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天各地出公告,特别多的同学咨询选岗问题。我再多说几句,选岗遵循几个原则:
一看岗位匹配度,专业学历性别身份户籍匹配的越多越好,限制条件越多,竞争压力越小。
二是看部门,一般来讲,部门越厉害,分数越高。
三看报录比,同等情况下选报录比低的,上岸概率大。
四尽量慎重选择异地乡镇,否则后期适应有点困难。
五,实力强选好岗位一步到位,实力不够能上岸为王,别纠结。
六,踏实备考最重要,岗位选再好,实力跟不上,只能成陪跑。
有人建议让年纪大一点的工作人员充实到乡镇一线或者政务中心窗口,这并不可取。这些岗位直面群众、工作繁杂,需要充沛的精力、过硬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服务意识。而体制内年纪大一点的普通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精力下降、主动性减弱和服务意识淡化问题,与这些岗位的任职资格并不匹配。
中国农业必由路
建立国家全面统筹规划体制
建立全国以县为规模,农,工,商,贸,集体统筹规划生产发展管理中心
建立以县农工商贸集体粮油经济统筹积资,核算,分配,管理中心,
坚持40%按当时实有农村户籍人员平均分配制度
坚持60%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分配原则
以乡镇为生产基地,
村,社为因地制多种经营生产片区,
农产为统分结合生产点
具体方法,
全国各县,根据所县属平原,高山,丘陵地区,因地制宜
将全县总耕地面积60%~70%连成遍的耕地由县农业局规划成县集体统筹生产管理耕地
将全县总耕地面积30%~40%左右零散和房屋四周,取方将圆按现有农村当时实有人员平均分配给农户自主经营,效益全归农户所有,
农户自种地稳定不调动。
才能实现农民人人有耕地种
才能实现农民
在60岁至65岁享受晚年生活,健康保障退休待遇制度。
中国农业农村仍继续以分田到户为主体的基础上,又进行土地流转耕种农业生产管理方式,
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农业当今发展不平衡,耕地复原现状,
更与中国农业全面现代化建设发展不相匹配,不相协调。
“我找伴不找会过家的,她会玩,会享福就行”,68岁的张大哥家住吉林市乐山镇,丧偶,年收入3到4万元,有平房两间,当他说出对另一半的要求时,红娘都吃了一惊。
张大哥一辈子生活在农村,就是喜欢车,啥样的他都喜欢,他调侃地说,除了火车我没开过,啥车我都开过。
张大哥的家里有面包车、三轮车、还有摩托车和自行车,张大哥没事就骑自行车到镇上去溜达。
虽然张大哥没有老保,但他有一垧地,每年能收入3万多块钱,他开面包车往镇上来回拉人,每个月也能挣1000多。
7年前,张大哥的老伴因为脑出血去世了,张大哥说,老伴走后,白天还好说,到了晚上,家里太静了,静得让他受不了,所以他就想着再往前迈一步。
对于另一半,张大哥没啥要求,只要对方身体健康,不抽烟喝酒就可以。
根据张大哥的标准,红娘为他介绍了家住长春市60岁的贾大姐,贾大姐婚姻状况是离异,退休金每月2500元,住房面积50平。
贾大姐勤劳朴素,离婚之后一个人打工挣钱,只为了给女儿更好的生活,如今女儿已经成家立业,贾大姐才想起考虑自己的事情。
贾大姐说,她择偶第一条,眼缘很重要,如果这个人给她的感觉行,那就往下唠一唠,对方钱多少,跟她都没啥关系。
当红娘问贾大姐对方如果是农村的,她能不能接受时,贾大姐一听就笑了,可能我上辈子跟农村有缘吧,我喜欢农村生活。
当红娘领着贾大姐走进张大哥的农家小院时,看到张大哥身形标准,不胖不瘦,贾大姐很是满意,她说自己不喜欢身材臃肿的男人。
随后,张大哥进屋就直奔厨房,一掀开大锅的锅盖,粘玉米的香味就弥漫得到处都是。
张大哥热情地让红娘和贾大姐吃他亲手烀的玉米,贾大姐吃着玉米,对张大哥更满意了。
为了缓解两个人之间的气氛,红娘特意安排张大哥拿出了家里的羽毛球拍,让他陪着贾大姐在院子里打了一场。
虽然当天的风向不好,两个人的球技也一般,但贾大姐爽朗的笑声却让张大哥觉得自家的小院充满了生机。
一场球打下来,张大哥告诉红娘,他喜欢贾大姐这种外向型的性格,而贾大姐对张大哥的好感也更进了一层。
彼此熟悉了一些之后,张大哥和贾大姐都放松了很多,贾大姐开始主动发问,你对金钱方面有啥看法啊?
