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广东公务员职位表狱警(广州狱警公务员工资)

#轿车倒翻坠塘狱警徒手掰门救5人#【#狱警手指抠车门缝勇救坠塘车内5人#】近日,广东茂名监狱民警林志军偶遇一轿车翻滚跌落河塘,情况十分危急。林志军迅速下水,使尽全力用手指插入已变形车门的缝隙,硬生生将副驾驶

#轿车倒翻坠塘狱警徒手掰门救5人#【#狱警手指抠车门缝勇救坠塘车内5人#】近日,广东茂名监狱民警林志军偶遇一轿车翻滚跌落河塘,情况十分危急。林志军迅速下水,使尽全力用手指插入已变形车门的缝隙,硬生生将副驾驶车门掰开,救出副驾驶人员,又先后徒手掰开后排座位车门、驾驶座旁车门,成功救出被困5人。为见义勇为的林志军点赞!(广东监狱)

轿车侧翻坠河,狱警徒手掰门救5人

近日,广东茂名狱警林志军路遇一辆轿车翻滚跌落河塘,车体翻倒致五人被困。林志军见状立刻下水救人,但车门因严重变形无法打开,尝试用手肘和石头砸碎车窗未果后,他使尽全力徒手掰开车门,成功救出被困5人。(@中国警方在线、中央政法委长安剑)

1946年,汉奸陈公博被执行枪毙,临刑前他对狱警说:“我有钢笔一支,是兆铭兄所赠,有一枚一等旭日大绶章,为日本天皇所赠,此两物都在我床上,要求随葬”。

一旁的法警可不想听陈公博啰嗦,将他带上刑场后拔枪就射,“砰”的一声后,陈公博被击穿后脑,倒地身亡。

陈公博,1892年出生在广东乳源县的官宦之家,自幼接受康有为、梁启超变法维新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教育,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持尖锐的批评态度,早年间曾在北京大学读书,之后带着极不定性的新思想和渴望展示才华的抱负到达广东,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陈公博返回广东时,广东正处于孙中山领导的“护法”革命蓬勃发展时期,加上经历了五四运动,广州各种新思想群英荟萃,各种报纸刊物纷纷涌现新思潮,掀起了一股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热潮。

在这种背景下,陈公博通过接受和宣传社会主义学说受到进步人士的普遍欢迎,在1920年10月20日,他联系同学和一些进步知识分子创办了以宣传新文化、新思想为宗旨的《广东群报》,由陈公博任总编辑。

《群报》一经正式发刊,便以崭新的面貌大张旗鼓地宣传社会主义新思想、新文化,在广东思想界引起巨大震动。

陈公博为中共广州支部作出了巨大贡献,在1920年12月受聘为广东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帮助广州方面建立共产党组织。

1921年3月,更是与陈独秀与、谭平山、谭植棠等人商讨组建了新的共产党广州支部,之后陈公博也在党内贡献卓越,他主持了宣传员养成所,招收了大批进步青年入所学习马克思主义,培养了一批具有共产主义理论知识的革命骨干,参与了党的外围组织。

1921年7月23日,表现卓越的陈公博作为共产党广州支部的代表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但正是这次出席,令陈公博的内心发生了变化。

1922年6月,陈炯明发动叛乱,炮轰孙中山的总统府。而此时,对党的正确性产生怀疑和困惑的陈公博却违反党的命令,违背党的纪律,公然写文章支持陈炯明。

之后的一系列事件后,陈公博被开除党籍,在留学生涯结束后又返回到广州。经过国民党政府的拉拢和劝说,陈公博加入了中国国民党,又一次登上了政治舞台。

之后,陈公博因为汪精卫和廖仲恺的信任和支持在国民党军队中也逐渐崭露头角,从一个刚刚入党的新党员,跃进国民党核心领导层,多次获得良好表现。

1938年12月,由于陈公博的成功离不开汪精卫的信任和提拔,被认为是汪精卫继承人的他毅然决然的跟随汪精卫投降日本,在汪伪政府中担任重要角色,更是在汪精卫去世后,接任伪国民政府代主席、行政院院长、伪国民党中央执委会主席、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上将委员长。

