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说我当初中考上高中那一年直接刷掉超过80%吗?作为一个地地道道河南考生每每听到外地省份说河南中考不分流的我都想开骂,调查过吗?还是张口就说出来的?
我就是说我自己县城,下辖31乡镇,我们初中学校算差的,好多人会去其它乡镇读初中,县城几个初中还不算。我们初中8个班,当时每个班100人,就按照我们乡镇最少得中考生800*31=24800,加上县城几个初中我不想算有多少人了,我们县城就两个高中,招生人数加一起不到4000人,你们自己算算分流比例多少?还用我多说吗?我们当时整个高中3个年级加起来是5000人,我的学校是县一高,如果说我们县城整个高中本科上线率100%,我们县一高可以说当初占比98%,二高占比不足2%,所以好多考上二高基本升大学也没希望,虽说说的残酷,但也是事实,每年高考都有统计过的。同时呢也是人性,能考进一高,肯定不会去二高读书,毕竟一高教育资源比二高好很多。
河南每年高考人次100多万,这100多万不仅仅是高考(高中考大学),还有专升本人数。专升本人数每年也抢占很多名额的。河南也就郑大一个211大学,还是看在河南可怜的份上给的,一个河大,其余基本都是不入流的学校。河南每年那么多考生怎么办呢?其它省份大学也不会因为河南人多,多给几个名额。
有的说每年复读生多,是有复读生,不可否认,但是外界传闻一半都是复读生纯属扯淡。每个学校都要顾及自己升学率,不可能是个人复读都要你,要你干嘛?拉学校后腿吗?人家也要评估你有没有希望给学校带来点荣誉和利益。过了本科线你来复读欢迎,低于本科线一分你都要交不菲的复读费用。在河南这个高考大省过了本科线还想复读的无非就是觉得发挥失常了,不满意今年学校,明年想再冲刺下自己中意的学校。在河南过本科线实属不易,再复读的比例也不多。每年学校会有2个班级复读生,我们学校最多占比15%左右,不会超过这个数了。
再一个河南人确实爱生孩子,其它省份以前计划生育时基本一家一个,我们那呢,最少2个,多的3个4个也很常见。一个的很少,除非父母公务员害怕多生孩子丢掉工作。这样一下来,本来河南人口基数就大,孩子人数可不比外省多出好几倍吗?人家一家一个孩子,今年高考完这家几十年不会再有孩子参加高考了,除非下一辈了,河南呢今年老大高考完,明年老二高考,后年老三参加高考,人口基数本来就大,又爱生孩子,可不是年年考生那么多吗?
就是现在2022年了,大家都不爱生孩子了,河南你看到一家一个孩子的也不是很多,多数2个或者3个孩子,前一段报道多胞胎家里6个孩子的也是河南的。河南农村人口又有很多,在农村为了要男孩子生几个孩子的比比皆是,城市呢情况稍微好那么一丢丢,但架不住农村人口多啊。作为河南人这个也实话实说,我们家呢为了要我弟弟,在计划生育最严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家里还3个孩子呢。
要想解决河南每年考生过多问题,一个方法是外省学校按照人口比例来招生河南考生,这样的话好多省份肯定又不满意了。要么河南多建几所高校,显然与国家定位河南农业大省不建高校不符合。只有最后一个办法了,河南人都少生或者不生孩子了,彻底解决矛盾了,显然呢与国家提倡多生孩子不符合。还有一个办法其它省份定居不在河南了
今天走到政务大厅门口扫了健康码准备去大厅办三件事,殊不知第一件事就被一工作人员吼了一句,这国家工作人员怎么这样说话,还说是招牌窗口还是国家公务员,这服务怎么这样差,我叫她给我算算我还要交多少年的医保,她回了我一句“:我算都没有算怎晓得你要交好多,然后又说:你后年底来算”。就把我的资料丢给我,我很想给她理论,但想到算了找钱也不容易,考个公务员更不容易,于是我就离开了,然后来到另外两个窗口,这两个窗口的工作人员就大不一样了,她们的服务态度特好,说话也很有礼貌,和先前那位就大不一样了,这才是我们公务员的形象,我自己也是搞服务的,人家说顾客是上帝,不能对来者不礼貌,更不能带着情绪工作,时常提醒自己对待客户要热心,说话要礼貌这才是我们搞服务的人的本性。
小时候,常常听到些老人闲聊,一老人问另一老人: 你几个儿子啊?
另一老人说: 我四个儿子二个女儿。
问的老人会马上露出羡慕的眼神说: 你好命啊,四个儿子啊!有养老送终的了。
现在两老人互相聊天,一老的问另一老的,你几个子女啊?
另一老的答: 我两女儿。
问的老人一脸羡慕地说: 命真好啊,我两儿子,命苦啊!
时隔几十年,生儿生女的感觉变化咋这么大?
其实,无论生养儿子还是女儿,生养成本都差不多,不同的是结婚时的成本。
同样两家老人,同样收入水平,是儿子的家庭就很负累,而是女儿的家庭就相对轻松些。
同事安姐,家有一女,大学毕业考上了公务员,女儿结婚时安姐直接送给女儿一张20万元银行卡,还有一辆车的车钥匙。
其余不用操心了。
而同事荣,家有一儿,大学毕业留在了三线城市,谈婚论嫁了,荣使个大劲花了48.5万元给儿子买了个二手房
,办理完过户手续房总价52万。
荣还得考虑过礼,买婚房里的用品以及办婚宴的一些开销费用等,算算没个二三十万都下不来。
办完婚礼儿媳妇娶到家,荣拉下了18万元的债。
现在,生儿生女的区别还是很大的,主要是还在于结婚时的花费上,其余培养孩子的支出都大同小异了。
有女儿的家庭相对轻松些。
有儿子的家庭就负累些,因为儿子娶媳妇几乎会掏空老人一辈子的积蓄。
有的家庭还得负债,加上房价高,彩礼婚宴等要支出的钱也很多,就导致好多家庭的大龄男子不结婚,女孩子找不到条件好的家庭也不想结婚。
这是当下大龄剩女剩男不结婚的因素之一啊。
难怪有些中老年人吐槽生活难,工资不够花。
现在的中老年人在上有老下有老的日子里艰难跋涉,冷暖自知。
#老年人的酸甜苦辣# #引人思考的生活故事# #每天微习惯打卡养成记# #分享正能量的所见所闻#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