张大哥说,虽然我不是什么大款,但我不太看重钱。
贾大姐问,我看有的男方想让女方拿出一部分,你是怎么考虑的?
张大哥却说,要是两个人能走到一起,合眼缘的话,我不需要女方拿,啥都不需要她拿,她就吃喝玩乐就行,因为我既然能找老伴,我就能养活起了。
听张大哥说出如此有担当的话,贾大姐频频点头。
正当红娘以为两人的亲要相成的时候,张大哥把她拉了出去,他说自己有话要说。
张大哥告诉红娘,找伴这个事他很重视,也很慎重,因为两个人在一起生活不能将就,将就就会感觉憋屈。
红娘开始劝导张大哥,人没有十全十美的,你总能从对方身上挑出不满意的地方,这个岁数找伴,眼缘是挺重要,但也不能光看眼缘。
哪知张大哥却说,他在找老伴的问题上宁缺勿滥,他宁可光棍一辈子,也不能找自己不可心的。
在红娘的心目中,贾大姐匹配张大哥那是绰绰有余,她开始提醒张大哥这个岁数找伴不能太挑剔。
张大哥说,我这不是太挑剔,她那毛病明摆着呢。
红娘问,什么毛病?
张大哥竟然说,她嘴型不好看,牙不行!整个牙都往外鼓……
红娘一听也愣了,估计她从来没看到找老伴还要挑剔对方牙不好看的,她劝张大哥,你要是挑的前提下,也要看看自身的情况。
张大哥竟然自信地说,我的生活标准,可以说不比城里老头差多少。
一听这话,红娘无语了。
张大哥进屋后,主动向贾大姐坦诚他对她没有眼缘,贾大姐表示理解,两个人握手道别。
见此情形,网友们议论纷纷,有的说,这大哥还以为自己是当初的少年呢!有的说,这大哥心眼真多,了解全面了才说对方不合眼缘,刚开始寻思啥呢!还有网友说,大哥坚持原则也没毛病,毕竟余生留给他的试错的机会不多了。
其实,老年人找老伴,眼缘固然很重要,但比眼缘更重要的是两个人是否对脾气,三观是否相合,就像红娘说的那样,这个岁数了,不能只看对方长啥样了。
张大哥一开始对贾大姐印象还是不错的,但他却在和贾大姐谈完钱之后,态度马上发生了180度的反转,说明他虽然嘴硬,说自己找老伴就能养得起,但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并不完全是这样。
一个男人直接挑剔对方牙长得难看,确实有失礼貌,两个人都是60多岁的人了,从自身条件上来讲,相差不大,但从经济条件上来讲,显然贾大姐更胜一筹。
做人可以有自信,但更要有自知之明,希望张大哥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早日找到理想中的另一半。
#贵州怪杰悬赏百万征下联#
看到该上联的人都知道,这是贵州怪杰唐老师出于对故乡的思念,多年前自己撰写的上联,也希望能匹配合适的下联,回报故乡。
按照上联的意境,除了各种机关技巧和要求以外,还要求必须有黄平的关联事件,能够起到宣传黄平的目的。
说实话,看网上的许多应对和留言,别说是要求和黄平有关的因素,就是随便应对,能够完全满足上联的要求也是很难很难了。看看每个公开的下联,就是抛开黄平的因素,也没有一个说是应对合适的。
本着学习和娱乐的态度,看到这方面的信息后,也是不自量力参与了其中。
经过反复多次查看黄平有关的资料,一次偶然看到了黄平特产太子参,进一步发现参也是玻璃字。巧合的是参也是多音字,更没想到的是这个多音字竟然都是平音,和上联的月字多音都是仄音,简直是完美应对。
于是,所有的目标全都针对参字找应对。参字开头的地名很快就找到了,但另一个地名即要保证开头是多音的玻璃字,又要求两个地名的字全是仄音,确实很难很难。
再次不甘心的随便搜索黄平的相关资料,在乡镇一级没有合适地名的情况下,又随意查找了乡镇以下的地名,在全部查找一遍后,突然发现旧州古镇下面有一地名,重木村。而重木村也是以太子参为主要的脱贫致富项目。于是,重木太子参就是最好的应对因素。
