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上平时给学生补课,一年躺平有50万了,如果补课积极一点,一年将近100万了//@里下巴人:30万才勉强度日,初中教师哭穷哭出新高度! 浙江初中教师996一年就30万,勉强度日,比不上互联网大佬们! 感觉教师喜欢哭穷(和公务员对比)。贫困地区教师哭穷,咱理解也支持。30万哭穷就过分了!教师公积金和养老缴存高,赶上大厂50万,再考虑到稳定性完全是碾压! 我一向认为稳定工作就不应高薪,30万明显偏高,应该砍到20万,也不会有几个辞职的!
里下巴人30万才勉强度日,初中教师哭穷哭出新高度! 浙江初中教师996一年就30万,勉强度日,比不上互联网大佬们! 感觉教师喜欢哭穷(和公务员对比)。贫困地区教师哭穷,咱理解也支持。30万哭穷就过分了!教师公积金和养老缴存高,赶上大厂50万,再考虑到稳定性完全是碾压!
你不用操心了,假如仅靠思考就能搞清人均收入,那每个地方都不会有穷人,你也同样如此,早就是一个富翁了。我们村里有一块宅基地投标,村书记也看好这块宅基地,也参与投标,以为稳操胜券,谁知被一个曾经是村里最穷的村民以最高价投得。后来人们才知道他在邻县市的县城做生果生意,不仅在县城里买了两套房,还买起了宝马豪车,所以,浙江虽然民营企业很多,但本地人很少去企业里纯粹打工,真正靠企业里务工的收入是难以致富的,务工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应该是很低的,再给你一个直观的对比,在浙江月工资过万的公务员,不要说在城镇,就是在农村,也只能算是中等偏下的生活水平。因此,浙江假如不是被1600多万外来人口拉低了人均收入,浙江本地人的人均收入还不止这个数。
你不用操心了,假如仅靠思考就能搞清人均收入,那每个地方都不会有穷人,你也同样如此,早就是一个富翁了。我们村里有一块宅基地投标,村书记也看好这块宅基地,也参与投标,以为稳操胜券,谁知被一个曾经是村里最穷的村民以最高价投得。后来人们才知道他在邻县市的县城做生果生意,不仅在县城里买了两套房,还买起了宝马豪车,所以,浙江虽然民营企业很多,但本地人很少去企业里纯粹打工,真正靠企业里务工的收入是难以致富的,务工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应该是很低的,再给你一个直观的对比,在浙江月工资过万的公务员,不要说在城镇,就是在农村,也只能算是中等偏下的生活水平。因此,浙江假如不是被1600多万外来人口拉底了人均收入,浙江本地人的人均收入还不止这个数。
我上大学的时候,接待过一批来访问的日本大学生。我很好奇地问他们:日本年轻人不是都戴着眼镜,拼命学习的吗?为什么你们看起来这么时尚?
日本同学哈哈大笑回答:你说的是我们上一辈人。
后来经常深入交流我才知道,他们的父辈确实是拼命学习,拼命加班,埋头苦干的那种人。但是到了他们这一代,生活水平已经极大改善了,年轻人不用再辛苦地加班,而是有更多的条件去追求时尚潮流。
而我还是在用固有的观念看待别人,这就是现代版的刻舟求剑。
无独有偶,我的一个同事是浙江温州人,他是一所著名工科院校毕业的。
我问他:你们浙江人不是都会做生意吗?那你们家有几个做生意的?同事说:我们家就我一个不做生意。小时候老师总说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你们不好好学习,长大找不到工作。等长大以后参加同学聚会,那些成绩不好的都开奔驰宝马来,我只能走路来。
后来接触了几个年轻的浙江同事,他们居然说,同学里面很多人都去考公务员,只有他们这些考不上的才出来找工作。
我听了大吃一惊,浙江人怎么也考公务员了?年轻同事说:这有啥的?浙江人考公务员的多了去了,只是你不知道。
后来聊得多了,我才知道,即便是浙江的老板,也希望孩子考公务员。
因为这几年疫情,很多实业都倒闭了,没倒闭的也在苦苦支撑。老一辈也想通了,何必让孩子跟着吃苦,不如找一个稳定有保障的工作。
有的家庭有好几个孩子,老人就想各行各业都发展几个,有的从商,有的从政。
浙江人过去做生意做得好,是因为本身浙江过去就有经商的民间传统。再加上浙江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客观环境,如果不做生意,不搏一把,就没有更好的出路。
现在不同了,浙江已经是全国前几名的富裕省份,年轻一代不用再像老一辈那样艰苦奋斗,有更好的条件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