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铁矿集团被曝长期非法排污,江苏省环境厅:谁给的胆子?
来源:红星新闻
近期,江苏省2021年度汛期水质提升专项督察组进驻徐州,对徐州市铜山区徐州铁矿集团选矿厂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现场督察,发现了问题重重。
澎湃新闻从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主办的“苏美263”上获悉了上述信息。
据介绍,徐州铁矿集团选矿厂为徐州铁矿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非独立法人,1976年建成投产,2007-2019年持续改造扩建,目前生产能力为铁精粉32万吨/年,钴精粉1千吨/年。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称,2018年以来,徐州铜山区生态环境部门两次对该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立案处罚,“但属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思想认识不到位,长期不作为、慢作为”,相关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
墓山大坑
铁矿集团选矿厂排污口
据通报,徐州铁矿集团选矿厂存在以下问题:企业手续不全,长期违法违规生产;污染防治设施缺失,扬尘严重、污水直排;对突出环境问题长期漠视,整改工作推进不力。

具体而言,第一,徐州铁矿集团选矿厂仅有2006年徐州市经贸委审核备案的选矿厂60万吨改扩建工程项目投资项目备案通知书和土地使用手续,生产、安全、环保等设施简陋,且未落实环评、安评、消防等审批验收手续。“地方政府未落实属地责任,相关职能部门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企业长期违法违规生产,污染严重”。
第二,铁矿集团作为国有企业未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厂区大量矿石、半成品矿及成品露天堆放,未采取防尘措施,生产过程中部分廊道、进出料口未安装除尘设施;洗矿水经过简单沉淀后外排,每年大约7万吨尾沙随废水直排入厂区附近区域。
长期的违法排污导致附近的矿坑已积存大量尾矿沙,周边散乱污企业利用选矿厂排放尾水,沉淀、筛选后获得尾砂出售,周边环境极度恶劣。
第三,徐州市铜山区生态环境局2018年4月曾对徐州铁矿集团选矿厂未经审批投入生产和废水直排问题进行处罚,2021年2月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执法检查发现企业依然存在废水直排天然坑塘等问题。

今年3月,徐州市铜山生态环境局下达责改通知书,但复查发现,“企业置之不理、依然我行我素”,随后启动按日连续处罚。近日督查组现场检查时企业整改缓慢。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对徐州铁矿集团暴露出的“思想认识不到位,长期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在通报的标题中直接发问:徐州铁矿集团长期非法排污,“谁给的胆子?”
目前,徐州市生态环境局已专题报告给徐州市政府。江苏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表示,将继续跟踪督办后续整改情况。
(澎湃新闻)
徐州汉墓之二:徐州市贾汪区的白集汉墓,是徐州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东汉画像石墓。1965年经由南京博物院清理发掘,2006年作为徐州汉墓群的组成部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墓采用了平地起坟的建造方法,上有较大的封土堆,墓葬整体结构由祠堂和墓室两部分组成。墓室分为前、中、后室,中室附有左右耳室,画像石分别雕刻于祠堂及前、中、后室。画面内容十分丰富,其题材涉及社会生活、神话传说、仙境祥瑞、历史故事等诸多方面。

2006年,一艘驳船沉入长江,当地的救援队打捞了两天,当船浮出江面的时候,突然,船里传来了微弱的“救命”声。搜救队员用工具撬开了船舱,竟然发现一个活人,正挥着手!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故事的主人公名为郭林渊,1974年出生于江苏省新沂市窑湾镇,但是家境贫困,读完初中后,郭林渊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主动退学回家里帮忙务农。
后来在媒人的撮合下,认识了同一个镇上的姑娘吴学丽,两个人一见钟情、一拍即合,相恋一年后便结为了夫妻,并在婚后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儿。一家三口过着平凡却幸福的生活。
婚后郭林渊计划外出打工,因为窑湾镇紧邻京杭大运河,镇上的许多人都从事着航运工作,倚水谋生。
而恰巧郭林渊的妻子的弟弟也正是专业河运学校驾驶专业的高材生,且郭林渊自幼在河边长大,水性极佳。