月支且赏且兰月,仄平仄仄平平仄
参内重尝重木参。平仄平平仄仄平
参上重尝重木参。平仄平平仄仄平
参古重尝重木参。平仄平平仄仄平
对应地名时读音,重zhòng木、参cān上、参cān内、参cān古,
不做地名时分别读音:
重chóng,参shēn。
且兰古国指旧州古镇,重木是旧州镇一地名,特产是太子参。即体现了黄平地名,又体现了特产。参内参上参古均是当今地名。重和且的词性也相同,平仄完全对应。
上联意思是,且兰的月色很美,月支的人又来欣赏。
下联意思是,黄平重木的太子参很好,参上等地的人又来品尝。
主题完全符合上联的要求,都是宣传黄平的,各项对仗要求也完全能够满足。
所以应对是合适的,但不知道能否满足唐老师的要求,也不知道是否能够攻擂成功,请大家多指导。
您有更好的吗?
#头号周刊#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举世闻名,可否因势利导设立“小浪底市”?
总投资347亿,可拦泥沙78亿吨,控制黄河流域面积92.3%,将黄河下游花园口的防洪标准由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不仅是造福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史诗级宏伟工程,而且在国际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可谓“南有长江三峡,北有黄河小浪底。”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与长江三峡所在的地级市宜昌相比,小浪底至今仍是一个默默无名的乡镇级存在。
这不仅与时代发展、中部崛起不相匹配,而且由于小浪底水利枢纽横跨济源、洛阳两市,对开发有“北方千岛湖”之称的国家4A级景区,也相当不利。
从国内新兴城市发展轨迹来看,以拦河大坝(水利枢纽)为名的新城也为数不少,如以黄河三门峡大坝兴起的三门峡市,以都江堰水利枢纽为名的都江堰市,以丹江口水利枢纽为名的丹江口市等等。
那么,可否整合相关资源,因势利导设立“小浪底市”呢?
未来构想的小浪底市,管辖范围由现在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景区+洛阳市孟津区小浪底镇+济源市坡头镇+洛阳市孟津区北区(原吉利区部分)+焦作市孟州石庄乡+西虢镇。
如此一来,未来的小浪底市不仅有风光旖旎的黄河小三峡、北方千岛湖、黄河湿地、西晋潘安转枝柏等山水自然人文景观,还有洛阳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新修建的呼南高铁黄河北站等,松散闲置的资源既得到有效的强力整合,且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有利于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和加快济(源)、洛(阳)、孟(州)融城发展。
2000年,一名女警被家人告知,她12岁的儿子离奇失踪了!接下来的22年里,这名女警为了寻找儿子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结果儿子还没找到,丈夫却说:“咱们离婚吧……”
儿子失踪那天是一个周日,那一天,36岁的焦作市公安局法制支队二级警督何树军,正在警校里面接受封闭训练。当天晚上11点多,何树军都已经上床休息了,丈夫的弟弟、弟妹突然跑了过来,气喘吁吁的告诉她:“不好了,小飞失踪了!”
