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级市人社局二级单位综合科。这个综合科确实很综合,办公室,党建,财务,政工都负责。
科室三个人。科长主要负责办公室和党建工作,上传下达,会议通知,收文发文,党员生活,单位大管家;老太太主要负责政工医保社保;我主要负责其余所有工作,因为老太太明年就退休了,现在医保社保也基本都是我在弄。
早上八点半上班,先给领导办公室烧壶开水,再扫扫地,接杯水,坐下差不多八点五十。整理一下报账单,开始付钱;汇总各种要上报的材料(工作总结,填表,县市区统计等等)。这一套下来就差不多小十一点了(工作量大的时候另说),摸一会鱼,研究研究中午吃啥,没啥想吃的就十一点四十左右提前二十分钟去食堂吃饭。
午休夏季两个半小时,冬季两个小时。打开折叠床睡一会。
下午看情况需不需要去银行,税务局,公积金中心。再就是每个月固定的工资表,各种社保的缴费表,报税等等。开了办公会的话,还要写会议纪要。一般忙到五点左右,整理一下,喝水玩会手机,五点半(夏季六点)拎包走人。

总的来说中规中矩,工作嘛,自己舒心就好,只要不想升官,那我就是一把手。
最近打算备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奖金一直不发算怎么回事。
热衷于考公务员问题新解
新冠高峰后,春节前,回了一趟老家——山东的一个能源为主业的百强县(县级市)。
五天参加了三次同学聚会,两场高中、一场大学校友。席间,大家颇多感慨,总体上没有怨天尤人,也就是大家过的都还不错,只是对当初二中(一中是重点)的教学质量有些不满,主要是老师水平不够,同时对大学期间没有学到真本领感觉遗憾。
观察下来,大部分同学都在体制内,包括政府机关、医院,还包括大型国企这样等级森严的单位。十五六个人当中,在民营企业的不到三分之一,而这几个人当中选择自己创业的只有一人。然而,这些在民企的,至今工作不太稳定,收入也不理想,而其中一个创业者,也在为了生存苦苦求索。

已经很清楚了:体制内过得更舒服。
所以,我们不要指责山东人热衷于考公务员了,人们为了生活,不得不做出现实的选择。
从这次的统计数字可以显示:国有企业和政府机关牢牢占据了经济的主体。
既然国企和政府成为了经济的主体,你让每年的大中专毕业生怎么选择?可以说没有选择,要么削尖脑袋进体制内,要么毕业即失业,要么远走他乡,去北上广深碰碰运气。
山东的问题,在全国各个省份都存在,热衷考公的问题,山东肯定不是最严重的,就算是公认的经济发达的苏浙沪地区,也是倾向于到体制内就业,只是进不了体制内,在体制外的选择相对于内地较多一些而已。
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就算是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国企的比重也是很高的,甚至是经济的主体。不要只看到阿里巴巴和娃哈哈这样的企业,电力、电信、水务,港口码头,百货商店,你给我说哪个不是国企?就是绿城这样做得赫赫有名的企业,最终不是也投入了国企(中交)的怀抱?

再看看广东。不错,华为、腾讯、平安,都是民营企业家搞出来的,可是中国就一个深圳,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建设起来的深圳。整个广东,出了深圳,几乎没有一个能称为发达城市,就连广州,也只是特别大而已。不信你去看看广东的乡镇,再看看苏南的乡镇,简直不是一个时代。再说了,华为的发展,有多少政府采购,也就是政府为了扶持它,投入了多少,有没有一个数字?这样的好运,别的民营企业家恐怕不会有第二人了吧?
客观来讲,造成现在的局面是有一定历史原因的。当时中国加入世贸,都说狼来了,所以就扶持了很多大企业,以抵抗外资入侵的浪潮,同时能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竞争力,至少在规模上。后来也确实做到了,几大行,两油,都排在了全球五百强的前面。但这反过来压制了民营企业,尤其中小企业的发展。
当然,民营企业自身也是有问题的,先天性的不足,看许皮带的恒大就知道了。
所以说,改变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才能解放生产力,让中国的经济,尤其是社会走向更为健康持久的发展道路。
对于广大的大中专毕业生而言,道理还是要搞清楚:企业才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有一门过硬的技术,要么找个工作,要么自己创业,才是正途。毕竟年轻是最好的资本。将来说不定风向会转过来——公务员不香了。
工资这种统计不科学,应分别统计,公务员丶教医丶上市公司丶事业单位、国企丶个企丶农业等分开统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