陈公博多次在抗日战争过程中以日本立场发表谈话,煽动人民情绪,切切实实的损害到中国的利益。1940年5月,陈公博访问日本,随后以调整汪日邦交为名,签订了被人们称为卖国条约的日汪基本关系条约。

时刻以私利为先的陈公博在抗战胜利后终日惶惶,1945年8月16日,陈公博主持召开伪中央政治委员会最后一次紧急会议,在慌乱中通过了伪国民政府解散宣言,希望通过汪伪政权的解散获得宽大处理,但随后又紧急逃亡日本,希望得到日本的保护。

但出于对汉奸的深恶痛绝,中国政府发出对陈公博的通缉令,起初日本佯装陈公博已自杀的假象试图蒙混中国政府,但机智的中国政府看穿了他们的阴谋,态度坚决的要求陈公博受捕。

1945年10月3日,陈公博被遣送回了南京,关押在了宁海路军统局看守所中,被关押的陈公博仍不死心,他在狱中写下了为自己卖国求荣行为辩解的一篇长达3万字,名为《八年来的回顾》的文章。

1946年4月在苏州狮子口的江苏高等法院受审,4月12日,以通谋敌国罪成立,处以死刑。被移往苏州狮子口江苏第三监狱,等待执行死刑,6月3日行刑枪决。

而陈公博在结束自己罪恶的一生前仍不忏悔自己卖国求荣的行为,实在令人痛恨。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因为终极目的的不同,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而我们能做的恰恰是坚守自我,执着向前!

“狱警向罪犯家属借了60万?”这是发生在广东四会的事情,男子阮某,在2007年的时候,因犯诈骗罪和信用卡诈骗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7年。然而,在他监狱服刑期间,狱警徐某找到了他的家人,称可以为其提供帮助,从其父母处拿走60万,并留下了一张60万的欠条。

经过两次减刑,今年1月,阮某刑满释放,等他拿着欠条,找徐某还钱时,却发现根本就联系不上徐某。原来徐某早在2013年,也就是借60万的第三年,辞去公职,离开了监狱,不知所踪。

同时,一审宣判阮某有罪14年后,法院作出了再审决定书,决定重审阮某涉嫌诈骗罪和信用卡诈骗罪一案,原因是当年一审判决后,阮某当庭表示上诉,却未能启动二审程序。

#生活与法律#

虽然大家都是知道,阮某家属“借”60万给狱警徐某,是因为徐某的身份,但是徐某作为一个普通的狱警,不能代表所在监狱,所以不能将徐某的个人行为,归结到监狱身上。

徐某的行为,应该怎么评价呢?

徐某是以可以给阮某提供帮助,向阮某父母借的60万元,并出具了借条,但是不能认为徐某是在索贿,因为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监狱人员,他没有这个权力和能力。当然,斡旋受贿除外。

那么,只是普通的借贷行为?属于民事纠纷?

并非如此,笔者认为,徐某构成诈骗罪。原因是,徐某虽然出具了借条,但是根本没有归还借款的意思。

根据刑法第266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诈骗他人财物的,构成诈骗罪。

徐某出具借条,只是给他的诈骗行为,披上了一件看似合法的外衣而已,不能改变诈骗的本质。就好像非法集资一样,有合同、有担保,但是不能掩饰集资者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按照法律规定,诈骗金额超过50万元的,属于“犯罪数额特别巨大”,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徐某骗了阮某父母60万,已经构成犯罪数额特别巨大,因此,他将面临10年以上的有期徒刑。

综上所述,这就是一起狱警骗取“诈骗犯”财物,然后自己将沦为诈骗犯的案件。

让人大跌眼镜得是,阮某这个“诈骗犯”还有可能不构成诈骗罪。可谓是一波三折。

@三叶说法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关注热点问题,探讨人心与法律。

……………………………………

#普法行动# #罪犯被狱警借走60万,出狱讨要无果#

1951年,广西一名土匪被判死刑,在执行枪决前夕,他拿出一小瓶药水交给了狱警,没想到政府不仅免除了他的死刑,还在不久后释放了他,甚至让他当上了制药厂的厂长。

 

