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远房大伯是从副县级领导干部上退下来的。现在退休金有15000多。他退休后的日子过得可谓是“丰富多彩”。(大伯是我大爷的儿子)
大伯有两个儿子。老大在县交警队,是名辅警,老二在我们市里上班,是一名小公务员。
大伯退休后每天就在家带带孙子,也会给老大一家补贴点生活费,老大比较困难,老二是公务员日子过得还行。
老大结过两次婚,生了两个儿子。大伯就帮他照顾两个孩子。
老大高中那会,没考上大学,就去交警队当了辅警。后来考了个专科毕业证后,想以后考个编制。
老大22岁的时候,也就是专科毕业的那一年,结婚了,老大媳妇是大伯朋友介绍的,大专学历,在专升本,也想考公务员。
在他们结婚的第六年,孩子5岁的时候,老大媳妇考上了公务员,而老大考了三次都没考上。觉得老大没出息的老大媳妇毅然决然选择了那一年离婚。

离婚后,孩子就跟着大伯了。大伯也曾经劝过,说每月给他们家庭补贴3千,老大媳妇不为所动,坚持闹离婚,后来听说是在外面有人了。
就这样,老大儿子就跟着大伯了。
一年后老大又结了婚,生了个儿子。大伯也把原来给老大在县城买的80平的小房子换成了120平的大房子,位置也比原来的好。
老大新媳妇就发话了,老大大儿子不能去他们新家,还是跟着大伯。但是,大伯的退休金不能只花在大孙子一个人身上,小孙子也得有份。
大伯生气地骂,我还不需要你们养老,你们就开始惦记我这点钱了。于是把老大的房贷停了。
本来老大的房贷是大伯在还,老大那点工资养活一家三口都有点困难,更不用说房贷车贷了。
被停了房贷的老大媳妇意识到,不能和摇钱树闹翻了。
于是,又是赔礼又是道歉的,把大伯和老大大儿子接到了他们的新房。

大伯也不计较,生活费该出就出,给两个孙子买东西从来不用老大出钱。老大工资不高,老大媳妇在家带孩子,没收入,大伯不花钱,他们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去年是大伯在老大新家生活的第8年了,大伯大孙子去年考上了市里的高中,要去住校了。大伯小孙子也上了一年级,大伯觉得自己的任务完成了,就搬回了老宅子。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我一直在说大伯,却没说到大妈。
大妈也退休好几年了,是从邮局退下来的。
大伯的老二生了个女孩。
大妈这些年一直住在城里给老二家带孩子,一个月回一次县城看看大伯,知道大伯不会做饭,回来的时候给大伯带点自己做的好吃的,也怕外面总买着吃的不习惯。
大妈身体也不太好,大伯有一次打电话想着让大妈回来。大妈很为难,觉得两个儿子要一碗水端平,就告诉大伯老二孩子还小再过两年在考虑。还电话里跟大伯说了老二媳妇最近情绪不太好,跟老二闹别扭,问了老二出啥事了也不说,后来还是老二媳妇憋不住了提了一嘴老大房子的事才晓得。

大妈电话里说着,大伯耐心听着,也跟大妈说了自己这几年光操心老大的事了,忽视了老二一家子的感受,也就不在劝大妈回家了。
现在大妈在老二家带孩子,老二家里的所有日常开销费用是大妈退休工资出的。
大妈每个月回家,多数情况下是自己坐车回来,有时是老二开车送回来。送是不能白送的,每次送她,老二总是以各种理由从大伯那拿钱,不是孩子该交辅导班的费用了,就是想添置个什么电器。
大伯总是说,你这个使用费太贵,用不起,让他以后少送大妈。
其实,大伯知道,老二是觉得大伯给老大花钱比给他花得多。
过了二年,老二的孩子上了封闭式初中,大妈就回了老家。
大伯和大妈老两口“分居”十年后,终于又团圆了。
去年三月大伯生了一场病,俩儿子轮流伺候。
在大伯住院期间,俩儿子可以说是衣不解带地伺候着。老二媳妇出差没回来,老大媳妇天天三顿饭,按时往医院送。

出院后,老二想接大伯大妈去他那,大伯不去。说哪都不如自己家好。
大伯的老同事们都夸大伯有福气,两个儿子都很孝顺。大伯自嘲地和我爸说,他们孝顺的不是我,是摇钱树!
去年六月份,大伯还给他大孙子买了一套房。
大伯说,老大就是个辅警,工资也不高,养活全家人都费劲,以后指望他能一碗水端平,公平地对待俩儿子,几乎不可能。
大孙子的亲妈那边听说后来又再婚了,可能也照顾不上他。所以,他把房子给大孙子买好,以后老大负担也没那么重。
老大肯定没意见,大伯怕老二反对,跟老二说,只要孙女考上大学,他就奖励10万块钱,老二也没提意见。
大伯给大孙子买了房,落在了大伯名下,又写了遗嘱做了公证,待他百年后把房子给大孙子。
房子买完之后,大伯对老大老二说,我又了了一件心事,可以安心了。之后的退休工资还是补贴你哥儿俩。生不带来,si不带去的东西,留着干嘛。
这就是我大伯,虽然是远房大伯,但是对我家也不错,我爸爸有一次去县城住院带的钱不够也是他掏的的,家里所有人都很尊敬他。
大家觉得“有高退休金的老人,往往被子女当宝贝”供起来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