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副处级公务员遴选(副科级遴选)

有位女同事面临两难选择:一是去给女常委当秘书,马上解决正科:二是去省城的市直单位工作。到底怎么选择?这位女同事的选择并不意外。

有位女同事面临两难选择:一是去给女常委当秘书,马上解决正科:二是去省城的市直单位工作。到底怎么选择?这位女同事的选择并不意外。

这位女同事实在太优秀了,市里新来的女常委到单位调研一眼就相中了单位这位女同事,几句交流就给这位女领导留下来深刻印象。侧面了解后,这位女同事确实很优秀,985硕士研究生毕业,眉目清秀,口辞清新,能写一手好材料,正符合这位女常委的用人标准。事后,女常委向一把手要人,一把手也是难为情的,回复道,最终结果还得看这位女同事自己的态度。看来优秀的人从来都不怕没有出路。

这人都是这样的,运气来了想挡都挡不住,一边是女常委向这位女同事抛出了橄榄枝,解决了正科,提拔副处就不会远,而且机率是非常大的;一边又遴选上了省城的市直单位,虽然解决不了正科,但到了省城各方面待遇要比本地好,对将来孩子的教育有好处。在权衡各方利弊之后,这位女同事最后还是选择去省城的市直单位工作。

对于追求仕途的人,给常委领导当几年秘书,三五年后都会有较好的安排。领导选秘书也非常讲究,不是哪个人随意就可以成为领导的身边人。但人的追求不同,在成长的路上向上发展的机会还是很多的,只要抓住改变人生的一两次机会,未来的人生就会有大的转变。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择?#职场微头条# #话说职场#

在体制内奔前途一定要明白这几点:

在县区,到35岁还不是副科就不要奢望副处;

在地市,40岁不到正科就不要奢望正处;

在省级机关,45岁没有正处就不要奢望副厅。

当然,其中也有半路遇贵人或者博士从政定向选调七八年时间逆袭走完别人一辈子要走的路的案例,这是极少数,不具有普遍性。如果你是其中两者之一,那么恭喜你,你已经站在成功的边缘。

#职场微头条# #直言职场#

风光背后的心酸

一个亲戚是省会城市的公务员,四十七.八岁,副处级,老婆在街道居委会上班,有一个独生子,刚上大一。

外人看来,其是风风光光,家庭和睦,前途无限,而我所知道的,他却是满腹苦衷,有口难说。

由于父母在老家,年岁己高,七老八十,十几年前还时不时过来小住几天,后来却怎么也不肯再来了,一是人生地不熟,言语不通,无聊。二是岁数已大,行动不便。终究是自己的老家好,两老独自在农村相扶相依,唯一的期盼是过年过节,亲人能回来相聚,而由于疫情和工作的关系,亲戚已两三年不能回去。

亲戚的儿子去年考上大学,填报志愿的时候,亲戚本来让他报本地的大学,他儿子却坚决不肯,最后选了上海的一所大学,他的理由很简单:从小到大,由于亲戚经常出差,一年有半年见不到面,现在自己考上大学,也要走的远一点,算是“报复"!

儿子刚上大学不久,亲戚接到通知,由于工作的需要,他被选调到偏远地区带队进行扶贫工作,离省会六、七百公里,离老家更是上千公里,这一去的话,至少三年左右不能再调回,老婆曾经大发牢骚,但命令已下,谁也没办法。

至此,亲戚一家人分居四地,个中辛苦,谁能诉说。。。!!!

40年前,伊敏河往事之五。《转机》

有了改行想法,没有能成功,下一步如何走呢?思想很不稳定、心情不是很好,工作更是不定性。工作积极性没有以往高了,只是应付日常工作,新学期学校安排我教初中一年级代数。任何事情发展往往是两面性,什么事情到了最坏的时候往往是向好的方向转化开始,1984年初,我对改行事情慢慢淡化了,工作也正常展开。事情发展就是这样的,你越是急着想得到的,越是不易实现的,你不想时候,往往会自然而然的实现了,《易经》说的好,一切事情都要顺其自然,以不变应万变。这时改行的转机不知不觉来到了,随着改革不断深入,从1983年开始国家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大力提倡培养选拔优秀的、有学历的、年轻的干部到领导岗位上来,当年矿区团委几名主要领导、骨干的学历不高,都是初中毕业,他们都很年轻,组织上先后安排,副书记杜成贵、李成武,宣传部长郝群华去学习了,这样一来团委机关人员很紧张,党委非常重视共青团工作,选调两名大学本科毕业生,直接从科员提拔到副处级领导岗位,任团委副书记,他们是刘庭吉,阜新矿院煤矿设计专业毕业的,王书杰,中国矿院采煤专业毕业的,他俩在校学习期间都是很优秀的,都是学生会干部,他们到任后,了解到团委的现状,急需调人。成贵书记在交接工作时,重点把团委原来准备调人情况作了交代,接着两位书记向党委分管领导,李承岱副书记做了专题汇报,李书记当场拍板,请教育处马上放人,这些过程事后知道的,1984年3月份,我正式调到团委工作,那年团委副书记刘庭吉、王书杰,组织部长高潮,宣传部长郝群华、办公室负责人李恒军,科员曹焕忠,打字员张秀芝和我,从教师岗位改行从政,开启人生新起点。

