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头条# 宝鸡监狱门卫班组负责监狱机关大门、家属院大门管理,是监狱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每天对进出人员测量体温、登记信息,按要求严控人员进出,杜绝外来人员流入。封监管理以后,监狱抽调了42名职工联合门卫班组进行检查,逐户逐人排查登记,统计上报。 内容来自于陕西监狱官宣
#宝鸡头条# 不论是有意为之还是粗心大意,一个小动作,把自己送进了监狱。
2019年6月份,张某在宝鸡扶风县开办了馍店,生产、销售手工馍、烧饼。2020年7月份,张某得知在烧饼里面添加泡打粉,不但卖相好,吃起来也蓬松,他便在制作加工烧饼过程中添加了网购的泡打粉。
随后,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他制作的烧饼进行抽检中,发现铝残留量超标,被判定为不合格食品。根据有关规定,他触犯了法律。
在食品生产中,到底能不能添加泡打粉,@闻时料理4022 专门查阅了有关资料:
泡打粉是一种快速发酵剂,主要用于粮食制品之快速发酵。在制作蛋糕、发糕、包子、馒头、酥饼、面包等食品时使用。
如果食物中泡打粉的质量和数量符合食品添加剂标准,国家是允许的,适量食用也不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含有铝的泡打粉,过量摄入可能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患病风险,国家不允许。也就是说,含有铝的泡打粉是不允许加入食品的,不含铝的则可以,且要适量。
不幸的是,张某购买的泡打粉,不是从正规渠道购买的,不是食品级的,含有硫酸铝铵成分,即含铝,这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绝不允许的。
有人认为,像饮食行业是体力劳动,只要勤勤恳恳、老老实实、诚信买卖就可以,实则不然。张某肯定知道在馍和烧饼中不能添加有害成分,但它不知道自己购买的添加剂是不是食品级的、是不是安全的,不知道用量多少,凭感觉行事,这样盲目自信能不出问题吗!
没有知识,不懂科学,不学法律,买来的物品不知道组成成分,不知道有害无害,不知道能不能用,不知道使用后产生的后果,道听途说,盲目使用,凭感觉凭经验凭知觉,结果事与愿违,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不知不觉违犯了法律规定。
张某从事蒸馍三十年,终因以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被法院判刑,并处罚金。这就是教训,这就是前车之鉴。#宝鸡身边事# #宝鸡爆料#
2011年,有人在秦始皇祖陵发现一个盗洞,专家下去一看傻眼了,盗墓贼的手法堪比考古人员,打出的盗洞足足有6层楼深,却一件文物也没带走。
这起盗墓案件,就是震惊一时的秦公六号大墓被盗案。
2011年6月4日,位于宝鸡市凤翔县的先秦陵园发生了一件怪事,这天工作人员像往常一样巡逻,当他们来到6号陵园区的时候,突然发现一小块地方的麦子倒了,周围还有一堆刚刚被挖掘的黄土。
因为这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许多先秦时期的墓葬。出于保护文物的目的,这些墓葬都没有发掘,当地农民就在上面种起了麦子。可此时正是麦子即将成熟的季节,谁会在这个时候推倒麦子挖土呢?
经过查看,工作人员发现了一个洞口,洞口不大,朝里面望去,有点深不可测。很明显,这是一个刚打没多久的盗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盗,这可是一件大事,工作人员赶紧报案。
宝鸡市公安局马上抽派警力,协调相关的文物专家一起实地探查。他们先派了一个考古专家,用绳子系在他身上,一点点往下面放,过了好久专家才被拉上来。
出来后他很激动,大口地喘着粗气,一是因为缺氧,二是因为墓室完好,没有被盗,三是因为他发现了黄肠题凑,意味着墓主人的地位非常显赫。那埋藏此地的究竟是谁呢?
