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的故事#单位厂子搬迁,母亲不到五十岁就办内退,然后和上大学的女儿一起挤宿舍。
8年后,武汉大学毕业的女儿在研究生宿舍里半蹲着自杀,死前一直抱怨自己没本事,没让妈妈享福。
单亲爸爸辞去高管工作,卖掉一线城市的房子,带着孩子回到农村,只是为了更好地照顾好孩子。
因为爱孩子,他将单调的生活过得像诗一样。
他为孩子打造了一个儿童乐园,十年的时间,每天的菜谱都没重复,他拍坏了五个相机,拍摄了超20万张照片,为孩子建立了一个育儿博物馆。
18年后,他将孩子送进了美国顶级学府,牛津大学。
入学不到一年,儿子跳楼自杀。
母亲叫望瑞玲,她的女儿叫杨元元。
父亲叫一得爸,他的儿子叫张一得。
他们都说过,为了孩子我可以放弃一切。
可说着为了孩子可以放弃一切的父母,其实却让孩子放弃了一切。
杨元元出生在1979年,下面有一个人两岁的弟弟。
她六岁的时候,爸爸得了肝炎去世。
她爸爸是北京工业大学的大学生,母亲上学时也成绩很好,后来因为家贫被迫放弃读书。
所以她将一切希望都放在了两个孩子身上。
1998年,杨元元考上大学。杨元元从小就喜欢法律,高考后她一心想去读大连海事大学。
望瑞玲却说,大连太远了,路费太贵,强逼着她改了武汉大学。
如愿选了母亲喜欢的大学后,母亲在弟弟考上大学一年后,因单位厂子搬迁,拎着行李住到了女儿宿舍。
那年,杨元元大三。
毕业那年,杨元元考上了两个地方的公务员,一个被母亲嫌弃远,一个被母亲嫌弃是老家,就算捡垃圾也不想回去。
没办法,杨元元只能放弃,最后找了一个培训班的工作,活得很不如意,可她还要和母亲一起负担弟弟的生活费和学费。
此后的几年,无论是工作还是上学,杨元元走到哪里就带着母亲去到哪里。
因为母亲曾在上海呆过五年,有对上海的执念,所以她报考了上海的研究生。
2009年,三次考研失败的杨元元终于在第四次成功上岸了,考上了上海海事大学。
杨元元考虑到上海人生地不熟,带着母亲不太方便,弟弟也觉得自己在北大读博,可以照顾好母亲。
可望瑞玲再三考虑后,还是选择了和女儿一起到上海。
到上海后,杨元元如实告知了学校她的情况,可这一次,海事大学没有像武汉大学给望瑞玲提供一个床铺,并让望瑞玲尽快搬离宿舍。
杨元元曾说,在一起是快乐,分开是痛苦。
在经历找房的种种不如意后,杨元元陪着母亲住了一晚水泥地后,杨元元的情绪彻底崩溃。
2009年11月26日,对世界绝望彻底的杨元元,用两条毛巾,半蹲着将自己脖子挂在洗手间洗漱台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只有一米的洗漱台,哪怕她还有一点求生的愿望,她都随时可以站起来。
可她没有,决绝地再也不肯活下去。
12年后,太平洋彼岸,19岁的顶级学府大学生张一得也同样决绝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一得爸也像他身上重重的壳,他以爱的名义放弃了自己,把所有时间和经历都投注到孩子身上。
孩子也如他所愿的优秀,只是在这种人格剥夺和亲情绑架下他失去了自己。
考上顶级学府后,没了目标的一得失去了方向,最终纵身一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