小王今年30岁出头,在市局单位任科长,可说是年轻有为,现在有两个机会摆在眼前,一是到省厅单位借调跟班,二是去乡镇任镇长。

小王是九零年出生的,毕业于985高校,硕士研究生学历,通过组织部门的选调生考试,在基层锻炼两年后,顺利来到了这个市局单位。

由于业务能力强,专业技术过硬,没几年就提拔为业务科的科长,成为了本局最年轻的科长。

前段时间省厅发文,要从全省各市局的一些优秀科级干部中选拔一批人到省厅跟班学习一年,跟班学习之后,将留用一部分表现优秀的正式调入省厅。

与此同时,市组织部门也发文选调市局的正科级干部到基层锻炼,拟任职务为乡镇长,要求必须有基层工作经历,小王各方面的条件都符合。

这下,小王犹豫了,觉得这两个机会都不错。去省厅的话,平台更高,级别提升更快,以他的学历和业务能力,他对自己留用下来比较有信心。另外一方面,去乡镇任镇长,作为一个单位的主要领导,实权很大,而且作为组织部门选派下去的重点培养干部,未来应该可以顺利的提拔为书记以及副处干部。

但是,不足也很明显,去省厅毕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有可能去了之后留用不下了,回来之后科长的位置是否能保住还是个问题,另外即使留用了也要面临家庭两地分居的问题。而去乡镇,工作繁忙,作为镇长,加班加点肯定是少不了的,而且责任也比较大。

大家觉得小王应该怎么选择呢?

#头条职场说# #我要上微头条# 三个女选调生,三种不同的性格和际遇,成就三人不同的结局。

在这次县区换届中,90后选调生小蒋将会获提拔为副处级领导,成为全市最年轻的副县区长之一。

小蒋是当年县办借调上来使用的选调生,同时借调的还有两位同样年轻的选调生。

那个时候,她们三人私下里成为很好的朋友,共同租住在县城某单位房里。

三位90后年轻人各有千秋,小蒋是三人里面表现最为活泼,而且事业心最重的;小李性格同样开朗,但稍显单纯;小农性格沉稳内向,但文笔不错。

借调县办的三年里,小蒋主动结交各级领导,对县办各种应酬乐此不彼,并逐渐得心应手,最终博得县主要领导的高看和青睐。

而小李虽然同样性格开朗活泼,但她不喜欢应酬,且滴酒不沾,除非领导安排接待任务,否则下班后她就和在外地工作的男朋友视频聊天。

小农更不用说了,她很少参与应酬接待活动,也不主动结识县领导,只是很用心专研综合文稿写作、调研报告写作等业务知识。

三年借调期满,小蒋获提拔为县财政局副局长,小农被市办直接点名要人,而小李则参加遴选考试调动到男朋友所在城市。

又经过了三年,小蒋再次获得提拔成为镇长,小农也成长为市办的一名科长,只有小李还是市场管理局的普通科员。

今年县区换届,小蒋因为符合女干部、少数民族、正科长级领导等诸多条件,尽管只是一名任职不到四年的镇长,她还是获得提名为副县长人选。

最终,在大家的赞叹声中,小蒋成为一名年轻的90后副县长,一名从镇长职位直接提拔的副县长,同时也是选调生出身的副县长。

一心专研码字的小农止步于正科级,而小李则奉子成婚,成为了一名热衷天天在朋友圈晒娃的主妇。

体制内就是这样,作为选调生,尽管你和别人开局同样有一手好牌,但因为个人性格和努力方向不同,机遇不同,最终牌局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我是一名小学老师,我男朋友是乡镇公务员,本来我们两个小年轻在当地还是蛮幸福的,但是男朋友却一心想参加遴选,我不希望他到大城市去,只想过“不羡鸳鸯不羡仙”的安逸生活,为什么他会有这么执着的理想呢?

