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呢?人民的名义只有一个侯亮平,已经让观众反感了。实际上观众反感的不是侯亮平太完美,而是现实中侯亮平太少。大多数侯亮平不是上不去,就是靠老婆上去。他们不愿意同流合污,注定要么被当枪,要么被边缘。
而县委大院全是侯亮平,陈海。如果全是这种人,经济还发展不上去?
这部剧写的非常真实,这是公务员眼中的自己,群众全是反派。一部把群众当反派的电视剧,还想让群众叫好?我们也能看到当官的怎么看百姓的。自己是清正廉洁的好干部,带着优越感看一群刁民,疑惑,怎么刁民就不认同呢?
不是人民爱看反腐,是只有写反腐的时候,才能还原真实的官场。只有当反面的时候,才能还原人物。现实中,祁同伟们还过的悠哉悠哉的。只要不牵扯政治斗争,人家过的好着呢。
人民的名义才是真正的站在人民视角。
李少莉这点小事,不该这样大做反面文章。如果全国的公务员有百分之五比得她,那老百姓就太幸福了。
辣笔班长最美公务员李少莉,将成为女同胞的一面镜子,有望载入“史册”
《论语》9.25.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从正反两方面告诫人在修养方面重点注意什么。
意思本来很明了,但“毋友不如己者”太过势利,也无法执行(大家都这么想,谁还交得到朋友),引起了不少不同意见。
孟子的弟子咸丘蒙曾问孟子,《诗》里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那舜的父亲瞽瞍是不是舜的臣子呢?孟子说,《诗》不能这么理解。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公务员抱怨工作太多,导致他没时间奉养父母。这几句诗是那人的牢骚话,意思是说什么事他都有份。读《诗》不能死钻字眼,要以意逆志。
《论语》里,很多人向孔子问仁问孝问君子,但因为针对的是不同的人,孔子每次回答都不一样。这条语段是不是针对特定的人呢?假设有一个公子哥,整天被一群狐朋狗友(类似西门大官人的十兄弟)当成冤大头,到处吃喝玩乐。如此劝他,也不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