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很多人愤懑地说,当年要是不考英语,一定能考上北大清华等等。
不过,猫骑兔子敢保证如果他们当年考上了北大清华,现在八成还是在送快递、卖保险或者拍小视频糊口。
道理很简单:
假定国家不再把英语作为高考必考科目,而是由各高校根据本校学科专业设置等实际情况自主决定那些学科专业的录取需要某种外语,那些不需要。事实上,一些国家的高考就是这么设计的。
一般来说,可能除了中国历史、中国文学及马哲等部分文科专业,其他专业尤其理工、金融类甚至包括哲学专业都需要某种外语;另一个事实是,当今乃至将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国内大中型企业和高薪职位招聘,绝大多数都需要外语。而诸如历史、文学等专业基本上毕业就等于失业。这是由我们现阶段的国情决定的,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无法发生根本性改变。
我们现在来看,你下铺的兄弟还没毕业就收到了很多家大公司的入职通知书,每天穿着体面的衣服坐,坐在豪华的办公室里每个月赚1万以上;而你每天的工作就是找工作。这些不学外语专业的毕业生也可以考公务员或者教师等职业,但是在同等条件下,你室友会一门外语,你认为单位会录取谁,你的心里会平衡吗?
因此,即使你毕业于清华北大,如果不会外语,多数高薪体面的职业你连同等就业竞争的基本条件都没有,只能等比你会得多的同学从高到低挑完了,剩下的才能轮到你,这时差不多也只有快递或者卖保险了。
当然,如果你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幸运儿,那又是另一码事儿了。而如果不是,那劝你还是不要被外语无用论的地沟油蒙了心,踏踏实实地学习包括外语在內一切对你有用的知识,这里的"有用"主要指能增加你求职含金量,至于以后工作中是否用得到那就两说了。[机智]
最近两周都在考试,先是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招聘考试,公务员考试,后有全市高三模拟考试,高一高二月考。现在逢进必考,考试成了常态,上至一个政党,下至普通老百姓,无不在赶考,我们都是赶考人,赶考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