这个土匪名叫陈善文,1887年出生于广西玉林新桥云茂村的一户地主家,从小父亲就要求陈善文习武,这让他习得一身的好本领,当时年代动荡不安,陈善文凭借自身武艺特别喜欢打抱不平。

 

一天早晨,陈善文向往一样在家中练功,突然冲进来一位家丁,随着他介绍了自己的身份,他是陈家叔公的家丁,他告诉陈善文,自己家老爷被山上的土匪给劫持了,希望陈善文可以出手相救。

 

陈善文听到后当即启程前往土匪所在的山头,经过一番激战后,陈善文算是将叔公给解救了出来,但是自己也因此受了重伤,胳膊在对战时被敌人打中导致骨折,然而叔公却十分擅长医术,凭借高超的手法将陈善文的胳膊给接了回来。

 

之后叔公为了报答陈善文的救命之恩,决定将自己家祖传的医术秘方全部传给陈善文,一来是自己年事已高,二来是自己后继无人打算立陈善文为自己的继承者,当陈善文得知后十分感动,因为自己空有一身武艺很难在往后的日子里生活,若是自己有一门手艺,将来也不至于饿死。

 

于是陈善文欣然答应了叔公并拜其为师,往后的日子里陈善文认真学习,并且还研究出一些新的秘方。后来到了1917陆荣延率领部队驻扎在广东,此时的陈善文空有一身本领却无施展之地,于是陈善文决定参军做一番事业。

 

当他加入陆荣延的部队后,因为懂得医术便被安排为军医,后来更是被推荐进入军医学校学习,这让陈善文的医术有了很大的长进。学习完重回到部队之后,陈善文被封为少校军医官。

 

后来陈善文离开部队回到了家乡,回到家之后陈善文经常给同乡的人治病,并且专心研究医术。一次村里有人身中枪伤,眼看危在旦夕,此时陈善文赶来,在了解完症状之后随即开出一副草药,没多久伤者就痊愈了,这之后陈善文被当地人成为神医。

 

之后陈善文用自己的医术治好了许多身中枪伤的伤者,这也让陈善文的名气越来越高。看着来找自己的伤员越来越多,陈善文内心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置办一家药厂,专门生产正骨水。

 

凭借陈善文出色的经营,药厂的收益越来越高,但是陈善文觉得这些还不够,因为陈善文从小就想当官出人头地,思来想去他决定加入当地的土匪部队,并且得到了很高的官职,一时威风的陈善文在这期间忘记了自己的救人的初心。

 

后来到了1950年,解放军来到广西进行解放,恰巧碰到了陈善文和土匪部队在为非作歹,随即解放军出手将这些土匪消灭,其余的土匪则被抓了回去,陈善文就在其中。到了狱中之后陈善文才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

 

后来陈善文被判处死刑,在死刑前的一段时间里,陈善文潜心研究医术,希望在仅剩的时间里多为社会做些贡献。然而中央在后来下达了指示,那就是罪犯只要有一技之长并且想改过自新的话,可以根据情况让他将功赎罪。

 

陈善文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即决定将自己改良后的正骨水上交给国家。当领导得知陈善文的情况后,决定给他减刑,后来陈善文又研制出多种药物,这些药物后来还用在了抗美援朝的战场上。

 

之后陈善文得到了释放,并被安排到玉林制药厂担任厂长,至此之后陈善文一心向善,专心制药只为造福社会。1978年陈善文去世,享年91岁,这之后人们都无比怀念陈善文,感谢他为人们做出的贡献。让我们向陈善文致敬!#人物##历史#

2002年,广东东莞,一名女死刑犯在被执行死刑的当天,吃着人生最后一顿饭。此时的她因为双手被手铐铐住,一位与她关系不错的狱友,主动帮助给她喂食,不知这顿饭吃在嘴里是什么滋味。

吃完饭,女犯又向狱方提出一个要求,希望能够给自己涂一下指甲油,她想漂漂亮亮的离开这个世界,最后一位年轻漂亮的女狱警,将自己的指甲油给了她。

听来的故事

吃饺子不蘸醋,误入狱一年。

一广东人去内蒙办事,晚餐在一家饭店点了盘饺子,因口味淡,就没用醋和酱油,干吃。

隔壁一桌是当地看守所几个人在吃饭,酒酣之际,其中一位据说是领导,起身上厕所,回来看见广东人在干吃饺子,就随口问了句,“你这人吃饺子怎不醮醋啊?”广东人事办得不顺,也没好心情,“我醮不醮醋和你有关吗?”

