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人口普查工作难进行,一百户长遭枪杀!
自1月9日起,缅甸各省邦开始人口普查登记工作。而普查工作充满了风险和不顺,近日不断有相关人员遭遇枪杀或抓捕。1月15日早上6点左右,仰光省达基达镇区14保迪腊瓦迪1路上,2名男子骑着摩托车近距离向1名百户长开枪,百户长当场死亡。
除此之外,1月9日,浪弄镇区一名副警长遭到枪杀;1月11日下午,仰光省达梅镇区达梅街区162条街上,正在进行人口普查登记的相关工作人员遭到炸弹袭击,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1月14日,4名公务员在下乡普查人口时被PDF(人民保卫军)抓捕并将面临被起诉。#缅甸# #缅甸观察# #缅甸印象# #人口普查#
关注“缅甸见闻ANRAN”,获取缅甸时事讯息、旅游景点信息、历史老照片和珍贵历史影像资料。
尊重女性丶爱护女性,最大最好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严教严管,俗话说“娇宠出逆子,纵容出乱臣",尤其是对职场和官场的女性官员,只有对其严格选拔,从严管理,严格监督,才能避免潮水女,婚房女,火箭女的屡发高发,保持公务干部队伍的纯洁廉政,从目前发连续发生的成都、扬州、黑水女性官员的事件看,应对女性官员“三超"现象,做一次倒查十年的监督普查。

一是超快提拔,主要看女性官员在提拔的年龄,工龄,任职时间,跨区域调动提拔上,是否有过快过频的现象,尤其是对地方行政主官调动后,所在地区女性官员跟随提拔调动的情况进行个别查询监督。
二是超指数配置,一个区域的公职官员都有指数配置要求,对于指数已满,又超指数配置的女性公职官员,尤其要重点查询其配置依据如何?配置社会反响如何?配置绩效如何?
三是超级表现,从查证的很多公职女性官员的违规表现看,超规用权,超级消费,超高荣誉普遍存在。
加强监督检查,既是清理队伍,消除隐患;又是振聋发馈,加强警示,把我们的干部队伍,建设成一支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
前几天打开了久违的电视机,看了下新闻频道,看到正好在播放关于个人养老金制度的画面,于是停留了一会,看了央视新闻记者对这个新鲜出炉的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几点解读。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2.64亿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8.7%,老年人口比例上升较快。在这一背景下,养老保险制度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养老保险加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已经覆盖超过10亿人。第二支柱是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已经覆盖5800多万人,个人养老金制度终于作为第三支柱要出台了,这也是现在社会的关注的热点,引起了广泛关注。
首先,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可以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这个覆盖的人群就比较广泛了。
其次,缴费完全由参加人个人承担,实行完全积累。参加人通过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参加人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的上限为12000元。至于为什么要设置上限,可能是为了尽可能均衡吧,这个我也不太明白,只知道农村的合作医疗养老保险都是设置了上限的,并不是你想交多少就交多少。

最后,如何领取?参加人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出国(境)定居,或者具有其他符合国家规定的情形,经信息平台核验领取条件后,可以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领取个人养老金,领取方式一经确定不得更改。领取时,应将个人养老金由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转入本人社会保障卡银行账户。参加人死亡后,其个人养老金账户中的资产可以继承。
新闻几分钟播完了,我却陷入了沉思,国家出台的这个政策固然是好,但是真正需要养老金的还是大多数像我父母一样的农民,他们一辈子都和土地打交道,最后老了,还要一直靠自己的双手去劳作,直到不能动,他们的内心是极度没有安全感的,尤其是60后的父母,我奶奶那一辈,生活比较简单,老了自然而然就跟着儿女,一般子女众多,总有人伺候吃喝到最后,也不用想那么多。

但是60后的父母,孕育了80后这一代,80后几乎都出门求学或工作定居在外地,一般都只留了父母两人在老家,虽然老家的环境和居住条件都比以前好很多,国家也有一定的政策,农村养老一个月仅有一百多元,可能真的只够买点盐或交水电,这对他们来说,根本微不足道。如果子女能有钱给父母交上这个个人养老金,那么他们的心理可能是踏实很多,但是两个老人一个月2000的费用,对背着房贷车贷的普通打工人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尤其是这个疫情之下,很多人都是负债重重。
看到了这个新闻,我真的有心无力,心里的愧疚更深一层,去年姨夫患癌,断断续续在医院治疗了一年多,最后还是离开了,我妈不止一次跟我说过,你姨夫命好,是公务员,医保报销比例高,只要活着就每个月领工资,工资足够在县城请护工和生活费,所以才能多活一两年,要是农村的,估计早就没命了。听到这些话,句句真实,却句句戳心,这就是现实,我们不得不承认。有退休金的老人老年生活丰富多彩,也没有那么多烦心事,没有退休金的老人却到老都一地鸡毛,生怕给孩子添麻烦,增加压力。

