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记者角度看看被管控的日子# 【#记者管控日记# ④:小样,你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不知道的?】3月1日,星期二,管控第六天
被管控的第六天,想出去想出去想出去。
封在其他村的同事说,他们每天都到村口“土窑子”上张望,期盼着解封。他们才封了5天,而我,都封了6天了。每天都点开日历数呀数,距离吃大餐,还有多少天?
这两天社区各种群里开始捕风捉影,猜测是不是我们要“降级”了?工作人员晒了一张和核酸采样人员的合影,大家就似乎抓到了某种讯息:都大合照了,意思是马上解封了吗?
可能是和家里的花花草草聊天的时间长了,抑或是我的听力得到了跨越性的提升,我能听到的各种声音多了起来:叮叮咚咚钢琴声,砰砰乓乓楼上跳操声,时不时夹杂着小孩的几声尖叫、哭喊。
孩子们天天窝在家里上网课,这感觉自然是朴实无华且枯燥的,偶尔压抑不住了,要释放天性,都能理解。刚刚,还听到不知道哪层楼的小孩在喊:“我就!要!出!去!”小区前两天开始分区管控,社区呼吁大家尽量足不出户。但是小孩子嘛,跟小狗一样,是需要出去遛遛的。要不然满格的精力如何释放?
孩子们要憋坏了,这还是小事儿——由着他拆家就好了,老人家身体不好才是麻烦。要开处方药,要出去看医生可怎么整?还有孕产妇,产检还可以缓一缓,要生娃了,可怎么办?只接受过胎教的小BB可还能听得懂“只进不出”这四个字?
不过,在管控没多久,大家也都注意到了这些特殊人群的需要,几个群就顺势而生:急需慢病用药群、孕产妇关爱群……我也潜了进去,看看他们是怎么操作的。
急需慢病用药群里,有益田社康的医生在。如果老人需要用药,就告知姓名、电话、药物名、数量、医保还是自费和取药时间等信息,医生会根据情况询问老人的血压等身体情况和生活习惯,确定能否开药、开多少,到了约定时间带医保卡或是自己缴费后在社康门口取药即可。
而孕产妇关爱群里也有几位来自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中山八院的产科大夫和福保街道妇联工作人员,孕产妇有什么疑问、不适和需求,都可以在群里提出,医生们和工作人员会进行解答。
昨晚就有一位孕妇在群里表示宫缩频繁,很快就有医生答复并提醒她:十分钟一次宫缩就要联系去医院了,二胎还得提前。福保街道社工则推了封控管控区孕妈产检就医指南给她。
根据指南,所有封控管控区孕产妇急危重症抢救绿色通道已经建立,如果有胎动异常、出血等紧急情况,跟社区三位一体的工作人员联系,即可启动孕产妇绿色安全通道及时到指定的医院就医。没有特殊情况,则可以等解除隔离观察后再产检。
大家别被管控区“只进不出”四个字吓坏了,如果关系到生命和健康,还是可以出村的。昨天在小区路上看到一辆救护车,下来两位穿防护服的医护人员,把担架车上的老人推上车,老人的老伴也提着行李跟着。今天在党群服务中心,我遇到了一位福田慢病院的医生,因为工作需要,单位开了工作证明,也是可以办理出村手续的。
其他人,普通人,只是向往自由、想出去吃大餐的人,就乖乖呆着,继续跟花花草草说话吧。无聊的时候也可以到志愿者群里去找点事儿做。
正在码字的我也要收工了,接下来要跟家属一起去楼下做义工。昨晚家属才告诉我,一个月前一个人留守深圳过年的时候,他也经常去防疫一线志愿服务。
嘿,小样,你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不知道的?(记者:范劭华;图片由张芬、曾昕提供)#深圳女子面试完发现楼被封# 网页链接 #3月1日新增确诊224例#
211本科女生去施工单位项目部综合办好吗?
中建五局三公司校招面试过了,项目部综合办岗位,准备签三方,但看到网上很多人劝女生不要去施工单位,很纠结!