经过商讨后,郭林渊夫妻二人决定和弟弟合作一起负责一队拖船,由弟弟当船长,夫妻二人当船工。
上船后,郭林渊夫妇两人负责一艘长约40米,载重约700吨的驳船,由两人轮流掌舵。
因为工作的特殊性,两人基本全年都在船舱内生活,每天都要忍受浪潮的颠簸以及突发的水面情况,生活不可谓不苦。
但是单调的生活因为有了爱人的陪伴,也能苦中作乐,冰冷的船舱里有了爱人的陪伴,也变得温暖。
2005年的12月7日,郭林渊夫妇如往常一般在船上填满了货物,从徐州市飞达港出航,一路平安的穿桥过闸,终于在2006年的1月10日驶入了长江流域。
眼看前路趋于平稳,郭林渊便安排妻子到船舱内先休息,由自己控制船只。
郭林渊工作时间久,经验丰富,自认为这一趟最危险的地段已经平安通过,接下来也不会有什么风险,便离开了驾驶室来到了船头与其他的船工攀谈打闹。

不久,夜幕降临,郭林渊驾驶的拖船拉着十二艘驳船在长江上平稳前行。
可突然,一股巨浪拍来,船体在浪潮的凶猛攻势下也变得摇摇晃晃,令得郭林渊几乎稳不住身形。
他大感惊讶,赶忙回到船舱拿起设备向前观望,眼前的景象令他吓出了一身冷汗:自己驾驶的这艘拖船的正前方居然有另一艘巨型海轮宛如大山一般横停在那里。
郭林渊意识到大事不妙,这夜晚能见度降低,导致自己竟然没有及时发现前方的巨轮,此时转舵已经来不及,两船相撞已经难以避免。
脑海中飞快地闪过海难的画面,郭林渊立刻向妻子休息处的船舱奔去,一边跑一边大喊:“老婆,快跑!出事了!吴学丽!快醒醒!”
从甲板到船舱短短几十米的距离,郭林渊却跑了快一分钟,船体摇晃得极为剧烈,郭林渊几次摔倒在甲板上,差点坠入江中。
所幸妻子吴学丽也被这巨大的动静惊醒,走出了船舱来寻郭林渊。

可就在两人相见,欲汇合之时,耳边传来了一声巨响,两人意识到是船体碰撞了,郭林渊害怕极了,飞快地向妻子的方向奔去。
他深知妻子不会水性,若是独自落入水中必死无疑。
可就在这时,两船相撞后的巨浪拍来,吴学丽一个踉跄跌入了水中,而郭林渊也被巨浪死死地压入了水中,被巨浪掀翻的驳船盖于其上。
清醒后的郭林渊惊讶地发现自己虽然被压入了水中,可是自己却在一个密闭空间里没有被江水淹没,庆幸过后他立马反应过来——自己与妻子分开了!
吴学丽不通水性,她未必有自己这般幸运。
感到一阵后怕的郭林渊开始在水底的船舱中扯着嗓子大喊自己妻子的名字,但无论他怎么呼唤,始终没有人回应。
在激动之后,郭林渊陷入了沉默,冰冷的江水浸泡着他的身体,体温正在一点一点地流失,船舱内的氧气也因自己先前的大喊而消耗了不少,自己已经俨然有了一些缺氧的感觉。

“自己的妻子还不知所踪,宝贝女儿还在爷爷奶奶身边等着自己回去,自己绝对不能就这样交代在这里!”意志坚定的郭林渊决定开始想办法自救。
通过观察周围的空间,郭林渊已经明白自己现在是身处于驳船的一处生活舱内,因为沉江后舱门锁死,这才保留住了一点密闭空间和氧气。
这位置属于船体深处,凭自己的力量是肯定无法在江底打开舱门然后游出去的,唯一的办法只能等搜救人员的帮助,而自己能做的,只有坚持下去!
幸而郭林渊想起每个生活舱内都有配备了跳板,有了跳板自己能依靠它浮于水面,可以节省体力,也可以保存体温。
最后郭林渊根据回忆成功找到了跳板,就这样飘在水面上,等待着希望与曙光。
长时间的浸泡在江水中,身体开始麻木,意识开始涣散,全凭着对家人的思念苦苦支撑着。
在熬过了整整四十个小时后,郭林渊惊讶地听到了钢丝绳碰撞船体发出的声响,郭林渊意识到援兵到了,于是他使出身体的最后一丝力气扒住了船舷。

十几分钟后,一丝明亮的灯光照在了郭林渊苍白的脸颊上,贪婪地吸入了一口新鲜的空气后,郭林渊沉沉地睡了过去,他知道,自己做到了!自己战胜了死神,回到了家人的身边!
之后郭林渊被医护人员救起送往了医院,最终也是脱离了危险,在江底被关整整40个小时而未死,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加油]
作者:XX
编辑:小甲
常年跑徐州至镇江航段……历经1个月有余,船队在2006年1月10日进入长江……俺不明白
江南史话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2006年,一艘沉入长江江底两天的沉船,被打捞至江面,突然,船舱传来微弱“救命”声,救援人员从缝隙看去,竟发现一个挥手的活人!






