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话语权很强。只要三观正确就是好老师,家长必须理解,这点应从规则,法规给保傽。实话真正困难的是农村大山里底层教师。应邦助保护他们,大中城市吗!是否没人原当教师,看召考就知道,教师一公务员。别喷了,真正底层的是工人,农民
很清醒当初听从孩子的,坚决不当教师,不考公务员。当然不是说教师和公务员不好,只是不适合我孩吧。
主要是大部分地方教师工资低,有能力的都去考公务员了,只能收点当年的学渣做老师,总比没有好些。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大家都见过老师考公务员的,没有见过公务员不做了,回来考老师的。
老师这个职业,不太好,大部分人,一生一眼望到头了。
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大家都有什么打算?我对那些住在县城朋友们,说几句掏心的话。
县城里的年轻人,尤其刚毕业的大学生,赶快考编制。体制内的正式编制,公务员、教师和事业编,在县里就是金饭碗,请相信我的话。即使现在起薪也就3000,但是后面会慢慢涨上去的,谁的人生不是从零开始?
不要幻想一毕业你就能拿到万儿八千的月薪,那是一线城市才有的事,对应房价八万一平,房租五千,这就是打算过上正常生活的话,你必须支付的成本。如果你打算去一线城市当干电池,奉献一生,就此划过,别听我叨叨。
那些起薪几万的工作,是那几十所九八五高校热门专业毕业生才有的权利,算计一下你自己算老几,二本或者一本的冷门专业,除了编制,你还有什么好的去处?
另外,奉劝县城里有编制的朋友们,如果手有余钱,赶快到省城和二线城市买套房。趁现在房地产市场低迷,房价下行,还不限购,赶快去占个坑。一切恢复正常以后,人口仍然还是往大城市走。县城的房子,一套3室1厅,120平方的房子,就够全家人居住,多的就不要留了。别墅也不要买,没意思,除非钱多了没处花。在省城搞一套留给子女,如果是女孩的,就当嫁妆,是男孩的,就当做婚房,他们肯定不会留在县城的。即使还回到县城,这套房子也不会贬值,怎么都是一笔优质资产。
考公务员大部分学校都不好,选调生都是好学校的,重点高中老师肯定是好大学,不是好大学肯定不只是面试就能进去
考那么多次教师编还能考上,怎么就不试试考公务员啊?[what]
JY一路悦未来女,88年,15年上岸县城在编教师,教英语,每月打卡3000+,公积金900,月绩效1000,没有其他,偶尔节日发200-300块,虽然那时候也28岁了,但是也不成熟,尤其是有严重的社交恐惧症。后来在教学中慢慢锻炼不断突破自己,把社交恐惧症的大问题解决了,而且因为我很努力,区里教研员很看好我,我在区里市里和省级都获了很多奖,自信心也增加了。干到第5年,为了孩子考上了省城的在编教师,感觉大城市的学校压力太大,水土不服,一个学期结束就辞职。
表妹考上了县城里的特岗教师后跟我说,越来越觉得公务员的优越性了,每个月固定时间发工资,年底还有绩效,在三线城市文山,真的很舒,请假也不会扣工资,随着年龄的增加,真的觉得公务员才是人生赢家呀。
特别是家里有老人孩子的,随时可以请假,也不担心被扣工资,年少的我们都太狂了,觉得我要去大城市挣大钱,现在才觉得,公务员才是第一好工作怪不得现在30多岁的青年都在奋斗的路上。我觉得她说的不无道理,面对疫情的时候真的明白国家饭香。当然公务员这东西不是考不考的问题,是考不考得上的问题。
教资热现象再次来袭!
近些年,教资热不断出现。其实不止教师,还有公务员等等一些铁饭碗职位都受到追捧。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新一代年轻人在竞争加剧的社会,私企职位不稳定的情况下的做出的选择。
卷,是近几年出现的名词,卷到现在,不如进入旱涝保收的职位。比如我的一个同事,2020年考入一所职业院校当老师,之前在公司一年差不多20,去了一年也就10左右,还有一对夫妻,银行系统的,俩人都考,有一人进了职业院校,他俩之前在银行已经到了差不多一年能有五十的收入。
可见,这类旱涝保收的职位对大家的诱惑力,只要没有太大的金钱压力,大家都想进去。我也考过一次,可惜以0.2分之差,未进面试!
明年准备再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