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三段六步”工作法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12月15日,记者从广元市青川县政协获悉,在开展“有事来协商”工作中青川政协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因地制宜推出了“三段六步”工作法,不仅使该县的“有事来协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也解决了一系列基层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点赞。
青川县在开展“有事来协商”工作中不仅搭建平台,而且制定了一整套工作流程、议事规则和办法举措,“三段六步”工作法就是对照“有事来协商”协商议事规则,坚持“六个不”工作原则(即:不调研不选题、不沟通不协商、不落实不松劲),分阶段层层递进协商议事的工作方法。青川县政协坚持“哪里方便就在哪里协商、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协商”,真正实现了商以求同 ,协以成事。让政协“有事来协商”平台传达民声、诠释民心、体现民意、惠及民生。
“三段”就是说“有事来协商”工作分三段进行,政协委员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当好主人翁。一是在议题选定阶段当好“问卷人”;二是在议题协商阶段当好“主持人”;三是在议题落实阶段当好“督办人”。
“六步”即:第一步采取党政点题、群众出题、委员荐题等多种方式公开征集议题;第二步立足找准“群众想议、委员能议、政府可为”的“小切口”,突出社会治理难点、群众反映热点等地域、职责边界不清、久拖不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开展调研、遴选议题,确保选题接地气、合民意。第三步围绕协商议题需要,灵活确定“4+1”协商参与主体(“4”即政协委员、党政干部、村社负责人、群众代表,“1”即由部门业务骨干、专家学者、乡贤等组成协商“智库”),制定协商方案,沟通协商事项。第四步因地制宜组织协商活动,坚持“哪里方便就在哪里协商、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协商”,将协商活动搬到田间地头、农户庭院、厂房车间,不拘泥于固定场所和形式,协商形式更多元、协商人气更充足。第五步根据协商成果分类落实,积极协助党委政府组织实施、清单销号。第六步针对协商活动开展过程监督、成效评估,建立健全成果采纳、跟踪立项、催办督办、定期反馈、组织回头看等闭环管理制度。
“‘三段六步’工作法有效促进了青川政协‘有事来协商’工作蓬勃开展。”青溪镇党委书记王荣树表示:“县政协‘有事来协商’平台在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方面为我们做了许多工作,也为基层群众办理很多实事,解决了许多具体问题,真正建起了干群连心桥”。
今年12月1日至2日,广元市政协组织全市四县三区政协在青川召开现场会,学习宣传青川的做法和经验。
“要继续用委员智慧加强‘倾听与商量’,全力破解群众反映的痛点、难点问题。”青川县政协主席杨政国表示,今年以来,青川县政协先后组织开展协商议事活动26次,参与委员、群众1600余人次,提出意见建议120余条,妥善解决了小区物业管理、农村天然气入户、场镇光亮工程等26件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取得了商以求同、协以成事的良好效果。
武则天,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武家从来都不是名门望族,祖上也只做过幕僚式的小官,到了武士彟这一辈,连芝麻小官都没得做了,无奈只好放下体面,做起了“末商”之流。
机缘巧合之下,武士彟结识了李渊,并资助其事业,既出人又出钱。唐朝建立后,李渊论功行赏,武士彟便以二等开国功臣得授金紫光禄大夫、封太原郡公,不久又升工部尚书、加封“应国公”。
武则天跟随父亲武士彟,在四川广元度过了少女时代。这段时间,她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武士彟公事不多,有大量的时间与女儿一起玩耍,平时所写的奏书文告,对将来武则天帮助李治处理政事也大有裨益。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贞观九年,武士彟因病去世。他的妻子杨氏立即被两个堂兄扫地出门,同时被赶走的,还有武则天。当时的武则天就暗下决心:胜利不会向我走来,我要向胜利走去。
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去世,为了充实后宫,内侍省决定从官宦人家遴选才人。其中,李世民钦点了武士彟的女儿武则天。入宫后,李世民接见了武则天,看她姿容秀丽,就封为“五品才人”,赐名“武媚”,媚娘之称也从此而来。
年轻的武则天原以为自己很快就能有一番作为。可惜在长达12年的时间里,她一直没有得到李世民的喜爱,地位一直停留在入宫时的“才人”。
要强的武则天怎么能够容忍皇帝冷落她呢,于是就上演了“狮子骢事件”。
一年,大宛进献宝马,名曰“狮子骢”,又肥壮又野性,性情暴烈,无人能制。面对如此桀骜不驯的狮子骢,众人都没有办法,李世民十分失望。
就在此时,武则天就对李世民说:“皇上,妾能对付它,不过需要三件器物,一条铁鞭,一柄铁锤,一把匕首,铁鞭打不服,就用铁锤凿,还不管用,就用匕首割断喉咙,此马必被制服。”
李世民听到武则天这么一说,心里顿时凉了半截,他倒吸了一口冷气,心想:这个娇弱如花的小姑娘,心肠怎么会是如此的狠呢?一下子他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可是,李世民毕竟是身经百战的圣君,他既没有责怪武媚娘的残忍,也没有盛赞她的勇敢,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以后再说吧!”
这次事件以后,武则天既没有被封赏,也没有被晋级,依旧在才人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只能说,这次事件是武则天企图获得提升的一次失败尝试。
才人的生涯一直延续到李世民死掉,在此期间,武则天一直没受宠幸。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没能得到李世民的认可,武则天便有更多时间关心政务,积累了大量的政治经验,为将来自己主政打下了坚实基础。
公元649,李世民驾崩,26岁的武则天同其他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被送进了感业寺出家为尼。青灯古佛,暮鼓晨钟,这样的生活与武则天年少时所追求的生活有着天差地别。
武则天是个不甘于命运的人,她信奉一个道理就是事在人为。在感业寺的那段时间里,她没有绝望,也没有像个怨妇一样,默默无闻地等待着奇迹降临。
不甘寂寞的武则天,决定用鸿信传情的方式让李治想起自己来。于是就有了著名的情诗《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正所谓“苦心人,天不负”,经过漫长的等待,在李世民死去一年之后,新皇帝李治,终于来到了感业寺,这家皇家寺院,为父亲的周年祭祈福。
虽然祈福是个传统项目,但是长安城中那么多寺庙之中,李治偏偏选择了感业寺,恐怕这与武则天的努力分不开。
也许是那首情诗打动了李治,也许是其他原因,总之,一年之后,这两个人在感业寺中重逢了。当李治看到这个曾经令他动心的女人,如今却一身缁衣,泪眼婆娑,用动情又责备的眼神看着自己的时候,他心里充满了内疚感。
对于武则天流传下来的这首著名的情诗《如意娘》,连诗仙李白都自叹弗如,可见功底之深。
生性仁懦的李治在看到诗中描写的那个因为思念自己而精神恍惚,把红色都看成绿色。那个整天想着自己,默默落泪,打湿衣衫的女子就站在自己面前的时候,多情柔弱的他又如何能够不动容。
李治和武则天的重逢,很快就传到了王皇后的耳朵里。对于一般的女人来说,听说了这种事之后,反应通常是暴跳如雷,但是这个时候的王皇后却做出了与此大相径庭的事情:让李治把武则天接进宫。
王皇后又不傻,怎么会把情敌接进宫呢?原来,王皇后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武则天入宫削夺萧妃的专宠。王皇后的想法正中李治的下怀。不久,武则天就回到宫中。
在再次踏入宫门的那一刻,武则天就暗自起誓她要成为这里真正的主人,真正主宰自己的命运,一代女皇就此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