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部门联合发布!校外教培监管细则正式落地#
支持拥护“双减”政策,但,不支持也不赞成教育部对学科培训进行严厉的行政处罚。尤其是经营年限中所有收入全部罚没并罚款我是不支持也不赞成的。我的建议如下:
1.有需求才会有供给。中国说到底是一个“应试考试国家”,分数是人才选拔和淘汰的重要标准。对于这些能够决定孩子命运的考试中考,高考,研考,公考等,没有一个家长不重视。分数的高低将决定学生未来享受的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的不同。而学习又存在个体差异,有的孩子自我总结能力强,家庭学习氛围好,方法逻辑得当,学习习惯自律,可以不选择补课。但是还有很多孩子,需要校外机构的二次培养,解决孩子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兴趣以及家长爱莫能助不能辅导的难题。给予不同家庭选择的空间,比一刀切更有意义。
2.需求决定了供给。如果孩子和家长都没有校外文化课补习的需求和意愿,校外教培机构自然会被市场淘汰,而无需国家大动干戈。
3.国家限价,家长自由选择。堵不如疏,国家治理校外教培市场,是对资本渗透教育行业带来社会巨大焦虑的纠偏和纠正,这样的举措很多家长都是双手赞成的。本质上讲其实就是挤掉教培泡沫,提供等价优质的教培服务。可以设定上限价格,比如最高不得超过一课时50元(地区不同价格有差异),一课时可以按照45分钟,以及明确一次收取课包的上限等,规范教培市场收费价格和收费方式。
4.双减的政策是非常好的,但是要防止地方执行时发生行为畸变。参考韩国教培被取缔后又报复性反弹。
5.通过学习改变命运,仍旧是绝大多数孩子能够享受到的最公平的方式。如果全部教培文化课封禁,精英家庭的孩子受波及最小,因为有私教可以进行课堂外再深化的文化课提升。而普通家庭面对高昂费用的私教只能望而却步,会带来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icon,甚至会间接在未来将阶层锁死。
6.从事教培行业的很多老师,他们也在用自己的知识和勤劳为社会创造价值,把受教的和授教的列为被限制的和重罚的,是不应该的。学生和家长的选择应该得到尊重,教培行业的老师请尽量减少他们更多的失业。
7.2022年祖国鼓励人人终身学习,我们不可以背道而驰,越走越偏,偏离国家的初衷。
在亚洲众多国家中,不论是学业还是就业韩国是亚洲众多国家中,当之无愧的内卷之王,刚上高中的孩子一天只有不到5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孩子和家长之所以那么拼命,一个韩国妈妈说了一个让人动容的解释。
她说:我们韩国是一个小国,我们没有什么资源,所有的财富只能来自我们的大脑,所以我们投资孩子的教育,这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这是我看到的非常认真的一条留言,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建议了:
1、国家办几个教培机构的再就业招聘会专场吧,教培老师素质都挺高的,本科打底,女性为多,看看有什么办法下岗再就业,
2、或者政府开一些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班,让老师们转型,比如教高中生,给大学生补课,早教,素质课程,残障特殊教育,老年大学老师,教育主播博主,哪怕去电子厂拧螺丝也得给人家一个活路。
3、另外,很多老师从业多年,都过了考公考编的年龄了,教培老师抓成绩很厉害的,放宽考编年龄限制,让教培老师上岸,让学生不用去校外花钱就能听教培名师的课。
4、甚至可以定向招聘这些老师入编,派去偏远地区支教,编制留在城里,工资城里给发。
#教培江湖##双减培训机构何去何从#
本来是想考公务员没有考上,家人叫我去学校当老师吧,于是我去了培训机构,准备到时间在考编制,除了上课不会干其他事,来补课的基本都是想学的,不想学的神也没有办法教,又不能体罚,但是看到现在社会对老师的这种这种情况感觉老师不好干,社会地位低,没钱还要无偿加班。去培训机构的话除了备课讲课没有其他事,钱还多点,一样是教书,教的还是愿意学的学生,也不用无偿加班,除了那个编制没有但是说实话编制有那么重要吗?不就是不能随意开除吗?又不是'找不到工作,我最开始在58找培训机构时,用了一天就得到面试了,面试就直接讲了一节课,把证件交上去就OK了,上班后还有人来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