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050年公务员考试(2025国家公务员考试)

25年后,印度会成为发达国家吗?这应该是全世界最值得严肃讨论的一个话题。

25年后,印度会成为发达国家吗?这应该是全世界最值得严肃讨论的一个话题。

当地时间15日,印度总理莫迪发表独立日讲话称,印度要争取在25年后成为发达国家。意思是到2050年,印度将会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前两名分别是美国和中国。

拿中国来说,比如2000年的时候,中国在全球的GDP排名是第六,但经济总量只占全球经济总量的3.5%。二十年后的今天,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已经占全球的接近20%。

如果按照中国的发展速度,印度当前的数据确实还可以,经济总量排名全球第六。中国能我也能,中国可以用20年的时间,把排名从第六做到第二,那印度用25年的时间,把第六做到第三,似乎并不是一个很遥远的目标。

但问题的关键点在于,经济发展从来都不是一道数学题。

中国的发展确实很快,就算如此之快,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可是离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如果按人口算,未来几十年里,中国和印度的人口将基本保持一致,中国可能略微减少,也就是说,如果印度要在25年后,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同时还要成为发达国家,那意味着,中国肯定早就成了发达国家。

那我们中国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呢,其中一个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大家应该看出来什么了吧,印度这个未来25年既要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又要成为发达国家的目标和逻辑,其实来源于中国的发展历史和奋斗目标,并不是一个“空想”,也就是如果把中国当成发展和成功的案例,印度这个目标就无法反驳。

那我们就要接着讨论,印度会成为下一个中国吗?

如果简单的回答是或者否,是没有意义的,这里面我们可以这样讨论,就是如果印度要成为下一个中国,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其实提出远大的目标并不难,最难的是将目标分解,也就是如果没有对远大目标的分解,印度要成为下一个中国,可能性几乎为零,这跟人口基数、土地资源、国际环境等等都没有太大关系。

比如印度能不能在提出远大目标的同时,定一个具体目标,大概要用多少年,可以给全部农村地区通电,大家都能用上干净的水,每一个家庭都有一个像样的厕所等等,然后再定一个脱贫的目标,这样紧接着才能有具体的资源和企业、商业市场的协同,公务体系也会有具体的实施目标,否则远大的目标,就类似上次推行的“废钞”政策一样,得到的也将是一地鸡毛。

当然,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印度要想成为下一个中国,还得越过一个国家精神层面的坎。印度现在所调动的民族和国家意识,是非常初级的,属于精英阶层对贫苦大众的洗脑,因为精英阶层接受的教育和心向往之的地方,都不是为了给印度搞建设,而是把印度当成一个跳板,最后成为美国等的附庸者。

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悖论,就是美国越觉得印度“软弱”,就越接受印度裔来补充美国人才缺口,印度人才就更容易流入美国。如果印度跟美国干起来了,美国会觉得印度裔是印度政府的“间谍”,就会开始打压印度裔,印度能留住自身人才的概率就会增加一些。美国不断的吸血黑人和拉美裔,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非洲和拉美没有一个强国,反过来说,只要这些地方一直发展不起来,美国就可以一直吸血黑人和拉美裔。印度也是一样的道理。

但现在的问题是,印度不太可能跟美国干起来,也强硬不起来,看样子铁了心要成为美国的人才“工厂”,这就导致,印度会经历一个挣扎的周期,一会野心勃勃,一会自暴自弃,最终最好的结果,也可能是类似阿根廷、南非、土耳其等,昙花一现,而后不得不接受残酷的现实。

也就是说,印度要成为下一个中国,需要两个最基本的条件,一个是要拥有在底层搞变革的能力,而不是精英的过嘴瘾游戏;第二个是,要处理好跟美国的“独立自主”或“变相附属”关系,这两个问题处理不好,印度要达到中等收入这个阶段都很难,成为发达国家的时间恐怕要以百年计,而不是25年计。

欧洲旁边的非洲,美国旁边的拉美,有的是人口大国,就“发达”二字来说,应该近水楼台先得月啊,但最终都难以逾越贫困线,更不要说走向发达了。

我想说的是,“发达国家”这四个字,本身就是发达国家给发展中国家设置的一个概念陷阱,听听就罢了,提一提也没关系,但还是要以自己脚下的路为主,远处的高山看一眼就够了,最重要的还是每一步要面对的脚下的沙子。

瞎扯,练习打字!

《氢能源指数再度新高 上海“十四五”规划前瞻布局氢能高效利用产业》

9月9日,氢能源概念持续走高,氢能源指数885823再创新高。

消息面上,今日《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新闻记者会上,上海市副市长吴清介绍,“十四五”时期是上海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奋力迈进的关键阶段。《规划》提出构建“3+6”新型产业体系,发挥三大先导产业引领作用,着力打造六大高端产业集群,前瞻布局下一代通信、类脑智能、氢能高效利用等未来产业。

  此前7月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其中涉及到氢能源的信息如下:

  新能源汽车方面:建设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上海城市群,突破多类型整车产品,电堆、膜电极、双极板等关键零部件实现批量产业化,产业链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推动长三角地区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在私人、公交、出租、公务、物流、环卫等领域,全面推广新能源汽车,完善充换电设施配套,加快加氢站建设。

  加强未来产业引领,在氢能高效利用等领域前瞻布局一批面向未来的新兴产业。

  氢能高效利用,全面掌握工业副产氢、煤制氢、甲醇制氢、天然气制氢等制取技术,实现低成本制氢,推进氢气储运环节的高效集约,促进氢气快速加注、多重安全防护的技术研发,加快规划布局加氢基础设施,协同长三角共建氢走廊,发展新型储能等新能源产业。

