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昌辉让洪宣娇三人留下,然后整了整衣冠,亲自到府门口迎接石达开,寒喧一会儿后,韦昌辉屏退左右,沉声问道:“你什么时候动身?”
……
杨秀清召开下一步行动的军事会议,但是东出、西征和北伐三种意见相持不下。于是杨秀清跑到天王府问洪秀全的态度,“满清江南和江北两座大营皆被踏破,天京已无近忧,现在应该定下未来五年的国策咯”
洪秀全微笑着问道:“四弟与众将商议的结果是?”
杨秀清冷哼一声道:“目前有东出、西征和北伐三种意见。臣弟认为浙江上海一带洋人众多,因而东出定会遭到洋人的阻拦。林凤祥与李开芳兵败中原,北伐目前是下下策。
为今之计,应当全力争夺湖广和江西,把曾国藩和胡林翼打疼、打残,天国在此站稳了脚跟,北伐中原是易如反掌,故西征是为上策,不知二兄认为如何?”
洪秀全一来对军事一窍不通,二来他已经习惯听杨秀清的“建议”,因而没有任何异议。
杨秀清拿出一份奏折,上面是进军计划和统帅名单,“上游军事至关重要,小弟准备前往督师,翼王石达开出征湖北,顶天侯陈承溶出征安徽”
北王韦昌辉眼珠一转,出列禀道:“启禀天王,东王身体一直有疾,需要居京调养,且天京事务繁杂,也离不开军事,臣弟在京无所事事,且身强体壮愿代东王出征。”
洪秀全见弟兄们争着出征,满心欢喜。“准了!”
杨秀清怕韦昌辉成事不足,误了大局,赶紧奏道:“北王可以赴江西,翼王赴湖北,共取长沙”
众人无异议
韦昌辉回到王府,吩咐张子朋:“你把王府的人挑一挑,如不够用,再到军中选调一些来,都要精干听话的”
张子朋困惑地眨巴着独眼,望着脸色冰冷的表兄,小心翼翼地问:“为什么不多带一些人去呢?”
“照我的意思去办,不用多问!”韦昌辉怒道
韦昌辉正和陈承瑢在密室议事,洪宣娇风风火火地冲进门来,手指北王:“天京的事,你撇下不管啦?”
韦昌辉道:“我上不升天,下不入地,只在江西境内,姐姐想我的时候叫我一声,保证不出一刻钟就能看到我!”
洪宣娇白了他一眼,正想开口说话,赖汉英跑了进来,一进门就问:“你的亲兵选好了没?这次出征非比寻常,要多带些死士才行。”
韦昌辉点头道:“你们这边也要留几个得心应手的,临时用起来方便”
陈承瑢指着洪宣娇,笑道:“有这位姐姐在,抵得上一万雄兵。”
韦昌辉看着洪宣娇温言说道:“我走后,东王府那边动静全靠你了。”
“翼王驾到!”侍卫在门外高声提醒。
韦昌辉让洪宣娇三人留下,然后整了整衣冠,亲自到府门口迎接石达开,寒喧一会儿后,韦昌辉屏退左右,沉声问道:“你什么时候动身?”
石达开回道:“明天就走,这次去湖北,能够见到韦俊,你可有什么话捎给他?”
韦昌辉摇了摇头:“有话也不便明说,叫他多长个心眼儿便是”
石达开不解,:“什么话不好说?”
韦昌辉叹道:“我熟悉湖北,你熟悉江西,我本应往湖北,你去江西,不料杨秀清怕你我带兵作乱,故意将你我对调。将来打了胜仗便罢,打不了胜仗,你我两家争执,杨秀清坐收渔人之利”
石达开闻听,默然无言
……
第二日韦、石到东王府向杨秀清辞行
石达开有事先走,内殿只剩下杨、韦二人
韦昌辉再向杨秀清恭贺大捷并预祝今年在上游军事胜利,把杨秀清捧得云里雾里
又跪行趋前,诡秘地禀奏:“四哥,小弟临行前,尚有一言禀陈,望四哥深思。古话说‘有道人,群推为主;无道人,弃而不用。’四哥德高望重,军民所向,取与舍,望四哥掂量掂量。”
杨秀清凝视韦昌辉不说话
韦昌辉、石达开领兵先后出城,兼程奔赴上游
杨秀清看到杨家的几个兄弟在府中无所事事,便想叫他们出去带兵,既可以立功,也可以巩固自己的权力,于是把杨元清派往安庆,杨雄清派往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