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323年),当时的刘曜可以说是要雨得雨、要风得风:诛杀陈安、臣服张茂、惊走杨难敌。然而,就在刘曜大军退回长安以后,张茂就依然故我了。
下半年,他就令人大修姑藏城,这既是其长期以来的夙愿,也不能不说为可能发生的战争做准备工作。
到了第二年的5月,张茂就因病去世了。
张茂临死前,握着侄儿张骏的手,哭着说:“过去我们老张家的前辈以孝友被世人称道。自汉初以来,世世代代都坚守忠顺之道。今天华夏虽然大乱,皇帝南渡,可你仍然要遵守臣子之节,不可掉以轻心。我遭逢乱世,继承先人,暂时代管凉州,只是为了活命,对上不想辜负晋王朝,对下想保黎民百姓。但是,我的官职和爵位均非晋帝任命,只是为做事而为的权宜之计,怎能以此为荣!等我气绝之时,给我戴上平头百姓所戴的白帽,身穿百姓之衣入棺,来表明我的心迹。”张茂死时年48岁,没有儿子,由哥哥张寔的儿子张骏继位。
此年,张骏18岁,算上张骏,张氏统治河西凉州已历三世、四君:张轨、张寔、张茂和张骏。
晋愍帝被俘以后,黄门侍郎的史淑逃到了姑臧,张骏继位以后,凉州的左长史汜祎、右长史马谟等为了让其获得一定的合法性,也为了让凉州政权脱离刘汉帝国,而暗示史淑,让其拜张骏为使持节、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领护羌校尉西平公,于是,张骏接受了“晋”的这个官职。
但刘曜也派人拜张骏为凉州牧、凉王。
听说张茂去世、幼主嗣位,公元324年的12月,遥远的凉州也发生了叛乱,原凉州将辛晏占据枹罕(今甘肃省临夏附近),不服从张骏的领导。快年关了,张骏在闲豫堂宴请众官,得知消息以后,当即就要派遣将军窦涛等人领兵讨伐,从事刘庆劝谏说:“霸王不以高兴或者愤怒而兴师,必须天时、人事相得,然后才出兵。辛晏父子凶狂安忍,很快就会灭亡;为何非要在境内饥荒的时候大举出兵,在隆冬时节让士兵攻城呢?过去的周武王和曹操都曾经静待敌人的亡期,为什么只有您会以撤军为耻辱呢?”
年轻气盛的张骏听说以后,就停止了。
新年将到,张骏派遣参军王骘去刘曜长安通好,刘曜问:“贵州和好的诚意,你能保证么?”
王骘回答:“不能。”
刘曜的侍中徐邈问:“你是来结好的,但是,却说不能保证,为什么?”
王骘回答:“昔日,齐桓公的贯泽之盟的时候,他为国事操劳而忧心忡忡,因此,诸侯不召自至;而在葵丘之会的时候,他却沾沾自喜,背叛他的就有9个国家。如果赵国的政治修明,一直像现在这样的话,我当然可以保证;如果赵国的政治衰败,连眼前的变化都视而不见,何况我们遥远的凉州呢?”刘曜说:“这是凉州的君子,选择使节很合适啊!”于是,回赠了厚礼,将王骘放回。
其实,我们从刘曜与王骘的对话中,已经看出了端倪,张茂是称臣于刘曜的,刘曜的口气也是对于一个羁縻地方政权的口吻,但是,王骘却引用了一个春秋时期齐桓公的例子,把两个国家放在了一个平等的位置上了,并且暗示双方还有一个“共主”,对此,刘曜不可能品味不出弦外之音。
不过,世易时移,就在这一年的年初,石赵石生将自己的河南太守尹平斩杀,双方已经交恶,刘曜正准备东击石赵,实在无力西顾。因此,只好忍下了这口气
事实上,张骏也不想真的与刘曜翻脸,刘曜操心的是东面的石勒,而张骏也头痛眼皮底下的辛晏。张骏继续交好刘曜,让辛晏也感到没有了靠山,于是,过年之后,又主动投降,张骏没费一兵一卒,又收回了黄河以南的土地。
不过,张骏脱离刘曜的行动还在继续,王骘从刘曜那里修好后2、3个月,晋元帝死亡的消息传到了凉州,凉州对外还一直沿用晋愍帝的年号,但此时,为了表示自己依然忠于晋室,巩固人心,张骏还是发布讣告,举行哀悼活动,哭泣了三天。
此时的凉州与刘汉帝国已俨然成敌对状态,恢复到了两年前的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