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工作性质是内部审计,什么事都要分出个是非曲直,和什么人都要较一把真,可最终结果是,要么是别人爱理不理地敷衍,要么是拼死拼活地跟我PK。曾经一度,左右为难,抑郁成疾,难以自拔。真的是,在意什么,就会被什么所折磨,好长一段时间里,心中满是块垒。
我在一篇短文中说,哲理、禅思和智慧,是人生命的清风。今天看到寒山、拾到二位僧侣的问答,真是一缕清风,让我拔云见日,如释重负。
寒山问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乎?”
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人生注定是毁誉参半,对待负评,无需多言,无需多想,无需在意,只需把它放在时间的河面上。 在平静的水面上写字,尚且永远写不成一个成形的字,更何况别人要在汩汩涛涛的时间长河里,写一段对自己的妄评。“再待几年”,虽说只是简单的等待,却是一种难得的情怀,更是一种超人的智慧。
对于普罗大众来说, 等待,不是为了有时间修炼到觉悟。心中横亘的纠结,时间会替我们消熔;欲吐为快的冲动,时间会为我们表达。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该带走的时间全都会帮我们带走。
如果非要想快点结束等待的时日,那就要内心的修炼了。宋朝第二个皇帝宋太宗,他尚文习武,我发现他对“修炼”一词有不同寻常的兴趣,检索过古代的很多的诗词,直接将“修炼”一词入诗的,宋太宗肯定是数量上的冠军。他有一首叫《缘识》的诗,最后两句是:知之修炼凡超圣,岁月空深不易攀。凡夫俗子要到达超凡脱俗的境地,不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是很难抵达的。
有时候,等待,不是懈怠,而是放下和释怀的方法。人生本来不长,我的余生已是风烛残年,理应把不多的时日拿来幸福的,不是拿来用八阴炽盛去烤炙的,理不清的尘凡人事,可以暂且放下,暂时卸下心之负累,让时光去淘洗,轻轻松松纵情于生命的黄昏。人生不易,我们活下来,应该尽意让生命少一些“良时光景长虚掷,壮岁风情已暗销”的感叹。
是啊,我们干嘛不可以让自己活得更加无所挂碍一点?
我非常欣赏一种境界: “两袖一用,清风明月;仰天一笑,快意平生;布履一双,山河自在;我有明珠一颗,照破山河万朵……这些都是禅师的境界,我们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如自己不要千丝万缕地被别人牵动,在觉性明朗的那一刻,或也能看见般若之花的开放。
前几年,有个博学的流浪汉,被号称大师和网红,名叫沈巍,有关他的热评如潮。好好的公务员不做,却选择去流浪和捡垃圾,虽然形容枯槁,衣装褴褛,但他心中满是阳光和幸福,口中满是学问和道理,外在清贫而内心富有。在我看来,不论“沈大师”是傻是痴是病,但他的确是做到了真正放下,别人要遁入空门,需要时间和环境教化才能觉悟,而他是隐于尘凡不需要时间和环境的浸染就可以大彻大悟,实则是高人一枚。
万念由心起,念是心里悲欢的梗,时间却是活血化淤的药。假以时日,啥事都是个屁。
记住这三点,轻松好上岸
土山不秃
原创
2023-1-16 17:07 · 来自山东
临近春节,大学生们都放假回来了,很多学生问起就业的问题,有的参加了国考、省考,有的准备考研、考教师编,等等不一,看起来在就业问题上很迷茫、很纠结。
疫情三年,经济萧条,工作越来越不好找。对多数大学生来说,考个公务员、事业编,或者当个教师,找一份体制内的工作,收入不高但很稳定,吸引力还是很大的。
在我们身边,有的学生高中成绩不突出,大学也是普通的二本甚至是更低的学校,却一考即中;有的原来学习很好,大学也很不错,其中不乏985、211等名校,却好几年上不了岸,差别一目了然。到底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难道公务员和事业编考试真的和学习成绩毫无关系吗?