没有别的OFFER对比,如果没有更好的选择的话这份工作还是可以的。唯一的缺点就是在项目上工作生活条件稍微艰苦,办公室、宿舍都是板房,公共卫生间、公共浴室不是很方便,好在有空调不然夏天真没法过。另外,跟项目走,就得看自己的运气了,有些项目在很偏僻的地方,如果分到了在穷乡僻野的地方呆难免难受,如果分到房建项目都在城市里那就还好,想逛街下班了就可以去,和在写字楼里上班的白领没啥区别,挣得可能比她们还多。
说完缺点再说说优点,在项目上包吃包住挺省钱的,刚毕业工资不高能减轻不少压力。而且中建五局三公司是中建五局里面的第一梯队,效益好待遇不错。女孩子在项目上也很得大家照顾,尤其长得漂亮点。综合办的工作虽然杂,后勤行政、党建、人资工作都得负责,但也能学到不少东西,适合女孩子。
女孩子相对也容易调回机关,机关里虽然关系户多但也需要有人干苦活累活的,在基层锻炼过、表现好还是有机会调回机关的。就算干个三五年也调不回去那还可以跳槽呀,跳槽选择也多,既可以走人力资源线条,又可以走综合党群线条,211学历、中建背景又有相关方面的工作经验,跳槽到满意的单位还是不难的。
如果忍受不了去项目工作的缺点那就再找工作,211本科还是不难的,如果能接受那就放心大胆的去,这工作也不差。
空港新城精准服务让民生保障更有温度
近年来,空港新城秉承“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理念,坚持服务大局,勇于担当作为,锐意改革创新,努力改善民生,尽心竭力优化人才服务,取得显著成效,辖区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解决就业 鼓励创业
为进一步落实稳就业保就业工作任务,有效解决企业“招聘难”和辖区群众“就业难”问题,空港新城构建起线上线下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延伸就业触角,为群众提供便捷、不断档的就业服务。线上依托空港新城人才招聘平台与“空港人才”微信公众号,举办“迎新春 送温暖 稳岗留工”2021年“春风行动”线上招聘会,持续推送精准招聘信息,并提供在线面试、简历查询等服务。线下举办“退役军人”“巩固脱贫成果”等现场招聘会,每月印制就业海报,张贴到村、社区,方便群众了解就业信息。累计发布招聘信息290余条,涉及2000余个用工岗位。
同时,空港新城多措并举不断加大创业帮扶力度,主动上门服务,加大创业宣传,深入引导群众创业,不断提高就业创业覆盖面。人才专员入户宣传一次性创业政策,现场审核申报资格,收取申报资料,加快补贴兑现,共计23万元。
5月27日,空港新城组织召开校企合作座谈会,西安思源学院、西安航天技工学校、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院校、培训机构以及辖区7家企业代表参会,围绕人才需求、人才培养展开交流。
针对辖区航空维修企业聚集,技术工人需求量大的现状,此次座谈会邀请的院校和培训机构历史悠久,学科特色鲜明,开设的车工、铣工、磨工、无损检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机电子设备维修等专业,与辖区企业的需求紧密切合。
未来,空港新城将继续为校企共建合作提供服务,积极探索人才引进的新途径,落实人才补贴政策,不断拓宽人才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为辖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民有所呼 我有所行
今年以来,空港新城坚持以群众为中心,围绕阳光里“村改居”型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示范点建设,在复制推广幸福里“村改居”治理模式基础上,完善社区工作机制,深入推进社区治理创新。目前,阳光里社区党建活动室、便民服务中心已建成,农贸市场、社区图书室、人民调解室、警务室等功能区装修改造及装配工作已基本完成,阳光里党群服务中心6月份启动运营。
主动服务 为民解忧
空港新城秉承“民政人手中没有权力,只有服务”理念,打破传统救助申办程序,变“我要救助”为“上门救助”,采取数据共享、政策宣讲和入户排查相结合方式,主动筛查因病、因残等刚性支出过大的致贫家庭,协助其办理救助申请,有效扩大保障范围并进一步提高救助精准度。托管移交至今,共计识别城乡低保对象115户280人,特困供养救助对象11人,现已全面启动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地毯式排查,为特殊群体“物质+服务”创新奠定基础。
王立兴今年49岁,是太平镇西留村一组贫困户(2014年已脱贫对象),与妻子张新侠一起,夫妻俩开着小型厢式货车就近收废品赚钱,外加务农的微薄收入。2018年张新侠被诊断为“宫颈腺癌”。空港新城人社民政局通过医保大数据分析该户疑似“因病致贫”,主动上门了解为其制定专项救助方案,由民政医疗救助1.69万元,大额临时救助1万元。并积极对接财政局,采取“特事特办”,第一时间将临时救助金汇入王立兴账户以解燃眉之急。同时,人社民政局主动对接经办机构,为该户办理省级“救急难”申请,最终成功申请4500元救助金。
2020年度通过“三排查、三清零”排查,筛选出该户“刚性支出”过大,人社民政局结合政策,再次协助其办理低保,有效保障了该户基本生活。
强化硬件 加强养老服务
今年以来,空港新城持续推动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索打造新城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制,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积极引进品牌化、连锁化、市场化机构,着力推进农村幸福院社会化运营,有效解决幸福院“建而不用”的问题。空港新城现已新建7家农村幸福院,并建成阳光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正在确定运营方。同时有效规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运营管理,重点打造全省示范型综合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在完善硬件设施基础上,人社民政局还不断完善软件环境,现特殊群体关爱照护工作在新城范围内已广泛开展,党建+关爱服务机制得到全面落实,社区、农村失能、半失能老人生活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人心。空港新城所有的努力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不断提高辖区居民满意度和获得感。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下一步,空港新城将结合正在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进一步优化配套设施,提升服务能力,持续各项民生工作,切实让每一名群众都能收获稳稳的幸福。
华商报记者 郑凌媛 通讯员 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