何树军的儿子李飞这一年12岁,刚上初中。今天中午跟他爸爸要了30块钱,去给自行车配锁。因为那铁匠铺子离家不过500米,所以家里人就让他一个人出去了。谁曾想,孩子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
当时一家人都急疯了,一直找到晚上都没找到孩子的下落。孩子的叔叔猛然想到:“小飞不会是去警校找他妈妈去了吧?”于是,孩子叔叔赶紧着急忙慌的来到了警校,谁曾想,李飞并没有来过。
何树军知道孩子失踪了之后,第一反应就是很生气,因为孩子之前有过离家出走的经历,她也没太过担心,第二天天刚亮,专门请了个假出去找孩子。
然而,能找的地方都找了,仍然没能找到李飞的踪迹。
这一刻,何树军彻底慌了。
虽然李家很快就报了警,但因为当地没有摄像头,茫茫人海,警方也无能为力。
正在何树军急的都要哭了的时候,一个电话打了过来:“你儿子在我手里,给我钱,我就放了他。”
竟然还有人敢威胁警察!没过半天这个“知情人士”就被逮捕归案了。他很快交代:“我是看到你贴的寻人启事,才想着骗点钱花花的,不知道你儿子的下落!”
线索就这么断了。
何树军为了有更多时间寻子,果断住到了单位值班室内,经常主动帮着同志们值班,为的只是能节省出时间来寻找孩子的踪迹。
在最开始的一段时间,何树军去的最多的就是附近的太行山,她总觉得儿子可能是去山上玩耍,然后迷路了。时间一长,何树军逐渐成为了一个“野外生存专家”,山上食物的位置,会不会突然变天,她都一清二楚。到了晚上,何树军也经常在山上和衣而眠。
但,找遍了整个太行山之后,何树军仍然没有发现任何的线索。
原先,家里人也会帮着何树军一起找孩子,找着找着,同行人越来越少。妈妈甚至劝她别找了,趁着还算年轻,不如再要一个。结果何树军说什么都不肯同意:“要是小飞找回来了,看到家里多了个弟弟妹妹,他该多伤心啊。”
找着找着,20年过去了。已经退休了的何树军,脸上增添了许多岁月的痕迹,原先浩浩汤汤的“寻人部队”只剩下了何树军一个人,丈夫也变成了前夫,去了国外后再也没有回来。
好在,2018年前后,何树军找到了一位愿意支持、理解她的丈夫,有了精神上的依靠。
这20年里,何树军的足迹从太行山扩大到了全国,除了东三省和新疆,基本上能去的她都去过了。
只要有一点线索,不管靠不靠谱,何树军总要第一时间去寻找。有时候,她正吃着饭呢,手机来信息了,扔下筷子就往外跑。
很多人都觉得何树军“魔怔”了,还有人在背后议论她是“祥林嫂”。何树军对这一切都心知肚明,但她不觉得自己是“祥林嫂”。何树军说,我和小飞间有一种心灵感应,他如今肯定还活着,正等着我接他回家。
2020年时,何树军的故事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关注,有记者跟着她去河南找了4天孩子。记者发现,何树军出门时只带了一个雨伞,一床被子,一个热水壶,和两个小包。白天时,她像个斗士一样到处找人,晚上10点,就回到车上盖被子睡觉。
之所以睡车上,是为了省钱。据何树军说,这些年她为了找孩子,都快把家给“败光”了,房子、积蓄都搭了进去。开的这辆本田车是后来买的,这样方便去乡镇一级的小地方。
这些年来,她找到过50多个很像小飞的孩子,其中一个不管是经历、样貌、年龄、身体特征都很符合,但唯独DNA鉴定结果不匹配。
因为这事,她大病了一场,好了之后,就再次踏上了征途……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相信上天一定会让这位坚强的母亲完成心愿,早日一家团圆的。
#我国1400万人忍受极端通勤#
非常理解,都是为了生活而奔波,要么没有其他选择,要么工作确实很好,不舍得放弃,否则也不会那么多人坚持。
这事让我想起了我家20多年前的生活,那时候我父亲还年轻,当时在镇上工作,后来因为工作关系,调动到另一个镇上,我们家离这个镇上近40多里路,其中还有10几里路是泥路,那时候农村的交通工具还主要是自行车。老头子就这样每天蹬自行车风里来雨里去,正常要2个小时左右,冬天还好,雨水少,夏天就特别难,因为经常下雨,一下雨路就成了烂泥路,根本没法骑车,只能推着甚至扛着车子走,基本上要三四个小时,早晨5点就得出发,晚上8点多才能到家,太辛苦了。
坚持了三个月,老头子实在受不了了,就买了一辆摩托车,解决了路上慢的问题,但是下雨天烂泥路的问题还是解决不了,这家伙,泥路上,摩托车更没法走。所以后来如果下雨雪,就干脆住在单位不回来。
这样的生活在20多年前的农村其实很少见的,但是今天的城市里越来越多,我认为这是大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城市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聚集,满足城市需求的配套成倍放大,社交和工作的距离越来越远。实际上生活和工作本来就难以完美的匹配,只能说在不同的阶段,要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学会平衡!