2006年,一艘在长江沉底两天的沉船被打捞出江面。突然,船舱内传来微弱的“救命”声。救援人员透过缝隙一看,发现一个活人在挥手!
31岁的郭林元是江苏省新沂市窑湾镇人。他和妻子吴雪莉在“新加坡38号”拖轮船队担任船工。2005年12月7日,船队12艘驳船满载煤炭,沿着大运河从徐州启程前往镇江。
历经一个多月,船队于2006年1月10日进入长江,当晚8时30分驶抵镇江市涧碧河口。此时,郭林元正在甲板上值班。忽然,他看到不远处,一道巨大的黑影,一座山峰,快速地压了过来!
郭临渊“不好”的一声大叫,借助微弱的光亮,他看清了前方一艘巨大的游轮正在撞击!他立刻冲到驾驶室,想把老婆叫出来,不料游轮的巨浪让驳船剧烈摇晃颠簸!
郭临渊脚下不稳,摔在了甲板上,对着驾驶室不停地喊老婆的名字!吴雪莉大概是被郭琳媛那撕心裂肺的喊声惊醒了,慌张地跑出了驾驶室。可还没等吴雪丽反应过来,巨大的游轮就重重地撞了上去,驳船被抛到半空,吴雪丽被一举扔进了河里!

郭林元见妻子落水,起身冲过去,但为时已晚,他自己也随驳船沉入14米深的河底。下沉的过程中,他脑子一片空白,甚至被呛了几口河水。可随后他发现自己还能大口地吸一口气,再次摸了摸自己的身体,却发现自己还活着。
他本能地睁开眼睛,却发现自己的手指已经看不见了,眼前一片漆黑!郭临渊立即大声喊着妻子的名字,声音再大,周围也没有任何反应。他在水中摸索着,却发现这边是冰冷的铁壁,那里是铁壁,头顶也是一道铁壁。
郭临渊这才发现,自己被关在了一个船舱里,随着驳船一起沉入了江底。他吓坏了,开始到处寻找出口,可是无论游到哪里,都找不到出口。终于,虽然找到了舱门,但是舱门因为下沉变形了,再也打不开了!
他反复下潜,反复敲门,舱门却一点动静也没有!无边无际的黑暗中,焦急、恐慌和恐惧,让他几乎无法支撑,直到筋疲力尽!郭临渊绝望地靠在舱壁上小憩,大口喘着粗气,渐渐平静了下来。

郭临渊这才明白自己的处境。他发现自己身处驳船的起居舱内,一个不足十平米的空间。也就是说,在沉船过程中,他被巨浪推入了生活舱。当船沉入江底时,舱门在大浪的冲击下被关死。
整个过程就像是一个空瓶子,以极快的速度倒扣在水中。瓶底之上,依旧是一片没有水和空气的空间。郭林元就在这样一个有空气的生活舱里。而接下来的四十个小时,他就一直在这个狭小阴冷的空间里!
那是冬天的腊月,冰冷的河水流过他的脖子,冷得刺骨。再加上空间里没有多少氧气,四周一片漆黑。郭临渊感觉自己的身体在慢慢的麻木,脑袋昏昏沉沉的,想要睡觉!就在这时,他猛然惊醒,仿佛听到了妻儿的哭声!
他精神一振,忽然想到了一件保命的事。起居舱内有一块3米左右的木板。如果能把这块木头捡起来放在船舱里的铁架子上,说不定就有地方躲避冰冷的河水了。

于是,郭临渊深吸了几口气,潜入河底,摸索了无数次,终于找到了那块木板,扛在肩上出了河。然后他把木板一点一点放到铁支架上,做完这一切,他都快筋疲力尽了!
他用最后的力气爬上木板,蜷缩在上面。就是这块木板,救了郭临渊一命。河底的水接近于零。如果他在里面泡太久,他就会失温,很快就会死去。
姜帝景太可怕了,郭临渊感知不到时间,只觉得头疼脑胀,缺氧呼吸急促。他下意识地告诉自己不能再做其他动作了,氧气会消耗得更快,只能等待救援。
不知过了多久,郭临渊迷迷糊糊中突然听到江面上一阵急促的马达声,还传来阵阵高频警报声!他立即醒来,意识到救援人员正在努力营救他。可在那之后,他就感觉整条船都随着江底的波浪在摇晃!
郭临渊知道江底的波浪是救助船造成的,顿时紧张起来!没想到,因为晃动得太厉害,郭林元从木板上掉进了水里。这个时候,他是万分的慌张,因为如果驳船晃动,生活舱就会在河底失去平衡,导致洪水泛滥,他是死路一条有一个!