 

难道他和我一起过着“双宿双飞”平平淡淡的日子不香吗?有时候我劝他晚上少看点书,多陪我出去逛逛街,吃吃烧烤,他一点都听不进去,是不是他不喜欢我了?

 

【@体制青年解析】小编认为,其实我很理解你男朋友的心情。因为乡镇公务员虽然在本县非常好,但是年轻人可不能被“温水煮青蛙”,更不能“坐井观天”。从长远来看,长期在乡镇对年轻人的发展还是有一定限制的。

 

第一、工资待遇较低。一般乡镇公务员年收入都在6万以上,虽然在小县城也还过得去,但是和在外面工作的大学同学比,普遍要比别人差很多,一旦遴选到省直、市直机关,收入还是会有较大提升的。

 

第二、晋升空间较小。乡镇公务员的发展天花板基本上是正科级,很多人可能工作一辈子也只是个普通的四级主任科员,当然也不排除少数人能走上副处级以上领导岗位。而遴选到大机关,正科就只是个小目标了。

 

第三、进城比较困难。不少人一辈子都在乡镇工作,有岗位变动经历的,也无非是从这个乡镇调到那个乡镇,想要进城大多都是50岁以后的事情。而一旦考上了省直、市直机关,就立马能享受城市里相对繁华的生活了。

 

其实,你男朋友想参加遴选并不代表他不喜欢你,反而说明他很有上进心。

 

各位网友,你们认为呢?

 

点击关注@体制青年,分享体制内考试经验,解答职场里疑难杂症。#直言职场#

【最新!鄂尔多斯拟任干部公示(二)】 经鄂尔多斯市委研究,决定对以下拟任干部进行公示。

公示名单:

 潘海丰,1970年7月生,党校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现任达拉特旗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四级调研员,拟任旗区副处级领导职务;

  陈广秀,1973年1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达拉特旗王爱召镇四级调研员、党委原书记,拟任旗区副处级领导职务;

  张玉斌,1968年5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现任达拉特旗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教育工作委员会书记、四级调研员,拟任旗区副处级领导职务;

  韩君明,1977年8月生,党校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现任达拉特旗工业街道党工委书记、党群服务中心主任,拟任旗区副处级领导职务;

  吴 燕,女,1975年5月生,维吾尔族,大专学历,无党派人士,现任达拉特旗人大常委会民族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拟任旗区副处级领导职务;

  高 勋,1978年7月生,大学学历,无党派人士,现任达拉特旗信访局局长,拟任旗区副处级领导职务;

  李耀军,1983年12月生,党校研究生学历,工学学士,中共党员,选调大学生,现任伊金霍洛旗旗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旗直机关工委书记、一级主任科员,拟任旗区副处级领导职务;

  王誉杰,1986年12月生,党校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学士,中共党员,现任伊金霍洛旗纳林陶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一级主任科员,拟任旗区副处级领导职务;

  庄雪霜,女,1981年11月生,党校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学士,中共党员,现任鄂尔多斯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发展科科长,拟任旗区副处级领导职务;

  乌云毕力格,1976年3月生,蒙古族,中专学历,中共党员,现任准格尔旗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政委、四级高级警长,拟任旗区副处级领导职务;

  武旭东,1986年1月生,研究生学历,工商管理硕士,中共党员,现任伊金霍洛旗水岸新城街区党工委书记,拟任旗区副处级领导职务;

  张亚男,1981年1月生,满族,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中共党员,现任鄂尔多斯市应急管理局危险化学品监督管理科科长,拟任旗区副处级领导职务;

  张秉智,1971年7月生,党校大学学历,中共党员,现任准格尔旗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拟任旗区副处级领导职务;

  闫 飞,1977年6月生,党校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准格尔旗大路镇一级主任科员、党委原书记,大路煤化工基地党工委委员,拟任旗区副处级领导职务;

  任志远,1972年12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现任准格尔旗政府党组成员,政府机关党组书记、办公室主任,拟任旗区副处级领导职务;

  郭永林,1970年12月生,党校大学学历,中共党员,准格尔旗布尔陶亥苏木一级主任科员、党委原书记,拟任旗区副处级领导职务;

  杨 智,1967年6月生,党校大学学历,中共党员,现任准格尔旗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拟任旗区副处级领导职务;

