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做官,“竹林七贤”灵魂人物嵇康怎么埋汰自己?
嵇康,魏晋时期著名的风流名士,其身长七尺八寸,大概有1.88米,为人虽然风度翩翩,但是不加修饰,完全是天资自然。
有一次他上山采药,碰上了个樵夫,人家还以为碰到了神仙,倒头就拜。
他不仅玉树临风,超凡脱俗,而且还是位全能型文人。他的古琴书画样样精通,一部《声无哀乐论》放到今天的中国音乐史上依然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传世最早的书论专集《法术要录》里,王羲之的草书被评为第八,而嵇康的草书被评为第二。
这样的一个才华卓绝的名士,若是生对了朝代定会青云直上,但很可惜,他生在魏晋乱世。
嵇康的祖上随曹操打过天下,父亲和哥哥都是公务员,他自己还娶了曹操的曾孙女,领着一份闲差过日子。
可惜的是,他能够大展宏图的年纪正好碰上了司马氏家族如日中天,曹氏政权已是岌岌可危。

彼时正值皇帝曹髦被杀不久,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嵇康的朋友山涛(字巨源)想要引荐嵇康做官,嵇康难忍司马氏的专横,把一腔怒火诉诸笔端,写下了一封流传千古的绝交书
——《稽叔夜与山巨源绝交书》。
在书中,嵇康是这么描述自己的“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
为了表述自己与官场不合,嵇康甚至不惜自己“揭短”,说自己经常一个月不洗脸,头发不痒就不洗,就算要上厕所也憋着不上,直到憋得肚子咕噜叫了才愿意起身。
紧接着,嵇康还说“七不堪”“二不可”,向世人宣告自己性格的每一处,都和做官之后需要遵守的规则相违背。
还说自己“非汤、武而薄周、孔”,讲自己经常说商汤、周武王的坏话,还轻视过周公、孔子的教导,故意与推崇汤武周孔的司马氏政权对着干。

那司马氏能留得下嵇康吗?寻了由头,便杀了这第一名士。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嵇康写了一封千古绝交书和自己的朋友山涛绝交,可当他要死的时候,却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了已经绝交的山涛。
而山涛也不负重托,对嵇康的儿子嵇绍照顾有加,花了很大力气举荐嵇绍走上了仕途之路。
嵇山之交,因绝交书千古流传,他们的友情却日月可鉴。
——主要整理自《大话中国艺术史》
#大话中国艺术史# #历史#
这三年经济不景气,社会贫富差距大,老百姓过得辛苦,网上就有一些80、90后怀念过去的时光,就是改革开放前的日子。说虽然以前穷,可是人们过得幸福;说那时候结婚只要感情,不看贫富;说那时候人人平等,没有阶级……
哼,说这些话的人不是蠢就是坏!其实真正享受过当年社会福利的,只有一小批城里有工作单位的人,70后小时候可能有印象,再小就没有了。
这一小批人不就是当时的特权阶级?他们不用种地,就能吃商品粮;上班旱涝保收;还有各种福利,包括不用操心孩子上学。你看,不就是现在公务员这个阶层吗?其他大多数老百姓,日子该苦还是苦,不干活就要饿死,所以那么多要饭的。我们农村更苦,男人女人都要种田,挣工分,才能分到粮食养活一家几口。孩子怎么办?能跑能跳的照顾襁褓中的,再大点就要做家务割草喂猪…有学校,8岁后就可以送去,放学后再干家里的活。所以我们农村的70后80后,小时候溺水的,被拐的,意外伤亡特别多。我爸12岁开始外出打工帮爷爷养家,我老公出生后就被放在桶里,自己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