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公务员这种情况下可以延迟退休五年,每年多拿好几万工资
老王58岁了,刘姐54岁来了,他俩都是一级主任科员,都符合晋升四级调研员的基本条件。考虑刘姐还有1年就退休,于是单位给刘姐晋升了四级调研员,可是晋升时候,刘姐退休年龄变成了60周岁。
于是刘姐说,我要按照国家规定来退休,我要多拿几年在职工资。于是老王就被耽搁了,单位现在也很尴尬,不知道如何处置这个事情。
根据《公务员职级实施工作方案》规定:四级调研员以上及相当职级层次的女性公务员,退休年龄为60周岁。一级至四级调研员及相当职级层次的女性公务员,如果本人剔除申请,可以在年满55周岁时自愿选择退休。如果没有自愿选择退休的,在年满60周岁前,随时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有关规定申请提前退休。
这个规定出台后,好多女性公务员一片叫好之声,感觉这样才是将男女平等落到了实处。毕竟这个年龄的好多女性公务员,退休在家之后,回家是没有事情的,与其这样还不如在单位,有个工作,而且还能多拿5年的在职工资。
可是这个规定导致好多单位出现两难局面,原来的女同志晋升一级主任科员了,马上55周岁了,如果给她晋升四级调研员,那么她的退休年龄就延迟到了60周岁,占用职数年限将最少超过5年。可是如果不给她晋升,而晋升同等条件的男同志,那么就会造成另外一种不公平。
针对这个问题,好多单位结合实际出台了不同的做法。有的采取签订书面承诺,晋升四调后就退休,也有的采取口头保证。
高风亮节的人有,到55岁就退了,把职数让出来给其他需要的同志。可是维护个人利益的也不少,国家规定我60退休,我还想多奉献5年,每年在职比退休至少多个3-4万元,五年就能多拿将近20万,国定给我的权力,你凭什么强制我退休!
于是这个时候,有的单位直接采取晋升手续和退休手续一起上会,一起办理的方式,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可是这些做法虽然合情合理,但是并不合法合规,你觉得呢?
乡镇公务员既然提拔快为什么没人主动去乡镇?我很好奇
其实,去乡镇工作最大的问题并不是提拔,而是你在乡镇面临的环境和机关与乡镇的差距。
以下内容全部都是指已经有编制的情况下,属于工作调动,考试招录的话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很多人因为专业或者岗位等的原因报乡镇,这是大环境下的产物。
乡镇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有两个,人心叵测和周末加班。
人心叵测。首先普及一个在乡镇工作大家都明白的潜规则,就是在乡镇,除了党委书记和乡镇长其他都不算领导,其他的领导岗位如党委副书记、常务副乡镇长,说直白些就是高级办事员。你以为你是个副职领导,就可以指挥命令大家干活做事,但是事实很残忍。在乡镇的老油条,他们由于年龄上、编制上等原因升迁无望,所以他们对工作就不会有很高的责任心,只要能够最低限度地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就可以了。
老同志们一般会打着锻炼年轻人的旗帜把事情扔给年轻同志做,有大家一起要完成的事情,也有他自己份内的事情。等到年轻同志也因为年龄上、编制上等原因也升迁无望后,他们就成了老同志,于是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循环。某些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会把事情推给某些副职领导做,副职还没有办法不得不做。还有各种龌龊的事就不说了。
顺便说一说乡镇的工作。乡镇的工作很杂,包罗万象,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所有的事情都会堆积到乡镇来,但是乡镇的人手又少,所以会很忙。可是,事情有很多,事和事又不一样。因为有些部门经费充裕,所以对口的那些基层工作是有补贴的。
就我了解的情况(当然每个地方不一样),如下工作是会有补贴的:综治、安监、统计、武装、远教、环保、土管、纪检等。有些工作不仅没钱,而且事多繁杂,比如:党建、扶贫、民政、团委、宣传等。老同志们呢,就会把有补贴的工作分工到自己身上,那些事多繁杂的活丢到年轻人身上去。你不要以为这就完了,当年轻人来到乡镇的时候,他们会忽悠年轻人把他们的活给做了,等年轻人反应过来的时候也不好拒绝了,至于补贴……那和年轻人是没有关系的。
周末加班。不要单纯地认为工作就是简单地工作日制度,周末要不要加班取决于党委书记,有紧急工作来了要加班,有书记认为紧急的工作来了要加班,甚至因为某些只需要几个人做的工作也得加班。有过乡镇工作经验的朋友就会知道,到了周五下午大家都会眼巴巴地等着党政办主任请示书记周末到底放不放假。
还有比较忙的时候呢,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周六一定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一定。就这样,你被无穷无尽不可期待的周末加班不加班困住了。乡镇还有一个制度就是周末值班,有些乡镇人手多还好,人手少的话班次也少,本来休息就不多,好不容易休息一次你还得值班。
从地理环境来看,乡镇本身很有讲究。乡镇按照地理位置可以分为城关镇和偏远乡镇,大家都愿意去城关镇,这时候偏远乡镇就没有人愿意去,如果这时以锻炼你的理由安排你去,你在很大程度上是没有办法拒绝的。偏远乡镇离县城一般很远,车程可能几个小时,这样你回家的成本就增加了,加上繁重的事物拖累,你对家庭再也没有办法兼顾。顺便再说一句,由于城关镇离城里近,所以在那里的干部不是关系户是当地的“地头蛇”、“老油条”,你就自求多福吧。