  张 东,1974年10月生,党校大学学历,无党派人士,现任准格尔旗信访局局长,拟任旗区副处级领导职务;

  李 贵,1976年12月生,党校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现任鄂尔多斯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级调研员,拟任旗区副处级领导职务;

  张国翻,1985年6月生,全日制大学学历,管理学学士,中共党员,现任鄂尔多斯市信访局办公室主任、来访接待科科长、一级主任科员,拟任旗区副处级领导职务;

  杜彦斌,1981年9月生,研究生学历,项目管理硕士,中共党员,现任伊金霍洛旗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兼商务局局长、一级主任科员,拟任旗区副处级领导职务;

  王利忠,1967年11月生,党校大学学历,中共党员,现任伊金霍洛旗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四级调研员,拟任旗区副处级领导职务;

  玛西毕力格,1984年10月生,蒙古族,全日制大学学历,公共管理硕士,中共党员,驻村第一书记,现任鄂尔多斯市民族事务委员会蒙古语言文字管理科科长,拟任旗区副处级领导职务;

  苏庆溥,1986年12月生,全日制研究生学历,理学硕士,中共党员,驻村第一书记,现任鄂尔多斯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一级主任科员,拟任旗区副处级领导职务;

  阿拉腾朝鲁,1979年11月生,蒙古族,全日制大学学历,文学学士,中共党员,现任鄂托克旗农牧局党组书记、局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拟任旗区副处级领导职务;

  王 珍,1973年11月生,全日制大学学历,工学学士,中共党员,现任乌审旗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政委、警务技术四级主任,拟任旗区副处级领导职务;

  樊 坤,1969年2月生,党校大学学历,中共党员,现任乌审旗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森林公安局政委、四级调研员,拟任旗区副处级领导职务;

  来源:鄂尔多斯头条

今天开会看了一下在侯会室的给领导拎包的工作人员,又有两个陌生面孔。侧面一打听,才知道一个是因为上一个工作人员不能胜任岗位,干了两个月后被调整走了;另一个是因为上一个工作人员主动提出不再担任领导身边工作人员,因为大佬骂人太厉害,这个90后受不了,于是主动申请离开岗位。感觉给大佬做身边工作人员还是需要缘分,要双方都看对眼才行,现在的情况是本地市一级两办挑不出合格的身边工作人员,大家都不愿意干,只能从区县和其他市级部门借调。

但借调也有问题,区县的同志不能直接调上来,要通过遴选程序,经常出现辛辛苦苦跟一两年,结果遴选的时候被其他杀出的黑马给淘汰的情况。从市级部门直接调也有问题,能被选中给大佬干身边工作人员,往往能力素质不错,在市级部门也是优秀的存在,即使在市级部门,一样能混个四调之类的;而到两办来做身边工作人员,也就最多混个实职副处顶天了,这还是比较好的结果,所以现在市级部门也不好找人。#我的职场高光时刻#

单位有个小姑娘,身材娇小长相出众,家境好有房有车,三十出头,因未婚,所以姑且叫她小姑娘吧。祖籍是广东某拉帮结派严重的地区,跟她的双胞胎弟弟同年考编入我们单位。几年来换了3个地方,只要跟她工作上打过交道的都不喜欢她,小小年纪就很有心机,跟她前后几年分来的年轻人个个都干得吭哧吭哧的,人家每天的工作就是在群里转一下通知,累活重活都干不好,出了问题通通推别人身上,不过小姑娘有眼力见,领导加班她不走,对平级居高临下,感觉自己身份不凡。

说来也奇怪,领导在我们面前每每说起都恨得牙痒痒的,但经常大会小会上时不时肯定一下小姑娘的工作,小姑娘转发个通知,领导也会在后面补充大家要重视。

这次科级干部遴选,组织部找处长和科长们谈话了解情况,大家为了眼不见心不烦,送佛送到西天,心口不一地表态表现不错,也到提拔的年龄了。

这几天小姑娘如沐春风,估计文件快下了,新岗位只有个副处,正处空缺,一条光明大道啊。谁都清楚大领导虽然快退休了,办事一如既往地给力,把小老乡小亲戚们一个个安排得可到位,连后面几步路都想到了。

作为旁观者,对于不可言说的事情保持沉默,不过是天天上演的众生相罢了,早已见多不怪,大家连讨论的兴趣都没有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263839/
1
上一篇久时老师:马德里能扫码支付了
下一篇 北京考公务员时间(北京考公务员时间多久)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