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试前先面试行不通,因为有些岗位报名人数太多,一个岗位成千上万的人报名,都去面试的话工作量太大,取消面试也不合理,有些人木讷说不出一句话,不能胜任公务员职务。只有提高笔试占分比率才是合理公正的,个人认为笔试分占七成,面试分占三成较合理。
#2023国考##万人抢一岗 为什么国考爆火#
尘埃落定,2023年国考报名情况出炉了,截止到11月5日18:00,国考报名通过审核人数259.77万人,平均70人录取一个,真正要到百里挑一。
实际情况是有很多岗位因报名条件设置或者地区偏远/待遇较低等原因,报名人数较少,拉低了平均竞争比例。
山东地区超11.9万人报名,最高竞争836:1 ,马上千里挑一了。
站长作为多年的公考人,也是颇有感慨,当今社会,面对不可预测的变化,只有为人民做公仆最稳定也最有安全感啊~~~[小鼓掌][小鼓掌][小鼓掌]
下面是站长整理的各学历层次竞争情况,有条件的 建议一边备考一边提升学历哦
关注我,公考不迷路~~[狗头][狗头][狗头]
2023年的国考开始报名了,我的心也跟着激动紧张起来,看看公告,再翻翻职位表,还不时的关注一下当天的报名人数,哪个岗位报的多,哪个岗位报的少,哎呀,家里又没有考生,我这心操的,有点多余吧?但是没办法,我就爱关注公考,国考也好,省考也罢,再者招教考试,事业单位招聘,我都爱看,因为,我总是想,每年那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都可怜![流泪]总是爱替苦人担忧
我家儿子,去年国考,成功上岸,想起其中学习的艰辛,依然历历在目。作为家长,谈一点我的心路历程。
我儿子是2022年的毕业生。去年7月一放暑假,我就建议他参加国考,他说都不知道国考要考啥内容,然后我们一起查百度,问头条,知道是考行测和申论,随后网上买了书,又两天过去了,了解了行测里包含言语理解、数量关系、逻辑推理、常识等几大类。思路清晰了,接下来就是认真努力的学习,在家学了一个暑假,开学以后,在学校完成课业外还是学习行测申论。每天早上5点都起床了,晚上11点还不休息,不管刮风下雨,都早早的去自习室学习。这中间还报考了几个银行的考试,过了两个银行的笔试,面试,一面、二面,都参加了。考银行不是重点,全当锻炼了。
当国考公告下来的时候,儿子自己报的名,自己选的职位,我一点都没有参与,因为他在学校我在家。报名以后,他发信息说报的县城的税务,为了稳。那时我心想,县城也好,不求太高,只要考上,有个工作就行,现在就业太难了。
去年是12月底考试,那天天气不好,有风,冷飕飕的。儿子自己一大早起来叫的网约车,从学校到考场跑了几十里地去考试,早饭都没吃,上午考完。中午没地方去,就在考场附近的树底下坐了一中午,直到下午考试开始。现在想想,我还很内疚,那么重要的考试,我为什么不去陪陪儿子,做他的后盾,给他一个精神动力,唉,说起来,真惭愧!
等了一个月,分数下来了。查分的那天晚上,全家都屏住了呼吸,不敢说话,不敢问,儿子悄悄上楼休息了,说:“明天再查吧,我也害怕,免得恁失望。”一家人面面相觑。
终于,半夜,12点多了,儿子发了个信息,“考的不好。”他姐姐回到:“来年再战!”然后默无声息。
第二天,没人起床,因为是寒假,也因为是失望。快中午12点了,儿子跑下楼来,说:“妈,我进面试了,刚公布面试名单,我以为我考不过了”。一家人欢喜起来。
接下来,该准备面试了。面试班,报还是不报?报,太贵了,不报,不甘心。你不报,别人都在报,你岂不是落后了?最后大家讨论的结果:报班,为了万无一失,贵也报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面试也顺利通过,还真是有惊有喜。剩下的就是体检和考察,只要身体没毛病,政治合格,基本没问题了。
一路下来,几多欢喜几多忧。现在,儿子已经开始上班了,虽然是小县城,虽然工作很累很忙,但总算是有个工作了,在竞争这么激烈的今天,有个工作就不错了。知足常乐吧。
说了这么多,不是炫耀,也不是凡尔赛,只是想提醒想考公的学子们,要早做准备,努力学习,不论报考的人多少,不要畏惧,你最终会胜利。
我儿子说过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他说:“不用看报考的人多少,也不要和他们比,什么都不比,只和你每次的模拟考试比,分数只要够高,上岸是早晚的事!”
考公的学子们,加油,一定能胜利!期待春暖花开,每个人都有个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