就这么回了一句。

这领导也就回桌了,但心里有气呀,被那几个下属发现了,就问怎么啦?这领导就把刚才的事说了下。

一位下属就说,“小事,找理由把他提回去,关一夜,给点教训,明早放了,给领导出一下气。”

领导也没吱声,那就是首肯了。

几个下属找了个理由,把广东人带回看守所交给狱警。

狱警问“犯啥事进来的?”

“我吃饺子没蘸醋”广东人老实答道。

“进来了还不老实,”狱警甩了广东人两巴掌,就把他扔号子去了。

进去后,牢头也问“啥事进来的呀?”

“吃饺子没蘸醋,”广东人又答道。

结果,牢头认为他不老实,又叫几个犯人揍了他一顿。

第二天,一夜宿醉的领导把这事忘了,下面狱警见是领导带回的犯人,领导又没发话,也就没问,那就继续关着吧。

关了一年,中间也有提审,广东人坚持说是,吃饺子没蘸醋进来的,审查人员认为此人可能精神有问题,也就没继续过问。

转机是监狱清查工作,上面发现多了个犯人,在细致盘问下,才水落石出。

然后做工作,赔广东人一定的钱财,就让此事尘封,谁也不许提了。

广东人关怕了,就答应了,一手接钱,就被放了出来。

出来以后,广东人就把这看守所给告了,这事才得以流传。

1986年,53岁的“上海女首富”吴胜明,因走私被判死缓。入狱后,丈夫带着保姆和积蓄离开,唯一的女儿喝农药去世,就在人人都以为她会在狱中凄凉死去时,坚韧顽强的她,却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吴胜明原名叫吴如英,1933年出生在浙江省嵊州市的一个经商的家庭,由于良好的风俗传统,浙江有着中国最多的商人,他们天生似乎只有一件事情要去做,那就是经商。

吴胜明的家也是如此,家族世代经商,经济条件非常的好,不过,吴胜明虽然不愁吃穿,但在这样情况复杂的家庭中生活,她未必过得幸福。

吴胜明的母亲,在她年仅两岁时,便离开了这个家,只因她的父亲,流连于烟花柳巷,风流成性,对于父亲的行为,母亲也曾多番劝导,可父亲却屡教不改、执迷不悟。

无奈之下,她的母亲愤然离开了这个家,后来改嫁到了台湾,自那之后,吴胜明的生活里便也没有了母亲,而父亲也没有悔过,反而肆无忌惮的过起了纸醉金迷的生活。

小小的吴胜明便和祖父母一起生活,她很早就开始独立,并不经常与同龄人出去玩,而是看着大人们做生意,在耳濡目染之下,吴胜明也学会了很多商场里的道道,这也为她日后在生意的疆场屡战屡胜奠定了基础。

吴胜明十六岁时,家里人给她安排订婚,生性独立要强的她便离家出走,开始在外面闯荡,独自离家后,她来到上海后,给自己改名叫吴胜明,寓意“今天一定会胜过明天,明天一定会更好”。

29岁时,吴明胜遇见了比自己小5岁的张思源,她不顾两人年龄的差距,毅然绝然地嫁给了他,但由于吴明胜身体原因,婚后一直很难怀孕,一直到她42岁时,两人才生下一女,取名张艳。

吴胜明很爱这个来之不易的孩子,她为了能给孩子更好的生活,趁着改革开放,她倾尽所有的积蓄,开了一家公司,名字叫爱艳商贸公司。

凭借出色的经商才华,她从广东等地进货,批发到西宁、郑州等地赚差价,几年的时间积累了上千万元资产,有人说,当时的吴胜明,很可能是上海首富!

