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编: 在世卫组织近期公布的考察报告中,深圳成为唯一被分析的城市案例。据悉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考察组于2月18、19日在深圳考察。考察组考察了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腾讯公司、侨香社区医疗卫生中心、福田高铁站。
这份题为《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于2月29日发布。作为唯一城市案例,“科创之城”深圳实施的主要防控措施分析被写入报告,为全球新冠肺炎防疫工作提供了有效样本。
#深圳新闻网# 2020-03-03 [世卫组织公布考察报告:深圳“科技抗疫”让考察组印象深刻]
读了李灏回忆文章《主持深圳工作的八年》,很有感慨。作者提及邓小平题词的背景时写道: 1984年,邓小平同志到深圳视察,他说这次来只看不说。他给深圳的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是离开深圳5天后在广州补题的。回到北京,小平同志还曾说到,深圳是一个试验,成功当然是好事,不成功也是一个经验。这说明小平同志对深圳充满期望,同时也不无忧虑。李灏还深刻总结说: “深圳的改革,应该说并不是事先有一套很完整的方案才推开的,而是在发展建设初期,问题摆在了前面,非要去解决不可。任何一项改革都遇到这个问题,任何改革要等到统一认识得到一致认可,或者得到批准后才去做,是不大可能的。我们一直强调,实践最重要,探索和试验最重要。”尽管这篇文章是2011年发表的,但今天读来,我认为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邓公南巡,视察深圳用过的家具、座车。
地点:深圳博物馆
正月初二,外出“视察”
今天我们二人,乘坐特为我来的“专列”,视察了近2000万人口深圳的建设。我的评价社会主义示范区建设得很好![赞][赞][呲牙][呲牙]
1992年1月,邓小平视察广东深圳
8月16日至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广东深圳考察,他强调,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巩固经济恢复基础,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16日,李克强在深圳主持召开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分析经济形势,对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提出要求。他要求东部4省完成中央财政上缴任务。外界注意到,这是李克强总理近期第二次“点名”经济大省“挑大梁”,背后有何深意?受到疫情、地缘冲突及全球通胀影响下,被寄予厚望的“经济大省”要如何挑大梁?详细报道→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