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河北出版社的教材
#邯郸头条# 2021年下半年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目录
【以融合教育育时代英才】“双减”如何减量提质?河北省保定市第十七中学(以下简称“十七中”)基于问题、目标和结果三个导向,以“减”促教,以“减”助学,以“课堂提质、作业减量、托管创优”为核心问题,顶层设计、立体规划,推出完备的“双减”方案。
十七中始建于1906年,作为保定市基础教育的窗口校,“让每一个孩子享受高品质教育”一直是这所百年名校的核心价值追求。
十七中“双减”方案涵盖校园文化、管理、课程、课堂、教师、教研、共育等多个维度,通过“双减”,实现学校现代化治理体系迭代,推动学校高质量育人体系升级。
升级成长型素养课堂
为“双减”赋能
让课堂成为教育主阵地,是“双减”落地的核心。而课堂主阵地的关键是教师。
十七中以问题为教研导向,发挥教师发展中心、教研组、备课组、名师工作室的作用,通过专家讲座、课堂观摩、课例展示研讨、课题行动研究、同伴互助分享等活动,形成了“导—做—研—思—导”闭环行动研究体系。教师研磨大单元教学设计,立足教材单元大观念、大主题,实现大任务、大思维、大设计的单元整体教学。
教师运用新理念,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组织合作式、探究式、项目式学习活动,精心打造成长型素养课堂。
青年教师段沣城把“一次函数的应用”数学课堂搬到了物理实验室,在物理实验问题情境中实现数学学科的深度学习,这样的课例是学校的常态。
“双减”让学校课堂成功蝶变,教师从“教的专家”走向“学习行为设计者”,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走向“学习的主动探究者”。
“作品化”“超市化”作业
为“双减”增效
作业是对学习效果的检验。“双减”之下,十七中提出“让作业成为作品”的目标,让教师心中有课标、眼里有学生、问题有情境,精心设计高质量作业。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时间管理、阅读审题、知识理解、内化应用等方面养成良好习惯,在多元化作业评价和展示中提升热爱尊重作业、认真对待作业、专心书写作业的良好学习态度。
鼓励学生作业表达、呈现的多元与创新,让图、文、声、影成为作业形式。比如“2022年北京冬奥会”主题项目式作业,学生通过两周时间查阅资料、请教专家、师生研究,作业以面向全校师生举办的中英双语冬奥知识跨学科大讲堂和学生自主设计的中、英、韩、日、法、德、西班牙7种语言演绎的十七中冬奥校园宣传片《一起向未来》两种形式呈现出来。
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学校开设“作业超市”为学生提供基础巩固类、强化提升类、兴趣特长类、项目探究类等不同类别的学习和活动内容。学生在完成基础作业后,自主自愿,各取所需,选择“超市”作业,并由教师单独批阅指导。
“作业超市”让学生依据个人需要,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夯实学科核心知识、培养关键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及特长。
重构融合式服务课程
为“双减”增值
“双减”之下,十七中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学生全面发展,以“五育”为核心,将原有课程体系升级重构,打造“五育融合”课程生态体系。
学校根据学生及家长的多样化需求,充分发挥学校特色和资源优势,设置了“课后服务选修课程”,有阳光体育课程、艺术修养课程、科技实验课程、美育文化课程和劳动、社会调研等综合拓展课程及国际财商课程。
建立“学院导师制”,有致力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科技人才培养的 “少年工程学院”,有培养多语种人才的“国际语言学院”,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春霖书院”。
多元课程服务学生立体成长,“有温度、有宽度、有力度”,实现“课堂专心、作业静心、活动悦心、食堂舒心、操场开心、家长放心”。
十七中还致力于积极探索校园家长讲堂、家庭亲子会议等家校共育模式,充分实现教育价值。
近几年,学校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全国中学生志愿服务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全国家校共育创新实验校”等称号。
聚焦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保定市成立“保定市第十七中学教育集团”,以传递十七中的管理理念和育人模式。
“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校训,“从这里走向世界”的办学理念,“善美教育、自主管理、多元课程、全面发展”的办学特色,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现代素养”和“十七中气质”的优秀人才的办学目标,新时代学校“融文化”的课程体系,“五育融合”的幸福新校园……面向未来,保定市第十七中学正以不断发展的高品质、多元化育人体系,创造着“适合每一个孩子发展的高品质教育”。
为什么好学校到河北省就玩完,这是为什么?应该说,还有一所好学校,从天津搬走,现在毁的差不多了。这就是河北大学当时的学术地位,“1961年,由陆定一同志主持,要求编写中国的教育学教材。当时全国有五所高等学校教育系参加,河北大学教育系有幸参加了这次教育学的编写工作”。如果,当年搞双一流,这五所大学的教育学,都应该是A类。
记忆深处的小学语文第一册。
1974年春天,不满六周岁的我,因为去村里小学玩,被老师用一根铅笔领进了教室。此时,开学已经一个星期多了。
因为我去得晚,没能领到课本,家里让我暂时用比我高一年级姐姐的旧书。不过她们那年用的是北京市教材,老师说还是跟现在的河北省教材有点不一样,等她去公社校区开会,看看还有没有课本。家里执意让我用姐姐的旧书,说一个破一年级,用啥书不行啊,我闹了好几天,才同意让我买新课本。
那时就两本书,《语文》和《算术》。
后来,老师从校区给我领了一套新课本,新课本一闻,还有香味呢!
