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新知识#康震对《石壕吏》的重新解读到底有没有错?我觉得是没有的,只不过是有人在带节奏消费康震罢了。
郭子仪的部众去拉壮丁,对抗安禄山史思明一众叛逆。石壕村有老头老太一家守着孤儿寡母,并没有全都躲而藏之,老头跑路了,然后老太自己申请为官军搭锅做饭,也是为国为家出一把力气,即便是离家很不舍得,但老太还是去了。这里面其实还有个老太的小心思在,男人从军上前线是要与敌人拼杀,九死一生;而女人去军中,基本上是后勤保障工作,不是最惨情况的话,一般还是能保下命来。
康震在这里其实也是讨了个喜的,在目前国内外形势之下,一反《石壕吏》千百年以来的固定解读模式,并没有从民生疾苦方面去走大路解读,转而从身为国家公务员的拉壮丁的兵丁职责,以及老头老太一家不为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出发,进行另辟蹊径的解读。这其实也是一种思路,杜甫当年只是在描述一件亲眼所见的事实,他自己都没有搭配著文解释,凭什么康震不能有自己的解读?
咋滴,固定模式和权威解答就一定不能改变了,何况的是,某种程度上,康震也算是个权威拥有者了吧。再就是,康震此种解释其实大节并不亏,并没有让国家民族利益受损,也并没有侵犯谁的个人权益。虽说民本思想有些许小问题,但他说的话的道理还是摆在那里的。
玄宗后期,安史之乱爆发,天下承平日久、盛极而衰的大唐帝国上至皇亲国戚,下到黎民百姓,我相信能接受的人不会太多。打仗是要死人的,上战场则死亡的几率更大。但唐廷又有什么办法呢?一代名将、武状元郭子仪也是没办法的。不愿上前线,那没办法,外敌当前,国家民族遭此大难,不上也得上,你不去就只能拉着去了。还一个,老太为一家人做了几十年饭,应该技术可以,家里又还有儿媳妇,在她自己申请去军中为前线保家卫国的军人做饭的情况下,石壕吏答应她的申请又有何错?未必你们就忍心让前线将士流血又挨饿?他们不也都是谁的孩子谁的丈夫吗?你不扛枪我不扛枪,谁来保卫祖国谁来保卫家,谁来保卫那个她?
国家危亡之时,匹夫均有其责,石壕吏是依法办事,还是依申请办事,再错也错不到哪里去;老头老太一家三个儿子均为国为民反击叛逆,足以旌表,老太自愿为国奉献,做一个拥军老母亲,称赞一下也错不到哪里去。否则,我们那时不时赶赴军中慰问官兵的好母亲该如何定位?抗日战争中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女英雄们该如何定位?淮海战役中的几十万小推车又该如何定位?
只是说啊,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靠嘴吃饭的人终究难以预防那来自口中的祸患,包括康震、于丹都是这样。而这个祸呢,有时候是自己作的,有时候却是别人塞进去的。
而具体到康震这件事,其实他也是盛名之下,必有灾殃,很久以前其实就已经有人在讽刺他写的诗和画的画是很一般的水平了,他还要另辟蹊径的去说一些话,稍不注意就会被人带了节奏了,而这年月,有什么比流量更有赚头啊?
而说人是非的丁启阵呢?虽说知名,但比起康震来说,应该就是小巫大巫的区别吧。他不过是个人之见,消费康震而已。而我们这些普通人,无非就是他们互相消费的棋子,都是他们巨大流量之中的一滴水罢了。
那么,作为跟我一样是棋子和水滴的你们,又有何想法呢?欢迎留下高见。#古史传奇# #师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