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忙着考试,也没更新
面试的四个题,正好跟日常工作联系紧密
考场第一,全场第二
不负付出
可能以后会换个县城工作
但还是在恩施
属于我的浪浪山
阿苏的茶,始终坚持自家的品质
以后,离白茶“唐崖茶”很近
如果遇到好的白茶和藤茶
也会给大家推荐
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利川一中、恩施高中 2022年中考招生录取分数线(二)
我们77年底高考,78年2 月初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挂号信。由于我们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地处鄂西深山,收到信时,已经过了报道时间一周了。
我心急如焚的达便车,出得大山,来到宜都的长江边。在码头上等去武汉的船时,听见一个女孩声:“爸爸,那边有个挑行李的,也是上大学去的吧?”。我回头一看,见一个父亲,和我一样,挑着担行李,也向码头走来。

这两段故事怎么放到一起说啦?前一段是七七级的事,后一段怎么也到九十年代了。如果后一段故事是真的,那这两人以后的学习肯定一般般。我们那时在去学校的列车上还在学英语呢。以后的学习层层障碍,哪敢放松?分秒必争啊!
我也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届,77级,第一年,分初考(预选)与统考,不通知高考成绩,接到通知书的那一刻,才知道自己考上了。 那个时候考上大学,不但自己感到喜从天降,而且父母家庭荣光,所有亲戚,邻居都羡慕不已,有送粮票的,有送日用品的,在物质极其匮乏的那个年代,这可都是很厚重的礼物! 从一个高中毕业,在农村磨练了三年半的回乡青年,在农田里劳动时,都翘盼《录取通知书》。一份通知书,突然改变了我的人生命运。丢下手上的泥锹,即刻赶去公社迁户口,转粮油关系,从苏北农村赶去心目中的天堂城市苏州报到。 尤其是77级,78级大学生,非常珍惜这美好的来之不易的大学时光,参加工作一辈子勤勤恳恳,卓有成效! 我们都无愧时代,无愧人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故事# #情感情感# #生活日记#
最新统计!湖北部分高中2022高考清华、北大录取人数统计:华师一附中78人、襄阳五中38人、武汉外校35人、襄阳四中25人、黄冈中学23人、恩施高中22人、武汉二中13人、湖北省实验12人……
恩施市一中2021高考录取金榜,恩施出人才!
2021年湖北省新高考元年,荆楚大地,各所高校百花争艳、百舸争流!
笔者今日继续为大家盘点湖北各所高中的高考录取情况。
今天我们聚焦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关注一下恩施市第一中学的高考情况。
在恩施地区,最好的高中,莫过于恩施高中。恩施市第一中学的优质生源,并不占多大的优势。
在这样的情况下,恩施市一中今年985高校录取41人,211高校录取128人。
对于恩施市一中今年高考的表现,各位看官有怎样的看法?欢迎大家积极交流!

#2021高考录取金榜##恩施市第一中学#
这周有个新闻,河南南阳一个1986年出生的女子当奶奶了,当奶奶了,奶奶了,了……
她自己发的视频,年轻人嘛,视频玩得溜…
36岁当奶奶,这得全家前赴后继一刻不耽误地努力啊!确实,86奶奶19岁结婚生娃(自己觉得结婚了,法律是不认的。法律规定女的20岁,男的22岁才可以登记)。
然后,她大儿子比娘还提前,今年18岁,娃已经出来了,孩子妈是同学。
86奶奶二儿子才7岁,本来想拼三胎,这下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还要照顾孙子。
农村这样的事挺多的,结婚的标志就是办酒席,登记了没办酒席他们都觉得你没结婚,办了酒席不登记也是两口子。不到年龄办不了的,先办酒席同居,有的到了年龄去补办,有的根本就不办。
我们做向阳花,今年3月就遇到湖北恩施的一个新生儿,父亲2005年出生,母亲2007年。孩子3月1日出生的,怀孕时父亲不到16岁,母亲还只有14岁。母亲怀孕时是初二的学生,怀孕了就辍学了。孩子生出来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湿肺。发动时送医院,孩子生在救护车上。

31周的早产儿,生出来只有3.2斤。
一个17岁一个15岁,自己还养不活呢,怎么养?估计祖父母之前就接受了这个现实,孩子落地医保是有的,在医院的10万元费用能报销6.5万左右,向阳花又给了2.5万。
要是15岁更替一代,75岁就可以五世同堂了,出生率低这事儿分分钟搞定。
可惜啊,城里的人好多不想生,整体来说,农村的结婚年龄也在延迟。
说到向阳花,本周有个让我们觉得很欣慰的事。有个2016年帮过的孩子今年考上大学了。
这是浙江某地的一个孩子,当年2月初出现关节痛,还有低热的症状,当地医院检查后没什么起色。家长还是挺重视的,2月底带着孩子到浙大儿院就诊。由于主要症状是膝盖痛,一开始收治到风湿免疫科住院检查,后来七查八查确诊为白血病,转到血液科治疗。
现在孩子病好了,今年考上了浙工大,父母把录取通知书和孩子的近照发给我们,志愿者群里都有一种老母亲的感慨,感觉到自己工作的意义。我们也很感谢孩子和父母,时隔6年,还能记得我们的帮助,把开心的事和我们分享。