此时的吴胜明可谓是风光无限,成了商界里响当当的风云人物,只可惜,风光并没有维持太久,因为人的欲望是填不满的黑洞,伴随着公司账面上,数字不断上升的还有吴胜明越来越大的胆量和投资期望值。

1985年,有人通过关系给她弄到了48辆高档进口轿车,为逃避关税,她把车子在国外拆分后再进口组装卖出,光这一笔就非法获利几百万。

正义也许会迟到,但却绝不会缺席,54岁的吴胜明,终于还是露出了破绽,最终被警方强势击破,她从女首富一下子成了阶下囚。

可是入狱的吴胜明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丈夫竟然落井下石,直接给她寄来了离婚申请书,而最狗血的是,丈夫的新“相好”,是家里的保姆。

更令人气愤而无语的是,丈夫张思源作为父亲,在另觅新欢后,直接把亲生女儿送到了乡下寄养,自己则和相好的过小日子去了!

这还不是最令吴胜明打击最大的事情——她的女儿在16岁生日那天,无意中知晓了母亲被判无期的事实,正处于青春期的女儿顿感绝望与无助,选择了自杀。

接连的打击令昔日的商界巾帼深感绝望,吴胜明曾在一次访谈中谈道:“我尝试过自杀,希望去找我的女儿,但是,被狱警救下了”

后来,家里人给她送来了女儿留下的遗书:“妈妈,你是个有本事的人,希望你从牢里出来后,不要再做伤天害理的事,而是去帮助那些像你一样没有儿女的老人,帮助那些像我一样失去父母之爱的孤儿。”

正是因为女儿的这封遗书,让吴胜明又重燃生的希望,她在狱中积极改造,经过几次减刑,最终在71一岁时离开了监狱。

出狱后,她就像几十年前第一次从家里逃到上海一样,再次一无所有,可她并没有被打倒,而是选择再次创业。

虽然在狱中生活了多年,但她并没有与时代脱轨,她的创业理念依旧适应于当下这个社会,她先后创办了多家公司,几年时间她又成为了千万富翁。

富起来的吴胜明没有忘记女儿的遗愿,她办了一家养老院,她在忙着事业的同时,也热心做公益,帮助那些生病的穷苦孩子,吴胜明带着对女儿的思念,充实地活在当下。

如果这世上有天堂,等到和女儿相见的那一天,她能骄傲地告诉女儿,她记得并且实现了女儿的心愿。

来人间这一趟,吴胜明尝尽各种艰辛,始终不曾放弃努力,命运就像弹簧,你强大了,才能主宰人生,不然就被命运主宰。

有人说,原生家庭会影响人一生的性格,而性格又决定了人一生的命运,吴胜明承习了家族天生的经商才能,不完整的家庭又让她养成了倔强而不肯认输的性格。

这成就了她曾经的辉煌,但也因此把她从天堂拉进了地狱,她从小缺失母爱,所以想把最好的都送给女儿,但一切美好的愿望倘若被贪欲主宰,就会演变成悲剧。

吴胜明这一生都没停止过折腾,过去她是为反抗命运、为挣钱、为给女儿更好的生活在折腾,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大悲大喜之后终于看淡了一切。

现在她还是在折腾,却是为了完成女儿的遗愿,为了传播更多的爱和帮助在折腾。

1997年,“乌鸦”张耀扬开着400w的豪车出门时,却被人故意刮花,他很无奈,只能低调的,换了辆180w的自行车。

提起张耀扬,就会想起《古惑仔3》中的反派“乌鸦”,真的坏的让人牙痒痒。

但他的前半生,却吃了很多苦。

1963年,张耀扬出生香港,祖籍广东,家中兄妹7人,为了生活,他很早就辍学打工,一开始是工人,后来,转行做了模特。

因为身高181,外形帅气,张耀扬在模特圈,混的风生水起。

一次偶然的机会,林岭东在杂志中看到他,邀请他出演《监狱风云》。

1987年,张耀扬凭借《监狱风云》里的狱警“杀人雄”,提名了第七届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开始了自己的反派演艺之路。

《龙虎风云》中的“乔警官”,《学校风云》中的“潇洒哥”,都让人印象深刻。

1996年,刘伟强拍摄《古惑仔3》时,选中了张耀扬出演反派“乌鸦”,剧中有个镜头,一开始,张耀扬死活不愿拍。

那就是,砸坏关公像,然后大喊:拜你有什么p用?