从人口规模来看,大镇和小乡是有区别的。有些大镇人口多达数万甚至十数万,小乡可能就几千人。大镇人口多,自然工作繁杂,镇政府的压力会很大,工作不好做。小乡人口少,工作一样不会少但是工作量就较大镇少很多。搞过普查的同志就会知道,大镇工作量太大了做起来很累,而小乡完成起来不要太轻松。任何事也是相对的,你工作努力辛苦,领导是看在眼里的,提拔的机会更多,在小乡舒服,机会可就少了些。
从领导岗位来看,乡镇的领导岗位是有台阶的。从一把手党委书记往下依次有七八个位置。有的人会拾级而上,有的人会困在一个岗位十多年。你下去乡镇,面对的是一个不可知的未来,你不知道你是否会功成名就还是困在乡镇。再说回城的问题,有很多人提出回城的愿望,这时候就看你的岗位和你在乡镇工作的年限,你年纪轻轻想回城是不可能的,除非你有关系。
如果你没有下乡镇工作,会有什么样的情况呢。毫无疑问,你的提拔会很难,也许十多年才能提拔,也许就没有提拔。但是,你面对的工作和生活是什么呢。机关主要以业务为主,工作之后,就只有你自己的生活了,而且除了几个比较忙的机关,大部分机关是不需要周末加班的。这样,你有很多时间去过你自己的生活,照顾你的家庭。你面对的未来是确定的。
现在我可以给出我的结论了。愿意去乡镇的公务员,都有可以看到的未来,他们一般有较强的工作能力、良好的家庭背景和一个前途广阔的仕途。如果适应乡镇,他们会拾级而上坐到很高的位置上,如果不适应,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回到城里工作,可进可退。可是大多数人面对的是一个不可知的未来和一个可知的未来,你说,他们会怎么选择呢?
一会说家里条件一般,一会又是“女方条件很好,住別墅,开大奔”那看来戴股长纯粹的靠自身努力,不是靠祖荫!只是奇怪,一个工作时间不长的公务员,凭什么在原生家庭一般的前提下,在如此短时间内住別墅开大奔?里面的水,有多深?你说、你们说!
基层官场中,为什么不想当领导干部的公务员越来越多了?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套到公务员队伍,也可以说不想当领导的公务员不是好公务员。曾经官场,不要说局长镇长,就是小小的科长、股长竞争都非常激烈,人人都以当上领导为荣。可是,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近年来有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考公务员的人非常多,每年的竞争都非常大,但是真正进入公务员队伍后,具有上进心的人呈减少之势,也就是说很多人进入公务员队伍之后并不想当领导,而就想当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作人员,给他锻炼机会都不愿意锻炼、不愿意进步。前段时间不就有两个活生生的例子吗?云南的两名公务员因拒绝组织的提拔而被处理,反映了这样的社会现象是普遍存在的。那么,当领导为什么越来越没有吸引力了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第一、附加在领导干部身上的好处减少。
大家都知道,以前很多人想当领导干部,其实并不是为了大展宏图,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而是为了获得更多好处。比如说以前还在实行福利分房的时候,领导干部是优先考虑而且标准也比较高,领导干部还可以享受专车服务等待遇。而且还有很多隐形的福利,比如经常有人请吃、办事方便、甚至能收到下属孝敬的红包、礼物等等。而现在随着反腐倡廉的深入,工资福利已经阳光化,领导干部和普通工作人员的差距是摆在明面上的,而且差距并不大。而其他等一些权力带来的好处已经被革除的差不多了,即使这些领导干部想利用手中的权力来谋取私利,风险也比较大,所以所以想当领导干部的越来越少。
第二、加附在领导身上的责任越来越大。
当前,对权力的监督已经越来越规范化和制度化,早已不是权力能为所欲为的年代。都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带着镣铐跳舞,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但领导身上的责任并没有减轻,而且要求领导要更加担当作为。加之问责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推动工作的手段和一种常态,在这样的形势下,公务员是很容易触犯纪律规矩的,特别是其中的领导干部,更容易随时倒在纪律规矩的剑下。一方面,在待遇上,领导和其他工作人员差别并不大。而另外一方面,承担的责任却要大很多,所以很多人就不愿意当领导干部,宁愿做个普通工作人员不用承担什么责任,这不是更好吗?
第三、普通公务员可能更加稳定舒适。
对大多数人来说,公务员只是一个职业而不是一个梦想。很多人选择进入公务员,就是看中它的稳定、安全,作为领导干部,反而工作更不稳定,因为经常加班,根本不能照顾家庭,不能照顾孩子,不能按时上下班,而且上升还可能异地交流工作,如果当上领导干部会更不稳定的话,不久违背了当初的选择了吗?况且现在公务员实行了职级并行制度,不当领导职务,通过职级晋升待遇也能逐步的提升上去,为什么非要走职务提升呢?
想问下在家静默的时候公务员有工资吗,我是个体户我和我的员工是没工资,主要是没钱发
郑州可查奥特曼核酸结果?官方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