1976年,考古专家曾经在附近挖掘了秦景公的陵墓,也就是秦公一号大墓。也就是说,眼下这座陵墓的主人,很有可能是秦国的某位国君。
经过测量,这个盗洞足足有19.6米,相当于六层楼的高度。根据专家的描述,他见到了黄肠题凑,这是一种流行于秦汉时期的特殊葬式,在椁室四周外面用坚硬的柏木包裹,能使用这种规格的绝对是帝王级别的人物。因为柏木质地硬,盗洞只打到了这里,根本没有打通墓室,这意味着里面的文物完好无损,盗墓贼空手而归。
虽然没有文物被盗,但敢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手,可见这伙盗墓贼有多嚣张。警方开始搜集线索,打算把他们一网打尽。他们发现这个盗洞很有特点,盗洞内壁非常光滑,说明不是人力挖出来的,而是采用的“挤压式爆破”炸出来的。
在全国的盗墓团伙中,一般只有河南、山西的盗墓贼习惯这么干。而且这个盗洞直指墓室,能这么精确找到大墓的位置,打出这么深的盗洞,现场还被打扫得很干净,没有留下任何有价值的证据。所有线索都说明他们肯定是团伙作案,团伙中至少还有一个本地人,而且这伙人对先秦墓葬很了解,专业知识非常丰富,作案手法还相当老道,极有可能是惯犯。
一开始,警方开始重点排查最近出入陵园的人员,然后又开始对当地近几年涉嫌盗墓、贩卖文物等可疑人员进行筛查,可还是一无所获。
警方决定从交通和住宿信息入手,重点摸查一个月内来宝鸡的河南人和山西人。经过调查,查出了159名河南籍和65名山西籍人员,逐一排查后发现,三名河南籍人员有盗窃前科,其中来自河南三门峡的任新忠嫌疑最大。顺着这条线索,警方顺藤摸瓜,又确定了张有廷等六人同样有重大嫌疑。
在向河南警方求证后,河南警方表示这伙人之前就有盗墓行为,宝鸡警方当机立断,立马赶赴河南抓人。把几人抓住以后,还在张有廷的家里搜出了洛阳铲、炸药、导火索、指南针等作案工具。
随后,几人又吐出了三个名字:宝鸡人姜涛、徐胜利和浙江人叶再孝。接着警方又把三人抓获,至此这个一共九人的盗墓团伙全部归案。
根据他们交代,最先策划这件事的是姜涛,他出狱后,为了捞一笔大钱,把心思放在了先秦古墓上。他查阅资料,四处拜师,学习各种墓葬文物知识。然后扮成游客,数次去踩点,摸清了大墓的周边情况,然后去搜集了很多资料,甚至还实地观察秦公一号大墓的墓室,一步一步地丈量,借此推断相关的数据。
准备了一年多的时间,姜涛绘制出一张墓室的方位图,这也解释了为何他们能精准地把盗洞打在墓室上方,毕竟做了很多功课。
接着他开始组织团队,浙江人叶在孝是出资人,张有廷是爆破专家,其他几人则辅助完成别的工作。
最后他们顺利地打通了盗洞,就在以为要发财的时候,却被黄肠题凑拦在了外面。因为盗洞狭窄,他们只能用汽油锯一点点锯那些柏木,产生的浓烟和木屑却让人透不过气,甚至有人在下面昏厥。
他们决定再想办法破坏黄肠题凑,可此时即将麦收,不断有人靠近这里,很难再找到机会下手。没过几天,工作人员发现了这个盗洞,彻底断绝了他们的“发财梦”。几个人就此散伙,直到在监狱里再次团聚。
后来在分析这帮盗墓贼失败的原因时,宝鸡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说,盗墓贼失败的原因有三个:第一盗洞太深,下面缺氧;第二,盗洞太小,不方便作业;第三,盗墓贼准备的工具不方便。
最后文物部门对盗洞进行了掩埋,墓主人的真实身份也只能等到将来再揭晓了。
参考资料:
《京华日报》:秦公六号大墓被盗案告破,嫌疑人水平堪比专业人员
新华网:秦始皇先祖陵墓被盗案侦破记:盗洞直达“黄肠题凑”
《华商报》:秦公六号大墓盗窃案追踪:仪器很先进盗贼不一般
反映宝鸡地下党与游击队革命斗争历史的电影《西府游击队》开机仪式在岐山县太平市文化旅游街区举行。注册地址岐山职中的陕西芳草影视文化传媒出品。
游击队当年控制了东起岐山堀山,西至凤翔五指岭,南至岐凤公路以北大片地区。
1946年11月,中共西府工委从陕北边区派出的8人武工队进入宝鸡的第一个落脚点,就是岐山北山(今涝川村)的一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叫杨家山的小山村。在南沟村村民李广娃的引荐下收编盘踞在前箭山的20几人的刘岐周非法武装,刘岐周游击队后来发展到二百余人。
由于岐麟凤三县交界的广大山区是关中向陕北边区走私物资的重要通道,加之穷凶极恶的国民党反动派在岐山肆意屠杀、滥捕滥押、疯狂镇压、恣意横行的残暴统治,岐山大地活跃着许多非法武装,在西府武工队进入岐山前后,地下党岐山工委就组建了王孝先游击队、冯兴汉游击队、郑士奎游击队、王均贵游击队、南塬秘密武装、刘耀玉岐凤独立游击队、徐俊杰游击队、王九儿游击队等武装力量。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岐山人民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文斗也是有声有色,轰轰烈烈,当然也付出了重大牺牲。岐山士绅连续告倒四、五任国民党反动县长,国民党反动官员对岐山人民是闻之色变、恨之入骨,连蒋介石都言之颤栗,最后想了个“以毒制毒”的办法,派了个1928年叛变后在国民党正规军当过少校、莫斯科东方大学毕业、1921年就入党的共产党叛徒原子弹来当国民党岐山县长,色厉内荏的原子弹上任前专门去国民党省城监狱向坐牢的多个前辈讨教,如何才能不被告倒入狱。
杀气腾腾的原子弹在岐山大开杀戒,任职一年就屠杀60多人,关押多人。到任不到半年就分两次屠杀岐山士绅16人,残杀地下党9人。污名枪杀把前县长以贪污勒索受贿罪送入监狱的农会理事长、县参议员孙明卿。解散乡民代表会、逼迫商民服役出丁,县议长在内的多名士绅、平民被逼流亡他乡。解放后,原子弹在西安被枪决。
电影西府游击队,其实改名凤鸣岐山或岐山游击队、岐山热血,片名带有岐山元素更确切。加上反腐色彩,文攻武斗,斗智斗勇,刀光剑影,血雨腥风,更有商业价值。英雄美人,太老套。2019年,陕西广电影视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陕西秦岭世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反映凤翔起义的电影就叫《凤翔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