语文一开始就是拼音,都是刚入学的“野孩子”,有的“惯孩子”还没断奶呢,上课还做不到集中精力,所以,一开始讲课很慢,我这晚入学一周多的,也很快就追上了进度。学了拼音后,还有几节是简单的拼音识字,之后才是正式的课文。
虽然将近四十年了,我还能记得一开始的课文,都是一两句话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你们是新中国的少年儿童。
小学生,放学了,一边走,一边唱。
以上是两篇课文。
第一册最后的课文稍微长一点,我就记得两句了
六月里,麦子黄,公社社员收麦忙。
学了这篇课文,就升二年级了。
那时的书,很薄、也很少。
那时的孩子,也没啥作业,放学了就得去地里割草、拾柴火。那时的我,特别想让老师留作业。可是,用石板石笔学习的孩子,老师不给留啥作业,有时留一点儿,几分钟就写完了。
#春日生活打卡季#【书写经典】网络展第689期,书写刘长卿(唐)《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经典需要传承,文化需要弘扬,书法和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自信需要从点滴做起,将古诗词通过书法的形式予以表现,希望给诗词、书法爱好者,尤其是给青少年爱好者,提供一些借鉴,进一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特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爱好者和诗词爱好者,共同开展【书写经典】网络展览活动。(经与各位老师协商沟通,《书写经典》网络展全部作品公开售藏,每幅作品100润格,有意收藏者请联系小编。)
#书写经典网络展##郝人读诗词##郝乙书法##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书写经典】网络展第689期,书写刘长卿(唐)《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原文: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今日龙钟人共弃,愧君犹遣慎风波。”
释文:
多年沦落的生涯,谁知竟得到天子的厚恩。世间万事我都已参破,只想学醉饮狂歌的古人。江上的月色分外清明,胡雁从夜空飞掠而过。秋风吹起,淮南已树木凋尽,楚地山头的落叶想必更多。且喜暂时可以寄身的地方,在那沧海近旁。对着明镜来回照影,萧萧白发徒然地令人心伤。如今你们同我都已经老去,都一样是这般步履龙钟。你们还叮嘱我要留意风波险恶,真叫我深深惭愧无限感动。
作者介绍:
刘长(zhǎng)卿,生于公元718年,卒于公元790年,字文房,祖籍宣城,家居洛阳 。唐朝时期大臣、诗人、儒客大家。
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本期参加书写者:郝乙(河北石家庄、1974年)、陈永强(广东惠州、1973年)、姚淑芳(湖南邵阳、1965年)、李少波(山东青岛、1967年)、刘国华(湖南岳阳、1945年)、陈长水(河南郑州、1945年)、杨聚杰(河南洛阳、1962年)。
#衡水头条#《特别支部》一书发行!
由河北省作家协会员、河北省影视家协会会员高宏然和河北省安平县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建抓创作的巜特别支部》一书已发行。
该书再现了中共笫一个农村党支部一安平县台城党支部的诞生过程。图文并茂,生动真实,是一部学习革命史不可多的好教材!
一位河北的化学老师发文,称初高中教材的衔接确实存在问题,比如电解质、电离、酸碱盐的概念、分类、命名以及通性等知识,以前初中全一册课本时是有初步讲解的,改成上下册后却没了。但高中课本当中,是默认为学生学过,所以只是一带而过,这么多基础知识一下子压到高中,造成了学习上的壁垒,提升了学习的难度。#教育听我说# #头号周刊#
河北省艺术考级教材《硬笔书法》上册(1-6年级),“常见偏旁部首书写训练”例字练习展示:✍ 1.左偏旁 2.右偏旁 3.字头 4.字底 5.字框共78个字!!
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加油!坚持自律!@志航书法图文品生活
最近这个话题吵得比较热。我看了一下回复,说是“斯人”的比较多,说是“是人”的也有,但主要是河北。
人大教育出版社出了声明,说是从头到尾都是“是人”。
我想这是教材版本的问题。
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学这篇文章的时候,老师就强调了,是“是人”,不是“斯人”,千万不要搞错。但问题是,我们后来遇到的所有的改错字的题目,有这句话的基本都是“斯人”。当时我还很纳闷,怎么就没有一个对的?
现在看来,应该是教材版本的问题。应该是某个出版社的教材是是人,而且目前看来主要集中在河北。其他省市大多用的是“斯人”。
这个事情应该和曼德拉效应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