果然,船舱内传来了潺潺的流水声,他立即顺着声音游了过去,在船舱内找出了好几个塑料袋,用它们将破洞堵得严严实实。然后他又爬上木板,等待救援的到来!此时,江上的救援工作如火如荼,但由于江面大雾弥漫,河底情况复杂,直到1月12日凌晨,打捞船才打捞上来。沉船到河里。
在打捞过程中,沉船翻身移动。郭临渊被撞得头晕目眩,倒吸了几口河水。所幸的是,他最终还是顺利地脱离了水面。他奇迹般的生还让现场所有人都惊呆了,救援人员第一时间将他送往医院。由于缺氧和吸入脏河水,郭林元的肺部被感染。在河里泡了半天,他的下肢已经白肿了,但头脑还算清醒。
正常人在零度的河水中浸泡半小时就会死亡,而郭林元却在寒冷缺氧的14米河底坚持了40个小时,靠着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体能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关于江苏省5V5南北结对帮扶政策,是时候作出调整了!!
为促进苏北地区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同时也为了克服苏南地区资源紧缺的矛盾,实现工业产业梯度转移。2006年下半年,江苏省委省政府作出专门部署,要求苏南五市(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的国家级高新区分别与苏北五市挂钩帮扶合作。
结对方式为:
南京→淮安
苏州→宿迁
无锡→徐州
常州→盐城
镇江→连云港
如今,苏中已经崛起!特别是南通,地区生产总值已领先苏南常州2000多亿,人均GDP也于去年超越了镇江,是时候担起一定责任了!!
建议帮扶对象作出适当调整:
苏州→宿迁
南京→徐州
无锡→淮安
南通→盐城
常州→连云港
大家觉得如何呢?[灵光一闪][灵光一闪]

#镇江# #无锡# #常州头条#
2006年6月,徐州云龙区的黑头山发现一起恶性盗墓事件!一座“西汉王室”墓被盗墓分子盯上,还差点上演一场“武力争斗”。
墓主人口含一枚奇特的玉印下葬,他虽有名有姓却在史书中“查无此人”……
黑头山的南侧山腰处,有一块面积不小的椭圆形平台。一直以来这里都是村民的庄稼地,并未发现有任何异样……
直到一伙盗墓分子突然出现,连续几天晚上在此处鬼鬼祟祟,最后居然还动用了炸药!动静闹大了,自然也就事情败露。
原来,这处椭圆形的土台子,竟然是一座古墓的巨大的封土堆。想来这些年,这里的村民们一直在封土上耕作。
埋于地下的是一处洞穴石坑墓,盗墓分子捣鼓了好几天也没有得手的原因正是墓葬严密的“防盗措施”!
据后来考古人员探测,墓葬用了五层积石垒砌,第一、二、四层为散碎石块,三、五层为厚度达到30多厘米的石板,铺满了整个墓室。

巨大的石块成功地阻挡了盗墓贼的进入,墓葬得以幸免于难,保存完好。
在考古队发掘进行期间,还发生了性质恶劣的“武力抢夺”事件。
原来,当考古发掘到第四层,仅剩下最后一层石板即可到达墓室的时候,当初四散而逃的盗墓贼居然胆大妄为地再次返回!
他们一伙人趁着一天晚上只有2名现场值守,企图控制二人,先于考古队进入墓室进行抢夺盗掘……
看来,他们也意识到了黑头山上的这座墓葬,一定有着价值巨大的随葬珍宝……
不过,武力抢夺并未成功,一名值守人员趁乱逃脱,逃往派出所报案。这伙人眼见事情败露,也顾不得挖掘墓室了,赶紧作鸟兽散……
那么,这座被盗墓贼一而再再而三盯上的墓葬,到底是谁的魂归之所呢?墓里真的有价值连城的文物吗?
墓室内的棺椁葬具早已经腐朽,考古队员们只能根据漆皮痕迹判断,这里曾经放置着两具黑漆大棺,所以此墓应该为夫妻合葬墓。