当时在香港,大多数人都注重风水,很敬重关二爷,关公作为武圣人、义薄云天,是正义的象征,摔碎关公像就是大逆不道。

即使是拍电影,张耀扬也不愿意拍这个镜头。

刘伟强发动很多人来劝他,甚至给他发了6万6的红包,张耀扬才勉强接下,没想到,电影播出,这个镜头也惹怒了不少年轻人。

有一次,张耀扬开着400万的豪车出门,却被某些年轻人盯上了。

他们趁着张耀扬不故意,在他的车上,划了很长一条划痕,张耀扬很生气,却也无可奈何,毕竟,这不是他第一次遇到这事。

没多久,他就不开车了,换了辆180w的自行车。

那时,张耀扬处于事业巅峰,车子比较多。

这辆自行车,也算自行车中的“保时捷”,不仅可以跑公路,还能爬山路。

张耀扬就经常约着圈内好友,一起去爬山。

可惜,这种潇洒的日子,并没有维持多久。

砸完关公像,张耀扬一直觉得内心不安,他花了10万块去重塑金身,又选择吃斋祷告,但身体却越来越差,不得已,退出娱乐圈。

张耀扬说:“我很讨厌“乌鸦”这个角色,没想到,人可以这么坏。”

但正是这个角色,让观众记住他20年。

2008年,张耀扬在老家买下一家农场,开始低调生活,偶尔出来参加商演。

如今,张耀扬已经58岁,却满头白发,甚至胡子都白了,他却依旧没结婚,不过,他有个稳定女友,可能过几年,会结婚。

最近,有网友曝光张耀扬的近照,视频中,张耀扬搂着一个同龄美女,两人在开心唱歌。

岁月真的是把杀猪刀,都快认不出来了。

不过,可以看出来,张耀扬现在的日子很开心,有人说他越老看着越慈祥,我不觉得,你们觉得呢?[机智]

#八卦手册#

1928年,即将被行刑的“假夫妻”周文雍和陈铁军,提出让刽子手给他们拍张结婚照,并在刑场上举行婚礼。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紧接着,广州也发生了“四·一五”事变,湿闷的空气中弥漫着血腥的味道。

在这种恐怖氛围下,遭到严重破坏的中共广东区委被迫转入地下。身为区委工委委员、工人纠察队总队长的周文雍,早就上了敌人的黑名单被大力通缉,朝不保夕。

危急关头,周文雍没有选择蛰伏或者退缩,反而临危受命,担任了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部长,负责联系广州市各工会党支部的工作,暗地里积蓄革命力量。

