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黑龙江选调生招考,竟然有十个岗位报名人数为零,其中有三个岗位还是哈尔滨市直岗。只要来考试的考生每人都送一件据说质量非常好的羽绒服,而且还有往返路费和住宿费的补贴。可见,我们黑龙江在招贤纳才方面的诚意。外省的优秀学子不喜欢来我们黑龙江,看来我们黑龙江考出去的优秀的学子也不太愿意回到自己的家乡。黑龙江有美景、美食和美女为什么就不吸引人来呢?
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这两天引起热议,到底是个啥样学校?有人说毕业出来就是当保安、说包分配也不包、考公几率不足1%、考100分或200分都能上、参加不了公安联考,听听校友家属咋反驳的吧?
校友家属说,老公上学所学的专业叫狱政管理,毕业时专业改名叫刑事执行,“这个学校考一两百分就能上去,非常容易,这样的日子曾经有过,以后估计不会再有了,可以查一下录取分数线。”校友家属说,以前她老公上学时学校有中专部,初中毕业就可以直接来上中专,然后再连读大专,但现在没有中专了,现在只要全日制高中参加高考的应届毕业生。
毕业包不包分配呢?她老公毕业的时候学校给了很多工作机会让你去选择,当时她老公选的是道里KS所,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又被分到新发做户籍方面的工作,当然这些都是辅助类的。据她所知,他们这些辅助的待遇也有变化,市里招进来的工资现在应该涨到4000块了。还有公安联考,他们学校确实没有,但是请你记住他们学校的名字,“司法”两个字划上重点,你上一个司法类的学校,去问有没有公安联考,就像去火车站等一艘船啊。
这个学校考公1%几率都不到吗?他老公班级56个学生,38个男生中现在至少有二十五六个已经考上了,在工作了。每年省考有关JY方面的岗位都是有专业方面限制的,这就是这个学校的优势之一,他老公就是去年考公“上岸”的。他因为学校专业的优势在考公竞争对手上就缩小了范围,对手就是学长、学弟、同届的同学,还有部分外省司法类学校的学生,和其他考公概率能一样吗?就像他老公说的那样:这辈子要是不上这个学校,学这个专业,那就与“上岸”无缘了。
“所以,这是一所非常好的学校,因为信息不流通,有些家长甚至不知道这样一个渠道,可以让你的孩子在未来考公的路上减少很多对手。学费也不贵,一年几千元。所以,千万别被一些流言蜚语所误导啊,别看是一个专科学校,但在性价比上完爆很多本科学校了!”没想到,一所因为防控受到关注的学校,被非议又有真实的回应,是不是让人们发现哈尔滨还有一所如此不错的学校啊?
#教育听我说#
【如太阳般照亮学生前行路——记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教师王丹凤】
飘逸的长发、挺拔的身姿、温润的声音……55岁的王丹凤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教师,26年党龄、31年教龄。
端庄中透着柔美,王丹凤身上有一股莫名的亲近感,身边的人都愿意向她靠近。“这两天上了王老师的礼仪讲座课,不但纠正了自己平时的一些不良习惯,还让我懂得了青年人该有的礼仪修养以及如何赢得他人尊重,我对未来的学习生活信心满满。”该校2021级艺术专业学生陈戎对新学期充满期待。
“作为一名基层职业教育工作者,从教31年的最大体会和感受就是要有爱心,包容且持续。”王丹凤说。
“想让学生做到,首先自己要做好”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王丹凤学生时代的座右铭。1990年,从牡丹江师范学院毕业的王丹凤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讲台上一站就是31年,其间20年的班主任经历更是把她紧紧系在学生、家长的心坎上,成为他们的老师、朋友、亲人。
“学困生”“行困生”,无论是考试成绩、学习能力,还是家庭环境,职业院校的学生都不容易被关注,甚至被忽略。“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我们要有静待他们开放的耐心。”王丹凤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在爱与陪伴中教育他们成长、成才。
“身教有时候胜于言传,想让学生做到,首先自己要做好。”多年的从教生涯让王丹凤摸索出做思想工作的独特方法。面对困境,她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影响着学生。在她的影响下,学生们变得阳光向上、坚强乐观,在学校各项活动中,都有他们积极参与、努力拼搏的身影,荣誉多了,掌声多了,笑声多了,学生们变得自信、自立、自强了。
班风带动校风。王丹凤带的班级凝聚力、向心力、学习成绩不断提升,班里学生大多数担任学校学生会和团委干部。
“王老师就像太阳,给我们温暖也照亮前行的路。她不计回报的关爱和鼓励,让很多同学有了面对困难的勇气,大家发自心底地乐意称呼她‘妈妈’。”毕业生小牧说。
小牧上学的时候母亲病重,家庭生活极其困难,王丹凤了解情况后坚持给她送衣物、买学习和生活用品。因为学习压力大,小牧多次萌生辍学念头,王丹凤又把她带到自己家里,陪她聊天,舒缓情绪。小牧突发阑尾炎,也是王丹凤忙前忙后地联系手术、出医药费、陪护到出院。
“学生获奖,比我自己拿奖评优更开心”
守住一方净土,安于三尺讲台。王丹凤的从教生涯里,有很多进入管理岗位的机会,但她都坚定选择了讲台,坚守在学生身边。
由于学校礼仪专业师资欠缺,有多年舞蹈基础的王丹凤受命担任礼仪教学专业教师。这一干,就是10年。
“跨学年、跨专业、超工作量。”同事们这样评价王丹凤。作为“双师型”教师,王丹凤忙而有序,除常规教学外,她一直主动参与学校国家级示范校、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示范基地、现代实训室建设、黑龙江省“双优”建设等工作,大型活动的礼仪指导培训、职业教育活动周等组织培训工作更少不了她的身影。
王丹凤还承担了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省赛技能队的训练工作,长年带领技能训练队,不要补助报酬,没有假期和休息日。白天上课,晚上训练到10点钟,因为过度劳累,王丹凤落下了腰疼的毛病。
“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闪光点。”王丹凤注重因材施教、因人而育。学生小圆勤奋、能吃苦,但有时显得很浮躁,为了帮助她养成稳重、精准、坚持的品质,王丹凤每天利用业余时间陪她学英语,一句一句地练,一道题一道题地考,经常熬到夜里11点钟。经过王丹凤一个多月的高强度集训,小圆取得了省级大赛二等奖的成绩。
强将手下无弱兵。王丹凤的学生多次获得牡丹江市技能大赛冠军、省级技能大赛一等奖并入围国赛等。4名学生获得大学3年免学费资格,两名学生获得大学两年免学费资格,两名学生获得国家级奖学金……
弦歌不辍勤耕耘,德技并修育匠才。“忙得像个陀螺一样,闲不下来,很累却很快乐。”王丹凤的行程表几乎没有空当,讲解、培训、指导……工作从学校辐射到社区、周边的学校,从牡丹江市走向其他地市、省城。没有假期,不拿报酬,她乐此不疲,脚步不歇。
优秀教师、先进个人、劳动模范……各级荣誉接踵而至,王丹凤却变得越来越踏实、努力。“教书育人是教育者的初心,指导学生在省级大赛中获奖、入围国赛比自己拿奖评优更开心,那种满足感、幸福感只有老师才能体悟得到。”
王丹凤用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师德含义。
详见原文:如太阳般照亮学生前行路-中国教育新闻网
作者:本报记者 曹曦
《中国教育报》2021年09月15日第1版#教育##教育微头条##10位老师获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