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美年大健康体检感觉挺好的,引导员和蔼可亲,就是吃早餐太麻烦,空腹检查项目不可以吃饭我是知道的,做完了空腹项目已经接近早上十点了,后面的检查项目都在排队,本来想趁排队时间吃点饭,哎,感觉不太好,本来安排早餐是个很好的事情,程序的繁琐,给我个人感觉好像是体检一次还要沾点便宜似的,这个年代谁还吃不起一个早餐啊,不吃了,反正做完也到午餐时间了。两顿合一顿,就算增点肉肉吧。
#临汾头条# 1月19日,山西侯马,晴。
记录老赵在侯马的日子
2021年跑步打卡第二天,本次跑步打卡持续到六月底左右,为六月底的体检做准备。此轮跑步不以减重为目的,主要是健康跑,以心率不超过145为准,其它的不考虑。今天养生跑八公里,每周一到周五跑步,周六周日休息,也就是跑五休二。
顺便记录了几次体检,血脂和尿酸的情况,希望通过锻炼和饮食调整,能恢复到正常值,接下来就是考验自己的自律性,加油!
今天的早餐,馄饨,小菜,花卷和八宝粥,两人花13元,圆满。
各位,早安,祝一切安好![玫瑰][玫瑰][玫瑰]
临汾车管所春节不打烊!
临近春节,我市车驾管业务进入高峰期。日前,记者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服务大厅看到,不少市民赶在春节前办理驾驶证补领、换领和机动车登记挂牌等业务。
“您要办什么业务?”“请到这边叫号。”服务大厅内,引导员正在指引市民办理业务。
在自助服务区,市民李先生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不到五分钟就办好了证件。“年底办业务的人多,幸亏我提前在医院做了体检,过来直接自助照相、制证,几分钟就办好了。”李先生满意的笑容背后,是便捷高效的车管服务带来的幸福感。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业务室负责人马高峰告诉记者,面对车驾管业务量激增的情况,车管所开启延时办理模式,全力以赴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每天前来办事的群众叫号大概有650个左右,涉及注册登记、解押、转入等业务,我们每天都会办完当天的业务,服务好最后一名办事群众。” 马高峰说。
“我下午来得有点晚,还以为工作人员下班了,没想到他们仍在继续工作,5分钟就帮我补好了驾驶证,为他们的服务点赞。”市民曲聪聪告诉记者。
此外,车管所院内有很多刚买了新车的市民正在排队等待办理落户业务。马高峰说:“1月1日至12日,我们办理新车注册3970辆、转移登记2292辆、变更登记225辆、抵押登记4222辆、转入登记1410辆,新车注册量翻了几倍。”
为更好地开展便民利民服务工作,满足群众节假日检验机动车的需求,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自2023年1月起,在节假日期间,安排2至3家机动车检验机构正常开展检验工作。春节期间,车管所推行“春节不打烊”的服务模式,为群众正常出行提供便利。
#临汾头条#换领驾照不用跑腿了。
近日陪朋友去车管所更换新驾照,工作人员告知可以直接在手机上使用12123交管平台申请更换,只需提供上传体检证明即可,坐等快递到家。车管所已经停止发放新驾照了,即使去现场办理他们也是要求本人手机上办理。
#临汾头条# 全国道德模范!临汾是他!11月5日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和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山西10人入选其中临汾市冯玉堂被评为
诚实守信道德模范!
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冯玉堂事迹
冯玉堂,男,汉族,1960年4月生,山西省临汾市蒲县红道养老院院长。
冯玉堂立下让孤寡老人“老有所依、安享晚年”诺言,开办养老院13年,接收孤寡老人120多人次,把老人当作亲人,用大爱践行承诺,给老人们一个温暖的家,被誉为重信守诺的“信义院长”。
2008年,在养老院开办之初,冯玉堂就发誓,要让无依无靠的老人老有所依、安享晚年。13年来,他心怀大爱、再难不说难,像珍爱生命般信守诺言,向每一位孤寡老人敞开大门,悉心照料每一位来院的老人,让养老院成为他们温暖的家园。
为把每一位老人都照顾周到,冯玉堂投入很多资金。花钱的地方很多,进账的途径很少。因此,多年间,养老院常常入不敷出,各项开销捉襟见肘。但他为老人们能有个家,始终咬紧牙关,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在守信践诺道路上默默负重前行。蒲县地处山区,冬天温度较低,为不让老人们受冻,他变卖自己搞基建时留下的建筑设备,给养老院添置锅炉、开通暖气。他说:“老人们那么信任我,我不能亏待他们!”