国家可能也在努力想尽力平衡一下这个差距,让所有的老人都能老有所依,可是现实却是残酷的,更多的靠我们自己多努力,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学会努力奔跑,愿我们能尽自己最大的力量,让父母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百姓关心的经济数据】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我国青年人占比35.6%,2021年人口普查男女0—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17.95%;今天不说青年,我想说说少年,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你读过吗?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说得多好!
少年终要长成青年,但成长过程就是能否成为有担当有作为的青年的重要因素,我们的少年沉迷游戏,身体孱弱,关注明星和网红,还有一大部分来自于单亲家庭,缺乏自信!我们看到的是有的青年颓废躺平,岂不知他们从少年开始就没有了目标,当科学家,当军人,当老师已经不是青少年的人生目标首选,这个变化太可怕了,14岁是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关键,但我们青少年的叛逆,抑郁逐年上升,专家们学者们,双减压力是小了,成长方向也迷茫了,都去考公务员吗?

你看看周围十几岁的男孩女孩眼睛里大部分都没有光彩,我真的越来越担心他们长大了,能抗起建设国家的重任吗?位卑未敢忘忧国,呼吁青少年的国防科技教育,不忘国耻的历史教育,鼓励创新研发的智慧投资,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别让我们60后门失望,因为世界是你们的了,发展什么样你们决定!#鸿雁聊经济# #百年五四#
如果不是特别需要,建议暂时别买房。一,二手房市场变化大,我们这里是小县城,没有工业,工人工资低,公务员仅有两三千而已。两年前,一套二手房出来,有好几波看房的,100平以上的三室,100万以上,抢购。现在基本在80左右,中介手里有一大把房源,投机者都急于出手。
二,人口外流严重。人口普查,以前有22万,现在18万,减少四万,流出的年轻人占大多数。
三,两年前房价飞涨的时候,人们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只要有男孩的家庭,十岁以下都有把房子买好的。一般工薪阶层,基本两套房子。

#现在招工就这么难吗#很多企业都在感叹招工难,难招工,企业招不到人影响正常生产就会有一大批人跟着着急,首先是当地政府是最急的,企业不开工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就没有税收,没有税收一个城市的财政怎么办,毕竟一个城市还有成千上万的公务员要养活,所以为了帮助企业招工也是想尽一切办法,有的政府要员亲自到人口输出低做宣传,有的什么市长开直播,还有的承诺这补贴那补贴;其次是那些商家,比如做房地产的,卖汽车的,没有人出来打工赚钱,房子卖给谁,汽车卖给谁;然后是专家开始大谈阔论出损招,又是建议限制老百姓这个,限制那个,逼着你往外出打工的道路上走。但是谁又能理解现在老百姓活得的有多难,有多惨,有多累,谁又能体会农民工为讨要几个可怜的工钱不得已去爬楼顶,去爬塔吊,去苦苦哀求新闻媒体帮助的滋味。谁又能体会为要工钱老板那鄙视和无赖的眼神对农民工心里的刺激有多痛,谁又能体会为要工钱求助政府部门时有些工作人员懒散推脱踢皮球时,农民工有多么的无助和无奈。第六次人口普查说中国14到59岁的人只有89438万人,我们假设9亿人,城市人口要除掉3亿人,他们有保障不会去打工的,还有6亿,这6亿人当中除去15-17岁上学不劳动的,除去身体有缺陷不能打工的,除去在家带小孩和种地的,还能有多少人,2020年全国注册和在续企业和个体户就有1.3亿。这些人都是老板或者生意人个体户是不会打工的。再除去啃老的,开直播的,做自媒体的,跑外卖的,当干部公务员的,当兵的,还有现在很多人躺平的,能有两亿人就不错了。也就是说这2亿人从事制造业创造的价值要养活全国14亿人。你们说这一群体有多累,有多苦,有多难。不是他们不愿意进厂,而是他们是太累了,真的干不动了。社会的担子真的是太重了,真的是扛不住了。所以老板招不到人的时候也请那些当官的,经商的,所谓专家的,不要再惊讶了。也不要到处研究问题研究对策了。其实很简单,打工的也是人,他们也知道累,知道苦。知道疲惫。他们或许只是想歇一歇,只是想躺一会舒舒服服的睡个好觉。不要打扰他们了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