  全面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水平,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支撑做好全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大力发展氢能等绿色能源,提高绿色能源使用比例。

  中国银河专题报告认为氢能发展前景一片向好,核心观点如下:

  政策指导下,氢能发展前景一片向好。今年陆续出台的多个重磅文件,提出对氢能发展的前景展望。多地发布“十四五”氢能产业规划,布局未来氢能基础设施建设。不同政策均体现出对氢能产业的大力扶持。

  氢能产业链各环节紧密相连,发展需从多点入手。从制氢来看,看好灰氢中的工业副产制氢、蓝氢、以及绿氢的发展前景。据《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2020》估算,2030年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从3342万吨增加至3715万吨,2060年则增加至1.3亿吨左右。“蓝氢”则成为“灰氢”过渡到“绿氢”的重要阶段。灰氢中工业副产制氢,具有生产成本较低、技术成熟、效率高等优点,预计未来我国PDH扩产将带来90万吨/年以上的副产氢潜在增量,增长潜力可观。虽然蓝氢在灰氢的基础上结合CCS技术,成本有所提高,但是依然低于绿氢成本,因此看好蓝氢未来的增长空间。绿氢长期占比有望大幅提升。从增长空间来看,受益于可再生能源成本下降以及碳排放约束,2020-2030年间绿氢比例将从3%上升15%。

  2050年我国氢气需求量将接近6000万吨。我们看好灰氢中的工业副产制氢、蓝氢、以及绿氢的未来发展前景。

文章来源:2021--09--09 同花顺

3月机会在科技和顺周期 重点关注三大板块12只金股

年后指数虽然出现大幅的回落,主要是由于机构抱团股下跌引发的,前期大跌的中小盘品种却迎来了翻身的机会,指数的大跌并未影响到资金做多中小盘品种的热情,近期的市场的调整,既有外围市场大跌的影响,也有央行收紧流动性及A股自身调整需求的影响,从本周开始,股市进入两会时间,市场大幅波动超出预期,周五市场大幅低开后出现反弹,但资金追涨意愿不强,短线难有趋势性的大涨行情,但市场的机会却依旧层出不穷,相比元旦后的指数大涨下的市场机会多的多,轻指数,重个股是当下策略。综合券商的观点,科技和顺周期仍是当下主要的方向,具体到行业上,跟两会有关的新能源汽车,光伏,消费电子以及跟经济复苏相关的有色,大金融等。

消费电子:迎来黄金十年

中信证券表示,受益于2020年疫情下的低基数,我们预计2021年消费电子多品类(尤其手机)均有望取得同比不错的数字,带动相关产业链订单增加、稼动率提升,从而利润率上行的确定性强,我们看好整个消费电子板块相关龙头公司2021年全年的业绩表现。

成熟产品的后续创新能力短期看趋弱,创新迭代持续但全新产品不多,2021年建议投资人关注果链的VR进展及新势力下汽车电子端相关公司的布局。此外,大陆供应链的品牌化能力持续发展,国内品牌今年料将持续出海布局,我们建议投资人关注:

1)手机端的苹果链高确定性机会、安卓端的格局变化以及国产品牌持续出海的机会。

2)AIoT端,年中AirPods新品、安卓端耳机销量增长,及明年大客户VR新品或将带来供应链变化。

3)汽车电子端的新势力汽车销量爆发带来的传感器端的机会。

另外2021 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定于 2021 年 3 月 23-25 日召开,地点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场馆——上海虹桥国家会展中心(NECC),展会将以 15 万平方米展示规模,覆盖国家会展中心的六个场馆。

展望2021年,中金公司认为,站在十年新周期的起点,2021年可能类似2008-2010年笔电回暖+智能手机进入爆发前夜,盈利、估值都有望进入扩张周期。

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稳步增长

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238.8万辆和250.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6%和29.5%,迎来“开门红”。继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1月份均以下滑开局后,国内车市在2021年终于重回增长轨道。

新能源汽车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发展态势,今年1月销量同比增长近2.5倍,连续7个月刷新历史纪录。另外国外方面,欧洲主要国家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陆续出炉,继1月“开门红”后,从各国汽车工业协会官网已披露数据来看,2月销量和渗透率继续“飘红”。

3月5日,两会开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与汽车相关的政策被多次提及,释放出利好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信号,要实施工业产品准入制度改革,推进汽车,电子电器等行业生产准入和流通管理全程改革。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响应国家双循环发展 推动新能源汽车全球化;

中汽协预计今年前两个月累计销售预估完成395.5万辆,同比增长76.8%,中汽协预计国内汽车全年总销量将达到2630辆,同比增长4%,今年国内汽车市场有望平稳增长。按国家规划,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渗透率达到20%。在国家新能源汽车十四五规划的指引下,名省相继出台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在公务用车,公共用车等领域全面更换新能源汽车,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空间。

光伏电站终端需求超预期

2020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48.2吉瓦,同比增长约60%,累计装机规模已达253吉瓦;在制造端各环节,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4.6%、19.7%、22.2%和26.4%。我国提出2030年新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光伏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00GW,国内十四五期间行业预期高增长。有行人士指出,从全球能源节奏上看,全球主要国家纷纷设立碳中和目标,欧盟、日本、韩国2050年碳中和,中国2060年碳中和,将加大加速以光伏为首的低碳清洁能源的发展趋势,未来光伏主体能源的地位有望确立。

国内电站大基地开发将成为发展趋势,大尺寸高功率产品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行业专家认为,接下来,“充电桩+光伏”“特高压+光伏”“大数据中心+光伏”等应用,也将给光伏产业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258305/
1
上一篇黑龙省公务员报考条件(黑龙江省公务员怎么报考)
下一篇 公务员地级和省级(公务员省级以上和地市级)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