为更好地照顾老人,他摸索总结出一套有效的看护管理方法,下足绣花功夫。对每一位新入住的老人进行体检,根据每人不同情况“量身定制”陪护方案,因人而异提供精细服务。在住宿方面,把身体较好和身体较差的老人搭配居住,以便互相照应;在饮食方面,根据老人们不同口味,编成多个小组,合理搭配膳食,以便老人们各取所好。考虑到老人们大多体弱多病,为保证食物新鲜有营养,冯玉堂还在养老院附近承包4亩地,种植蔬菜水果,散养土鸡家禽,保证副食供应。
冯玉堂荣获山西道德模范称号。
小侄女三岁半检查出来心脏瓣膜关闭不严,不得不到西京医院做瓣膜恢复微创手术。
这件事情是前一个月发生的,小侄女要打新冠疫苗,在接种疫苗前进行了常规体检。
这次体检就发现小侄女的心脏瓣膜关闭不严,而且比较严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而咨询临汾本地医院。
医院给出的建议是去西京医院治疗,于是就给小侄女开了转院证明。
在西京医院做了个心脏瓣膜微创修复手术,就是在胸口处有一个针眼大小的洞。通过这个洞,把仪器伸到心脏瓣膜处进行治疗。
一共在西京医院治疗了3天就出院了,目前已经正常上幼儿园了。
以上事情是叔叔口述给我的,因为不是亲身经历,可能说的不是很具体,请见谅。
通过叔叔的描述,可以发现小侄女未做手术前的一些征兆:小侄女不活泼,而且容易累,走一段路就需要大人抱,有点嗜睡。
手术过程中,小侄女都很坚强,没有哭闹的举动,比同一病房的另一个小孩要坚强的多,给父母和叔叔减少了很多麻烦。
而且叔叔还了解到,这种手术,年龄越小,康复起来越快,而且花费也越低,手术风险也越小。
所以有些病是不能拖的,早治疗早处理,早发现,早治疗。
至于我为什么说这件事情,是因为自家孩子出身后42天,给孩子做检查时发现心脏瓣膜也闭合不严,血液有回流现象,那时说真的很紧张,心脏彩超说可能会有先天心脏病。
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那时心情有多忐忑。
怀这个孩子本就不易,媳妇是多囊暖巢,看了7年的病,去过很多医院,喝了很多中药,本来都打算做试管婴儿。
可能是我们的坚持不懈,最终有了回报。
在2018年5月28号那天,媳妇终于怀孕。
但从怀孕到出生又经历了很多事情。
黄体酮浓度分泌降低、怀孕初期出血、第一次唐氏筛查没过、第二次唐氏筛查通过、胎儿发育迟缓脑间隙过大(可能是白痴)、注射肝素、出生后又心脏瓣膜关闭不严等。
每一步都让人心惊肉跳又忐忑难熬。但最终都挺过来了。
六个月对心脏进行了彩超检查,发现没有什么问题时,那时紧张的心情才放松下来。
不过现在每次回想起来,还是让人终身难忘。
在此感谢我的媳妇一直不抛弃,不放弃,为了孩子忍受那么多身体和心灵的折磨,我也体会到了女人从怀孕到孩子出生的艰难旅程。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精神寄托,#寄往2022的心愿# 愿孩子能够平安健康的长大,愿家人能够平安健康。
另外告诉大家,我家孩子是阳历2月14日出生的,是个乖巧可爱的女孩。#在头条看世界# #2021生机大会#
(六个月的检查报告在岳父家,没有在身边)
#春日花样生活#
参于春日花样生活,为了更好地鼓励创作的技巧,激历人生美好时光。今天晚上继续创作本人参军时期的记忆。
上次我和连长、指导员从黄河边回来后,指导员不让说出今天去黄河捞鱼的事情。我们二人点点头回答了领导,接着己经到了部队营房。回来之后班长回了一句,并没有说出什么,下午全连集体队立训练。全连在篮球场齐步走了几圈,各排以班为单位队立训练。今天我正好安排出公差,每天两个人外出到地里去打猪草。一人拿一个袋子、一把镰刀,当我们走到当地老百姓地头、或地边挖野草时,当地老百姓问你们要野草干什么?我们走到当地农民面前热情和气地说连队养了十多头猪,割回家喂猪。
这天我们俩人走的比较远,连队出公差一般八点外出、中午十二点回到连队就可以了,在外面可以自行按排。那天、我们俩人走得远了一点、跑到了当地农村农户地坑院,长这么大也没有见过这地坑院。站在上面看到还有些害怕,地坑院大约有四五米底。这时从地坑院窑洞内走出来一位中年妇女,她向我们二位摆了摆手让我们去她家里。这时我们一起走到地坑院西侧、有台节梯赂下去,中年妇女见到我们十分亲热,我们都是穿着軍装外出,中年妇女给我们倒了两杯热水,当时由于各地生活水平底落,大部分村里吃不饱、穿不上好衣服。她提着当时用竹子编制外包皮热水瓶、那个年代己经不错了。大约我们俩人坐了古计有半小时、也不知道几点赶快往回跑,连队己经吃完饭了。炊事班的同志给我们炒了点大米饭,吃完后回到班里。班长问怎么回这么晚、我说途中走错路了。实际上在连队里每个人都愿意出公差、因为到外面自由不参加训练。每到出差时战士们抢着举手、最后还是班长说了算!
我们连队己经在三门峡市二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