然而,身为“黑户”的他租房却成了棘手的难题。他急需要一位革命“妻子”与他一起掩人耳目,用假身份顺理成章地租房,并以家庭形式掩护党的秘密机关。

此时,一位“铁心跟着共产党走”的23岁女青年陈铁军进入了党组织视线。不久,广州拱日路上搬来了一对年轻的华侨夫妇,他们就是“新婚燕尔”的周文雍和陈铁军。

在这个精心伪装的新家里,两人默契地把失散的革命同志又重新聚拢起来,各级党组织不断恢复,各秘密联络点和交通线也很快重建和串联起来。

可由于活动的频繁,身为领导者的周文雍还是被敌人注意,逮捕入狱。为了营救自己的“丈夫”,陈铁军深入虎穴,以送饭的名义来到监狱。

她在给周文雍送来的炒饭里,特意加入了大量的辣椒,并趁狱警不注意时叮嘱周文雍吃完后,千万不能喝水。心领神会的周文雍照办,故意让广州的湿热把自己逼得高烧不退。

周文雍痛苦地呻吟、打滚、说胡话,眼看就不行了。这时早就被陈铁军收买的狱医,证明周文雍患有严重的传染病,必须外出隔离治疗。

监狱长迫于群情激愤,又担心传染病在狱中蔓延而难辞其咎,只好同意让周文雍外出就医。陈铁军利用警卫换班之际里应外合,在敌人眼皮子底下救下了周文雍。

回到家后,陈铁军对周文雍悉心照料,他的身体也逐渐恢复。朝夕相处下,看着陈铁军忙碌的身影和拯救自己时的有勇有谋,周文雍深受感动,一种情感也在不断升温,而陈铁军也何尝不是?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现在还不是儿女情长的时候,面对敌人的步步紧逼,中共广东省委决定发动广州起义,由斗争经验丰富的周文雍担任工人赤卫队总指挥,与敌正面抗争。

起义进行得出乎意料的顺利,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城市苏维埃政权诞生了。第二天,还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共产党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巨大的危机正迅速向他们袭来。

广州周围的国民党军队,勾结英美日法等各种反革命力量,开始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起反扑。为了保住来之不易的革命成果,周文雍带领大家与来势汹汹的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可众寡悬殊,武器也处于劣势,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迅速夭折。周文雍在杀出一条血路后,和陈铁军一起迅速掩藏、转移和烧毁有关起义的文件和物品,然后乔装撤至香港。

重新掌握城市的反动派为了斩草除根,出动了无数的军警对共产党人展开大肆围捕。各级党组织和地下交通线再次遭遇重创,岌岌可危之时,周文雍再次挺身而出,重返广州。

而他回来的消息,却被叛徒出卖给了敌人。蒙在鼓里的周文雍和陈铁军一同被敌人抓获,双双入狱。为了套出两人身上的秘密,兽性大发的敌人对两人进行了各种惨无人道的折磨。

面对敌人灌辣椒水、坐老虎凳、竹签钉指心等一系列惨绝人寰的酷刑,两人始终坚贞不屈、毫不动摇,没有透露党的半点秘密。黔驴技穷的敌人无计可施,只得判处两人死刑。

刑场上,周文雍与陈铁军虽然遍体鳞伤,步履蹒跚,但神态自若,目光坚定。他们在共同革命斗争中产生了爱情,但为了革命事业,只能将这份情感深深埋藏在心底。

在这个为党的事业献身的最后时刻,两人坚信革命终将胜利,两人为了革命事业死而无憾。但周文雍决定给和他一起赴死的陈铁军一个交代,一个浪漫。

面对举枪的刽子手,周文雍向他们提出了最后的要求,希望自己能跟陈铁军拍一张结婚照,他决定将这份生死相依的爱情公之于众,让血腥的刑场成为他们甜蜜的婚礼礼堂。

敌人同意了这一要求后,两人相视一笑,并互相替对方整理了一下仪表,丝毫没有临死前的慌张,尤其是陈铁军还流露出一丝被当众求婚的娇羞。

最终,面对死亡,伤痕累累的两人留下了最后的照片。伴着枪声,深情款款的两人化身梁祝蹁跹而去。他们的婚姻也永葆青春,永远都是为了革命事业共同奋斗的1928年!

两人牺牲后的第二天,他们在铁窗下相依而立的照片被登在了报纸上,照片旁含情脉脉地写着:“我们俩过去在一块工作,一直没结婚。现在,我们宣布举行婚礼。”

新中国成立后,两人的老朋友周总理对他们的刑场绝恋念念不忘,称之为“最纯洁最高尚的爱情”。为了让人民永远记住他们,他号召影视创作者将之呈现出来,最终有了感人肺腑的电影《刑场上的婚礼》。

我是@好史不死 ,专注分享教科书上看不到的历史掌故,喜欢就关注我吧~[来看我][来看我][来看我][来看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261056/
1
上一篇安徽公务员考试书籍(公务员考试相关书籍)
下一篇 上海烟草和公务员(公务员和烟草公司)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