西侧棺内墓主尸骨也几乎消失殆尽,只是发现了一小节腿骨,还有9枚牙齿。
不过,就在墓主人头部牙齿和下颌骨的位置,考古队员们意外地发现了一枚奇怪的玉印!
在以往的考古发掘中,墓主人棺内发现玉印并不奇怪,因为印章本就是他们随身携带珍藏之物。
不过,一般来说,印章都在尸骨的腰部位置。
而这枚玉印发现的位置,证明当年下葬之时,墓主是以口含玉印的姿势沉睡棺内的!这,也足以证明,墓主对这枚印章的珍视程度了……
玉印(图1、2)为白玉质地,螭虎钮,钮雕琢精细,虎卧姿,双立耳,目圆睁,尾巴蜷曲于身侧,背上有一桥形穿,穿面刻划菱形阴线纹。
印面上刻有两个字——“刘慎”。如此一来,墓主姓甚名谁也就水落石出了。
不过,考古队员观察到印章上的“刘”字为凹槽内阴刻,“慎”字则是直接在平面上阴刻。这么奇特的篆刻方式,倒是古往今来的第一例……

经过一番研究,专家解开了这个谜团。专家认为,印章的“刘”字应该是磨去了原来的“臣”字,后续重新刻上去的!
也就是说,这枚玉印一开始的印文应该为“臣慎”,却不知为何被墓主人修改成了“刘慎”。
我们只能理解为,墓主实在是太真爱这枚印章,以至于死后非要用这样的方式,将自己的全名刻了上去,并口含此印,下葬于此!
黑头山墓葬因为没有被盗掘,所以出土的文物也非常丰富。其中,刘慎的印章就出了6枚,除了这枚螭虎钮玉印,还有一枚鸟虫书覆斗钮玉印(图1)也非常少见!
从墓葬出土的各种文物特征来看,应该是属于西汉早期墓葬,时代在汉武帝时期。而且墓葬附近还发现了陪葬坑。
那么,有名有姓的墓葬,规模巨大,出土器物时代特征也非常清楚的墓主人刘慎到底是谁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刘慎应该是西汉时期分封于此的楚国的王室成员。

史料记载,分封于此的第一代楚王是刘邦的异母弟弟刘交。刘姓楚王一共传了十三代。
墓中出土了8方印章,6枚为刘慎的私印。还有一枚刻有“东宫府印”的应该是刘慎的官印。而“东宫”指的是太子或王后居住之所,因此推测这位刘慎应该担任过非常重要的“东宫财务工作”。
自然,能够管理东宫的财物,刘慎一定是当时楚王特别信任之人!
#古墓时空机# 不过,遗憾的是,史书记载并没有出现刘慎的只言片语,就算是贵为刘姓王族,也因为种种不为人知的原因而被历史忽略……
他出生皇族,享受荣华富贵,却依旧免不了死后化作一抔黄土。唯有墓中遗留下来的这些珍贵文物,告诉世人,他曾经存在过……#玉#
丰县有一位年轻人,他叫李祥宁,用嘴巴写作,让人佩服,让人惊叹!
江苏丰县欢口镇菜园村的李祥宁,是一个高位截瘫作家,他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已经成为徐州市作协会员。

李祥宁1985年出生,初中文化。2006年因意外高空坠落致颈椎中枢神经损伤并伴有断裂,全身瘫痪,常年卧床,颈部以下毫无知觉。
瘫痪十年后,他开始用嘴叼触控笔操纵平板,这两年多来,他按照平均一周两到三篇的频率,敲击出多篇多题材的文章,至今已经超过三百篇,作品选集《不负此生》一书即将出版。
他身残志坚的精神,影响了很多人,成为大家心中当代的“保尔”。只要有梦想,就会有希望,一个躺在病床上的人可以好好活着,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抱怨去叹息呢?
#徐州头条#
#王劲松# 江苏徐州人,67年生人,南京话剧团演员;在2006年,参演历史大剧《大明王朝1566》饰演太监杨金水之前,您在百度上估计还搜索不到“东叔”的资料,当时的他已经39岁了!
现在的公司,对35岁的员工动不动就“劝退”或“潜在驱逐”,殊不知一个男人也有“大器晚成”的一天,也有“厚积薄发”的日子,不要小看任何一个男人的“耐力”;
因为他有可能就是下一个“王劲松”。
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