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公司里几乎没有50岁以上的同事,那50岁以上的人都去哪了呢?
相信大家一定会对这个话题有所耳闻,那就是除了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里还有一些50岁以上的人,大城市其他企业里,基本看不到年龄比较大的员工。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大部分情况下,这些人等不到到50岁就被裁掉了,现在企业年龄天花板是35岁,过了35岁被裁员比例迅速增加,哪怕能力再强精力再旺盛也没用,很少有人能坚持到50岁。
不过这也会让人有一个新的疑问,如果35岁就是企业职业年龄天花板,那为什么专家们还要鼓励人们贷款30年买房子呢?这不明显让人压力更大,降低自己生活水平嘛?如果房价一直增加也还好,算是一笔投资,如果房价不快速上涨,那买房的意义何在?
当然了,这种矛盾还有很多,如果公司里见不到50岁以上的老员工,那为什么国家还要延迟退休?企业都不愿意雇佣35岁以上的人了,50岁以上更是绝迹,那延迟退休多出来的年份,难道就是让人自己用积蓄来填?
不过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50岁的上海人、深圳人财富都相对自由了,那谁还要上班?所以都辞职去享受生活了,你认为呢?
致谢
2023-01-21
今天是大年三十,《今日头条》大数据告诉我,去年三个月来,我的文章的读者男女比例为59.40:40.60;
读者前十位的省市分别是:广东、山东、江苏、辽宁、上海、河北、湖北、四川、河南和浙江; 南方5个省,北方5个省;北京和陕西读者分别位于第十一位和第十二位。
单篇文章最高阅读量为近12万人次;
读者年龄比为:50岁以上的为75%、41岁至50岁的为8%、31岁至40岁的为12%、24岁至30岁的为4%、其余是23岁以下的;
结交的笔友最大年龄为87岁、大夫,最小年龄为6岁,笔友里有部队作家、退役或离休军人、中央媒体记者、国有大型企业管理或文创人员、自由职业者、大学、中学和小学教师、飞行机务人员、高铁乘务员,程序员、翻译、基层公务员、医护人员、职业作家、画家、摄影师、诗人、海外华人等。
是各位笔友的关注和纠错(纠错的还有我所在行业写作协会的战友们)让我借助于今日头条这个平台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准。思想交流与沟通是人精神不猥琐的关键,是与时俱进之利器。兔年里,我将似兔一般紧随大地的步伐,为底层民众的利益发声,为中华文化传承作出个人努力。
谢谢诸位先生女士!
祝福各位并家人兔年走似兔!
版权所有 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