我们偶尔会收到家长的各种感谢,比如拍一个孩子健康的视频给我们,或者发来一份手写的感恩信。但在十年的公益路上,这样的家长并不多。
我们也理解,一是我们本身就是帮了就帮了,二是能发照片视频来的,首先是家长素质好,懂得回馈,但不发来的也可能人家生活压力依然很大,孩子也没有类似考上大学这样的节点可以分享。
当然也有的家长因为生活艰难,内心已经不那么柔软,总觉得获得的帮助都是社会欠他的,是他们该得的,而且还得的太少。还有一些家长单纯是不太会交流。
我们都能理解,也不会去指责。某种程度,施比受有福,只希望向阳花的存在无论如何是一种温暖吧。
恩施最好的公立初中—舞阳中学,考恩高的几率有多大?
据最新公布的招生计划,恩施高中2021年秋季学期的招生计划是1390人,其中统招生278人,指标生1112人。1390人是什么概念?从恩施州2021年中考投档总分一分一段统计表来看,如果要排在1390名之前,考分必须大约在660分以上。多么残酷的竞争!据有关资料显示,截止2020年末,全州初中阶段毕业班人数是46000多人,也就是说,全州不到3%的人有机会考取恩施高中。我们以一个班平均50个人计算,也就意味着,除非你是班上前一二名,否则就无缘恩施高中!

再以恩施州最好的公立初中之一舞阳中学为例,据悉,2021年恩施高中分配的到校指标仅有27人,笔者了解到,该校2021年秋季学期预招生1100人,如果毕业班也按1100个学生计算,录取比率只有2.4%,平均一个班也只有不到两个人能考取恩施高中。当然,按最新的招生政策,凭舞阳的办学实力还可以争抢几个指标,但最终也只能是极少数人能上恩施高中,录取比例还是太低。按照恩施最新的招生政策,越是优秀的初中学校,特别是城里的学校,相对指标越少,学生的竞争压力自然更大。
1938年冬天,陆军大学第十六期(前身就是大名鼎鼎的黄埔军校)衡阳招生处来了一对特殊的考生:38岁的小学女教师周咏南和她18岁的儿子黄天。负责招录的田指导员劝道:你已年近四旬,超龄太多,不能报考。
周咏南将黄天拉到身边,含泪道:我就这一个孩子,九个月大的时候失去了父亲,我含辛茹苦把他拉扯大,难道舍得送他去炮火纷飞的战场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的工作是教书育人,理应为人表率,因此决心送子从军,我本人也想共赴国难,你忍心拒绝我吗?

田指导员不禁动容,大笔一甩,爽快地录取母子二人,黄天被分在二总队学步科,受训地点在四川铜梁;周咏南被分在女生总队,学习战场救护,受训地点在江西于都。
1940年元月,第十六期陆大学子毕业,蒋介石亲临毕业典礼,并向周咏南颁发嘉奖令,赞扬她“母子从军同学,共赴国难,夙世楷模”,报纸上也对母子从军的故事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一时传为美谈。
周咏南被分配在湖南前线的五十三军任中尉干事,是个在军部坐办公室的清闲差事,她十分不满,几次要求下连队,军长不肯。周咏南又提出将随军眷属组成女兵连,军长同意了,任命她为连长,周咏南干劲十足地领着一帮女兵训练,在著名的常德会战中,女兵连参加了津市保卫战,周咏南作战勇敢,大腿中枪,伤愈后调到伤兵站任少校主任。

抗战胜利后,周咏南认为报国心愿已了,毅然解甲归田,回家乡重做小学教师,很多人为她感到惋惜,认为她已是体面的军官,重返乡间当教书匠,实在不值,他却怡然自得。
话说周咏南之子黄天,抗战时在湖北恩施当兵,战争结束时已是连长、代营长,周咏南去电要他退役,黄天正摩拳擦掌要大干一番事业,哪里听得进去,部队开往湖北广水,准备奔赴山东战场打内战,周咏南带着儿媳和孙子赶到军营,哭求黄天回家,黄天的上司被感动了,命黄天送母去汉口。
黄天抵达汉口后,实在抛不下“荣华富贵”,悄悄从后门溜走,投奔青年军第205师,任作战科长,周咏南不断去信,让他认清形势,幸运的是,205师开赴北平后,随大部队起义,黄天也得以平安归来。
#费话历史#
湖北恩施高中2022年被985院校录取达到528人,我觉得重庆最好的中学都没有这个水平吧!
#重庆头条#
这是清华北大
2021年录取人数最多的50所中学
最少也有28人考上清北。
西北工业大学附中第5,郸城一高以35人处于第31,恩施高中第44。
西北工业大学附中成立于1971年,1986年成为陕西省重点中学,地处西安市碑林区,在2021年共有87人考上清北,位居第5。
郸城一高以35人处于都31。郸城一高是上榜的为数不多的县级中学,位于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创建于1951年,是河南省顶尖中学之一。
恩施中学,处于第44,其在2021年共有29人被清北录取。很多人没有想到恩施中学会如此之强。
对此,你怎么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