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我和我的两个老乡参加高考,我们三个人一个进了武汉大学学水利工程,一个进了武汉科技大学学钢铁冶金,一个进了湖北大学学计算机,都是当时的热门专业。
进湖北大学的,本科读完就去湖北最火的杂志社工作,负责封面排版设计,当时会PS的人奇缺,很快他加薪升职,成为单位领导信任的专业人才。入职三年,年年加薪,到了2000年,就成为我们同学中收入最高的人,月薪可以拿到3000块。
进武汉科技大学的这位,其实就是我。
本科读完赶上第一次毕业分配双向选择,留在武汉的工作机会不多,当时整个冶金行业效益不好,要人很少,我想留在武汉,武钢只要2个人,而且只按成绩约。
我成绩不够,没有办法去武钢,就只能继续考研,等研究生读完是2000年,我不想去钢铁行业了,就自己去求职。
结果不小心就进了IT行业,赶上IT行业爆发式发展的那几年,成长特别快。我每三个月就加一次薪,到了2002年,我月薪可以拿到5000元一个月,反而我在杂志社的朋友发展陷入停滞期,说单位里面不上不下,每次见面就说接着熬吧。
进武汉大学的这位,在高中是学霸,年年拿年级第一名,读书特别厉害。本科读完他接着考研读博,毕业最晚,每年同学聚会,都被我们笑,读书读得好,就是没有钱,打麻将都输不起。
2005年他如愿以偿去了北京,进了当时最热的外企摩托罗拉做手机算法,那一年Moto的刀锋手机V系列如日中天,他的月薪据说破万,反而让我们望尘莫及。
从1993年到2005年,刚好12年,三个人真的是风水轮流转,有意思的是我们三个人读完书,都没有去做本专业,学计算机的做平面设计,学钢铁冶金的做管理软件,学水利工程的做手机算法。
你说是我们的努力重要,还是赶上了时代的红利更重要?
从2005年到2022年,又过去了17年,我们这三个同学的命运又各自不同。
留在杂志社的,当了领导助理,位高权重,应酬非常多,越来越忙。后来反腐查到杂志社领导,受了牵连,被迫赋闲了大半年接受审查,倒是没审出问题,但出来后工作已经受了影响,单位人事关系全变了,就去了另外一家单位发展。
留在外企的同学,倒是在北京过了几年好日子,但是没有想到手机市场竞争惨烈,风云一时的Moto被国产手机打得节节败退,他不得不换了别的外企。
到了2018年后,外企纷纷退出中国,他现在虽然还是资深技术,不愁工作机会,但是每天也要和野心勃勃的年轻人比拼,身体的确跟不上。反正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你让人拼也拼不动,今年反而特别担心工作被优化掉了。
反倒是我,2002年开始就在网上写点东西,积累了一点网络个人品牌和影响力,现在写文章,出书,讲课,做直播,拍短视频,一年比一年忙,生活像个陀螺,一刻不停。虽然大家看到我觉得我红,有钱,其实我最希望能安安静静读点书,休息一下,避免身体透支。
你看,把时间放到30年的维度,人的一生真的是有的人前头甜,后头苦,有的人是反的。
人生并非环环相扣,但只要我们努力,总可以把人生的酸甜苦辣都经历一遍。
我在2013年还给大学生写了一本书《不要等到毕业以后》,很多大学生读完这本书,的的确确认识到,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改变命运的不是高考成功,而是成功进入大学后,认识不同的人,学到不同的技能,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了更多可能。
其实毕业也是人生的另一个起点,你未来的人生,受你大学影响不一定很大,但是你以后的路能否越走越宽,和你在职场头十年的奋斗息息相关。
没有人可以凭借一次奋斗就一劳永逸,但命运永远给奋斗者更多的机会。
无论你走得多远,你的对手永远是你自己。
今年大学毕业生,可能压力大一点。
考研考公,人多,找工作,也难。
但我想告诉大家一句话: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大学毕业,人生也才刚刚开始。
#2022高考季##秋叶书友会##和秋叶一起学#
一双银筷子
青岛的天气湿度特别大,家里的很多东西有发霉变味的,昨天婆婆过来端饭,我看到她的筷子头变黑了,我说这筷子不能用了,长细菌了,并给她拿了两双新筷子,她说不锈钢或者银筷子就不会发霉。
今天中午吃饭,我惊奇地发现,她拿了一双银光闪闪的筷子,我以为是不锈钢的,但她说,这是银的,是的,是一双银筷子,看我诧异,婆婆说,是她的妈妈给她的,并给我普及了银筷子的好处,说是古代用银筷子试饭菜里有没有毒,有毒的话筷子会变黑,我恍然,电视剧里确实经常有这样一段。她说妈妈和爸爸各有一双银筷子,后来分别给了她和她妹妹六姨。
上世纪六十年代,婆婆的爸爸偏瘫,我婆婆和六姨分别从包钢医院和武汉的医院(工作单位)回广州伺候,其它人都很忙,伺候了几个月后,因为妈妈对孩子的依恋及现实情况,妈妈要求姊妹两个回老家所在城市,婆婆征求包钢意见,包钢说只要找到工作单位即可放人,婆婆跑了几个当地医院,其中有家工人医院同意接收,刚要离开人事处,管人事的领导突然问:
你对象在哪?
在北京。
他可能来广州吗?
他不能来。
那不行,你们两口子不能长久分居。
就这样,即将到手的工作调动机会黄了。
六姨当时还没结婚,她很顺利地把事业转移到了广州。
伺候了几个月,妈妈看到女儿的辛苦,等婆婆走的时候,妈妈拿出两双银筷子,一双给了我婆婆,一双给了六姨,算是对女儿的感谢,当然其中肯定也包含了对女儿无限的爱。
爸爸禁不住病痛的折磨,很快走了。妈妈独自生活了几年也去了。
六姨后来找了同医院的医生结婚生子,2019年生病成了植物人,在本医院躺了一年多,六姨丈每天都去给她做按摩,说话,但最终还是走了。
我婆婆69年和公公调到了一个单位。
注:我婆婆是小五,六姨是我婆婆的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