最后,他用尽余力抓来一根当年阵地上遗弃的电话线,结束了自己苦难不幸的一生。直到当晚10点钟以后,家人才搜寻到了王和忠结束生命历程的那棵树下,解扶下了他那早已僵直的残体。现场的惨烈情景无不让人伤心落泪。

2019年3月25日,我在侦察队的微信群发了一条坟前看望王和忠的视频后,当即在侦察队的群里炸了锅。战友们看到王和忠的坟头上杂草丛生,连块墓碑也没有,景象无比凄凉,再也控制不住了,于是由侦察队的群主龙麟牵头发起了"为王和忠战友捐款立碑"的倡议。倡议写道:"王和忠战友退伍回乡后,于2000年3月在八里河东山脚下劳作时触发战争期间埋下的地雷不幸身亡,至今无名无碑。现倡议全体侦察队指战员踊跃捐款,为曾经的英雄,早逝的战友立碑,让英雄的名字永存,让侦察队的团队精神永远发扬光大!"短短数日,侦察队的战友(包括家属)和不曾在过侦察队的战友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纷纷解囊相助,很快捐款超过预想。之后,战友龙麟、黄保武、贺云等人分头行动,一面与八里河村干部及王和忠家人取得联系,一面准备建材石料,落实碑文雕刻和复制王和忠的烤瓷遗像,很快就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

2019年4月24日(农历3月20),也就是我到坟前看望王和忠刚好间隔一个月时,昔日战友黄保武、龙麟、贺云、吴建明、何树林、陈锦军、周颂阳等7人(这当中仅黄保武、陈锦军与王和忠生前曾在过侦察队,其余同志都是王和忠退伍后才到侦察队的)与八里河村的乡亲一起,正式为逝去19年的战友破土立碑。在施工人群中有一位老民兵名叫王和光,他是王和忠的堂弟,也是被地雷炸断了一条腿的村民,他因被大伙的义举所感动也来到现场参加劳动。施工现场,人们在离王和忠坟前不到一米处又先后挖出来2发锈迹斑斑的迫击炮弹。当时我是身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听到龙麟和黄保武拨打电话给我后,我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真怕出事情,赶紧让大伙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后来很快由船头派出所来人取走后我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

这就是当今麻栗坡的边境,这就是当年闻名全国的船头八里河东山战区。40年过去了,但战争留给人们的灾难和创伤却始终没有结束。

立完碑,战友们又来到王和忠家里,看到的仍是一副令人心酸的凄凉场景:家中四处残垣断壁,没有一件象样的家具,一看就是仍然处于贫困线下的家庭。王和忠生前共育两儿一女,现大儿子已经30多岁仍未结婚,妻子在王和忠去世后改嫁他人,但因丟不下儿女又离婚回来重新支撑起这个残缺不全的家庭。所幸的是,政府已经安排给了他家3万元的扶贫款帮助他家建房(现已到位1.8万元)。临别时,战友们又赶紧凑了5千元钱递交给王和忠的妻子……

我们过去曾经是军人,为了国家的尊严和领土完整,我们抛头颅,洒热血;冲锋陷阵,义无返顾。今天,我们看到昔日战友的家庭还没走出贫困,内心五味杂陈,仍感到责任在肩,必须搀扶而行!我们呼唤和平,希望地球上不再有战争;我们渴望世界永远鹭港安宁!

(作者 原麻栗坡边防团侦察股长 赵维华)

以下这些照片记录了当年王和忠随我侦察分队出境执行任务的片段,每一张照片都记录着一个难忘的经历。

图8,2019年3月24日,我和战友黄保武来到王和忠长满杂草的坟前探望。

图9,2019年4月24日,侦察队战友来到王和忠坟前,重新为他包墓立碑。施工中,就在王和忠坟前又挖出两发锈迹斑斑的炮弹。

#头条热搜# #文山头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264476/
1
上一篇天津公务员 地税局(天津地税网上税务局)
下一篇 公务员机构面试(公务员笔试面试)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