这里就是驻马店平舆县下面一个乡镇的私立小学,现在说是私立学校也不算私立了,因为这个学校的对面公立学校因为没有生源,在教育局的协调下把两个学校合并了,就这样一年级一个班也只有三十几个学生。
很多家里有条件的学生都送到县城或者市区去读书了,留下来的学生基本都是留守儿童,老师在家校群里留作业,有的家庭只有老年人带孩子,连智能手机也不会用,根本不能及时收到老师和学校的最新消息。
老师也有一部分是社会人员,并没有教师资格证,能扫盲,但是教育质量肯定不能和城市里比,
在过往的20年里,许多乡村学校被撤并,大约有30%的农民因孩子上学而被迫进城。
有人说小规模学校反而能为儿童提供更到位、更能因材施教的关怀。
不现实。立德树人说得好,但教育竞争更残酷,有条件的必然外迁,农家乐可以,乡村振兴也好,但把乡村教育办好,把孩子留在农村,还是不现实。
家长都是为了孩子。乡村没有学校就都往城里去。人才流失,乡村发展缓慢。就算创办产业,新农企业也未必留得住人才,而城市里面又学位和入学人数不匹配,真不知道乡村学校撤并的意义在哪。
说到感情恋爱,干扰因素真的是太多了。我爸这个建议,害惨了我二伯。至少我看来是这样。相爱就会有珍惜,再困难,一切都会好起来。而戾气更像怨偶,不但不爱,互相伤害,还上窜下跳,搞得一家人鸡犬不宁。我爸爸是兄弟里读书最多的,参军当过工人下过海当过农民老师。什么职业你能拍脑袋想过他就干过。创业也不下五次。还不算支持我弟弟创业的次数。什么创业致富,我戒了。说到相爱这件事,作为小孩我真的印象深刻,父亲在我出生的时候,照顾我母亲可谓是体贴入微,我每次质疑她的选择,她都一脸懵逼,他对我挺好的呀。有些细微的瑕疵,我后面再讲。说我二伯和他妻子,妻子是文城人,现实生活中的地方,不是小说里啊,当然它也有正名,我还是不说它了。我爸当即的印象是,应该文城很好,那里的女人会心疼老公。就是这么一句话,他们结婚时还是同事。文城这个地方,我还想详细说一说就我看到的现象。若说文脉,我的省份就这么一个地,我觉得省会也不及它。这里聚集很多东南亚地区的华侨,早年间,男丁外出打工,女方留守家里,照顾一家老小。也是女方能干的原因。这里说说我奶奶的养父,他家里有个妻子,双目失明,有两个儿子。1900年代,他去马来西亚是做生意,当年收养了我奶奶,给我奶奶养母照顾,事实上,我奶奶养母似乎也不待见我奶奶的。当年养父回国,奶奶才一腔热血也要回来,受到过她养母阻拦还击掌发誓不再回马来西亚,这才随我爷爷飘洋过海回来,这是现实版的飘洋过海来看你。我奶奶的养母是她养父的什么人,就不是很清楚了,后面我会再进一步推断我奶奶的身世之谜。到这里已经是我家族成员给到我过于奶奶的具体情况。有一点点印象,我小时候她常常跟我提起《孽债》。当时懵懂,不太知道她说什么……但她始终因这个话题而万分痛苦。这是我对弃婴的印象,尤其是女弃婴。不想要了,就不生,人流无异于把婴儿绞死在子宫里再排出来。就算生前,还要做B超看看怀的是不是女的,是女的就做掉,好像两个人肉都不疼的。