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不能说跟民族无关,安禄山造反前夕进行了一次人事调整,用三十二个蕃将代替了汉将,“辛亥,安禄山使副将何千年入奏,请以蕃将三十二人代汉将”——《资治通鉴二百一十七卷》
李白把安史之乱跟永嘉之乱相提并论: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李白
平定安史之乱的首席谋士李泌认为叛军将领大多是胡人:
“贼皆虏将,华人为之用者,唯周挚廖廖数人尔”——大唐宰相李泌
谢灵运是南北朝时期的大才子,据《宋史》(刘宋)记载,谢灵运小时候特别的聪明,文章写得非常好,在江东一带很有名气,对于古代的才子来说,这本没有什么稀奇的,但谢灵运的情况却比较特殊,因为谢灵运的父亲谢瑍生性迟钝(智障),这样的遗传都能算基因突变了,连谢灵运的爷爷谢玄都感慨:“谢瑍怎么会有谢灵运这样的儿子”
但在不久后,谢瑍,谢玄相继病逝,根据当时的法律,年仅18岁的谢灵运继承了爷爷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授予员外散骑侍郎的职务,这就是一个闲差,如果换作是旁人,肯定早就谢主龙恩了,而谢灵运无依无靠,还嫌弃官小,拒不就职,好在朝廷并未追究他的责任,反而在不久后任命其担任琅琊王司马德文的行参军,相当于领导秘书。
谢灵运平素行事高调,跟对领导后,生活更是奢靡,据《宋史》谢灵运总喜欢穿奇装异服出行,总爱乘坐豪华座驾招摇过市,十分抢眼,这在当时还成为了一种时尚风潮,不少青年才俊争相效仿,而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反馈,谢灵运变得越发膨胀了。
有一次,谢灵运入宫觐见皇帝,新来的门卫不认识他,按照正常的规定,应该验明身份后才能放行。谢灵运一怒之下竟把门卫打了一顿,谢灵运时常在外面花天酒地,家中小妾和仆人发生私情,谢灵运直接将仆人打死,不少官员上奏弹劾谢灵运,大家都在等着看皇帝如何处置谢灵运。
而此时正好遇到朝廷内部发生巨变,刘裕篡权建立了刘宋王朝,但政权尚未稳定,正好就遇到谢灵运这事,谢灵运爵位被降一级,撤销原职,改任为散骑常侍,这已经是很轻的处罚了,而谢灵运自视甚高,被处罚后总觉得怀才不遇,没少抱怨领导,所以在不久后被调出了京城,改任为浙江永嘉太守。
江浙一带风景秀丽,谢灵运到任后,彻底放飞了自我,身为太守,本该专心处理政务,谢灵运却时常带着属下们游山玩水,短则数天,长则半月,美其名曰,了解辖区风土人情,每到一地便赋诗作文,这在当时倒是引起了不少文人墨客竞相效仿。
但谢灵运这样不务正业,自然引起了不少大臣反感,朝廷特意派人找谢灵运谈话,没想到谢灵运一赌气,直接请辞回乡了。回到故乡会稽后,谢灵运依旧醉心游山玩水,为了经营家业,他申请把府宅旁一片湖面填了种水稻,但那属于公产,太守孟顗果断拒绝了,两人因此结仇。
后来谢灵运和朋友们聚会时,谢灵运喝多酒聚众闹事,被送到了官府,坐堂的官员正是孟顗,他才要审问谢灵运,谢灵运就喊道:“身自大呼,何关痴人事!”孟顗火冒三丈,向朝廷上奏,声称谢灵运在乡里聚众闹事,有谋反之心。
谢灵运冷静后,听闻孟顗告自己谋反,十分惶恐,连忙入京申辩,幸好宋文帝知道他是个狂妄之徒,但也就是行为不检点,绝不敢谋反,只是斥责了谢灵运,让他到江西临川担任内史,然而,谢灵运根本就不适合当官,到了临川后依旧我行我素,寄情山水,所以没过多久再次遭到弹劾。
而此时宋文帝身染恶疾,朝中政务交给彭城王刘义康主持,刘义康最讨厌的就是谢灵运这种恃才傲物的文人,马上命谢灵运回京接受调查,谢灵运十分狂妄,将朝廷派来的官员打了一顿,还写了一首诗“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这可不得了了,谢灵运以张良、鲁仲自比,这是在暗示自己曾为晋臣,将刘宋比为秦朝暴政,说自己耻为宋臣,故终日游山玩水。
刘义康勃然大怒,立刻让人逮捕了谢灵运,他坚持要以谋反罪杀了谢灵运,幸好宋文帝说谢灵运出身士族,祖上也功勋卓著,才免了其死罪,将他流放到广州。而就在谢灵运被押往广州的途中,又出事了,当地发生了一场抢劫案,审讯时,一个嫌疑犯交代,有人出重金让他买武器,网罗勇士,在三江口劫持囚车,解救谢灵运,事成后有重谢,但最后因为资金有限没能实施计划,大伙只能去抢劫了。
消息传回朝廷后,宋文帝下令将谢灵运就地正法,谢灵运临死作了绝笔诗:“龚胜无余生,李业有终尽。稽公理既迫,霍生命亦殒。凄凄凌霜叶,惘惘冲风菌。邂逅竟几何,修短非所悯。送心自觉前,斯痛久已忍。恨我君子志,不获岩上泯。”其中龚胜,李业均为汉臣,王莽篡汉后致仕归乡,不肯为朝廷效力,谢灵运本可有一番不小的作为,但却不肯接受政权更迭的现实,就此结束了悲剧的一生,实在可惜。#历史回眸##历史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