子宫肌瘤不知道是不是和这个有关。就算生出来了,发现是女的,没饭吃的年代还要把她扔在路边,一个活生生刚刚生下来的女娃啊!一条人命。我曾经看个一个外国华裔的女生,和我一样年纪,在国内找到了她生父母,她爸爸带她去当年扔她的地方,她被收养怎么安排去了国外的,不是很清楚,就是回来找的了父母又如何呢?只有怨恨吧,她一脸冷漠,当时我印象深刻。解开自己的身世之谜又如何呢?生命为什么会变成了其他人类的某个阴谋诡计?而不是在爱与祝福里诞生?人类罪孽还不深重吗?轮回转世让我们知道现在的现实社会家族成员都是以出生,人类法律定义上的婚姻,婚姻婚姻,女的昏头昏脑的原因。我从小就看得透彻,十五岁各种学习计划上什么学校,时间安排就开始了,没有结婚这一项。我讨厌这样的生活,我想获得自由,和喜欢是人事物在一起,无论最什么,当年许愿决心单身,其他人都跟着我说,我们也是。结果,一长大,她们统统一个比一个嫁的快。大学全宿舍就我单身,好像朋友里面也是。当年我还很偶然地买到过一束干花,比瓶盖小一点,是橙黄色系的,像是菊科,它的神奇之处在于,太阳晒的时候它会自动开放,放在屋子里又会所在一起,像含羞草被动到的自动模式,含羞草让我意识到植物也有意识。但是干瘪瘪坚硬的菊科草花,因为阳光而开放很神奇。它超出我的知识体系与认知,但是小时候在河边玩,野外玩的经历,让我对大自然很喜欢。就算是工作也考虑最便宜租金的房子,我并不太在意居住环境与群体,只要收拾干净就很不错了。巧不巧,我跑去了这座城市绿色植被最高的地方,还是父亲看城市地图发现的。还有一个旧城植被最高绿色最好的公园。他对公园的水产生了抵触,又说城市有什么好,住的窄,人多车多,出门很久才能吃上饭,两块城市植被最高绿色最好的地方,他还嫌这嫌那,我有些生气,就不说话。后面再细说关于城市农村的想法。回到生命源头这件事上,无论是从植物动物还是人类,我们都清楚了不善待生命,恶果一定是堕入轮回的,一直有余孽运转驱动。轮回转世有男女身,且分男阳女阳,男阴女阴。其实,有一段时间我觉得即使婚姻里,无论男女阴阳配对好的话,其实婚姻家庭也会好起来的。无论谁主外谁主内。语言里的阴阳不知和这些有什么关系,我总感觉语言的体系是被蓄意打乱,就是为了让人类无法升级。相互不认知了解,甚至自相残杀。这一世的怨念也可能来自前一世受伤的业报。至少车祸身亡与强奸犯罪属业报显化。车祸源于父辈爷辈的某些隐性动力难以宣泄,战争使人受到非人虐待就更不用说了。对了,我当年在镇远镇上自己一个人逛了一圈,还看到那里有一个当年中国收各国战俘。之所以说“收”,就是因为战争现实所致,不是我们主动这么做。和平村,一个免费景点。自己做饭吃饭住的地方。旁边不远处还有一个旧时代贵族家族老三参加革命战斗后来成为翻译家的故居。这也是我对翻译家这个人生目标有了一些启发,称得上翻译家的都九十多了。后来者文字表达既没有美感也缺乏精准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