根据自己多年的备考指导经验,我觉得把握住三点,就能助你轻松上岸。
首先,目标要明确,不能车到山前必有路。
很多学生,大一、大二从不考虑就业问题,时间都浪费在逛街、上网和不必要的社交上。临近毕业才想起来好找工作了,却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托关系、找朋友,想靠走捷径混进体制内,殊不知现在体制内是逢进必考、没有别路;有的花几万块钱仓促报个培训班,想靠短期速成成功上岸,效果也不理想。
踏进大学校门,意味着人生一段新的旅程,自己必须有一个新的规划,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果准备毕业之后,进入体制内工作,从这个时候就得开始准备了。一是准备一些必备的硬件,为报考一些特殊岗位准备条件。如果你想毕业后报考选调生,那你首先要争取当上班干部,还得加入党组织,因为选调生的报考条件就是党员和学生干部,有的还要求是主要学生干部。二是该拿的资格证必须拿到手,如司法岗位、会计证、教师资格证等,这是报考司法岗位、会计岗位和教师岗位的必备条件。三是力争多获得一些荣誉称号,增加上岸的机会,如其他省份想去北京参加市考,必须是优秀毕业生、一等奖学金获得者、优秀学生干部等等荣誉称号获得者。
其次,重点要突出,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公务员、事业编和教师编等几种类型的考试,题型、题量各方面完全不一样,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见什么考什么,那样你就是打酱油的,纯粹充数。
最好选取一类考试,你可以选择公务员考试,参加国考、省考、市考、县考或选调生考试等,也可以去全国各地参加公务员考试。总之,只要是公务员考试,就是考申论和行测,题型、题量基本一样,没什么大的区别。也可以参加各个层级别的事业编考试,不管是省市还是县,题型也一样。教师编也是如此,就是考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
但如果你想这几类考试都参加,一个不漏,那基本就是去打酱油了。因为他们的考试内容完全不一样,复习备考的路子也不同,没有这多时间去复习、准备。所谓术业有专攻,找出你的强项,专盯一类考试,效果会更好些。
最后,备考要充分,不能全靠临阵磨枪。
大学相比高中,时间还是很宽松的,从大一开始,每天哪怕抽出半个小时,作几道题,几年的时间也会积累很多。关键是养成好习惯,不懈怠,有恒心,三、四年的日积月累,总比个把月的速成效果好的多。别太听信那些所谓的冲刺班、速成班、包过班。当然,还可以在毕业前多参加几次真正的考试,以考代练,效果更佳。
70后的困惑,到底是被时代抛弃了,还是人到中年应该勇敢面对
今天和一个同龄人聊天,他感叹破烦事太多,穷于应付。我说到了这个年龄,你就知道应该面对生活了,正面并且不能躲避。父母老矣,已经无力帮你遮风挡雨,儿女尚未完全自立,花钱的地方多了去,买房子,成家都如同泰山压顶,不弯腰都不行。刚过完元旦,看到企业信用公示的规则又变了,仔细研究了半天,总算勉强能操作,还需要熟悉操作流程,新的法规和政策不断地出台,一一都需要学习,不敢有所懈怠。进入信息化时代后,社会发展越来越快,裹挟着我们蹒跚前行,真不敢停止脚步,就这样,不会的东西越来越多,会的越来越用不上,不学习,不进步,很快就会被淘汰。
不敢停下,离退休还有十年(如果不延迟的话),公司关门了社保谁来交,虽然养老问题准备了25年,可还是比起公务员的退休水平差的远,按60%的比例缴纳已经很吃力了,表面上看是公司缴纳,其实是小壁虎吃尾巴-----自己吃自己,私营有限责任公司,亏了就得自己掏钱维持,不敢贷款,一旦借贷,就会陷入债务陷阱,银行分分钟就会让你资金链断裂,无法按期还款征信就会受到影响,并且仔细反思一下,找不到几个人能够借到钱渡过难关。所以我反对小企业盲目扩张,尤其是自身实力不足的情况下,靠借款发展利润会被利息吃掉,最后只剩下一堆废铜烂铁值不了几个钱。
儿女已经长大,但是还不到收获的季节,催熟不利于他们的成长。我一直在想,像现在这批从乡下来城里发展的农村孩子,一旦毕业,就需要反哺家庭,为数不多的工资(见习期刚够生活费,转正后像蜗牛一样增长,高薪的毕竟为数不多)怎么开销,怎么积累,紧巴巴的过日子,好好工作,成长后收入才会大幅提高。而家在乡下或者城市底层,家里本来就没有多少钱,而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父母都巴不得儿女贴补点,儿女收入有限,勉强维持生计,这样的循环足可以让人没有斗志。如果面临房子,车子,结婚房子的问题,大学毕业差不多都二十多了,面对的这些问题足可以打败正在学习本事,稳步发展的所有人生规划。眼前的事情解决不了,长远的目标就会更加的模糊。
按理说我们70后这一代人,是在国家发展最和平,最快,受教育最好的时期成长起来的,但是也碰到了剧烈的改革阵痛。例如该多生孩子的时候,计划生育让只生一个,等到不能生了,又开始鼓励二胎三胎;本以为有碗饭吃可以一辈子,可是企业改制就下岗了,有些人勉强够得上福利分房,很多人因为企业效益不好一辈子也没分上房子,看看现在的房价,都觉得像梦一样;好容易搞个体或者小公司有了一点基础,却被电商的发展逼得失去了市场,实在熬不下去,去做保安,保姆,可是如果有了孙子,谁来带?60后正在逐步地退休完成,70后工人身份的女性也开始了退休,因为以前就业的企业自身的问题,补医疗保险都需要一大笔钱,有些养老都断了档,还需要交几年才达到退休的条件,尤其是小县城,效益好的企业几乎没有,关停并分转迁,很多人的档案都残缺。既要把年迈的父母送走,又不想拖累儿女,上有老,下有小,并且自己没有过高的收入,省吃俭用,眼巴巴的等着退休后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这份心酸,这份悲催,让曾经趾高气扬的我们低下了头。是呀,需要勇敢面对,不轻易言输,可你连电脑都不会,像我到目前已经把“二指禅”练就到出神入化的地步,速度还是慢,很多网络上的工作都干不来,年轻人一个小时完成的工作,我们慢悠悠的需要一天,并且腰酸腿疼,老板看在眼里岂能不生气?时代抛弃你的时候,真的不打一声招呼。想想小时候,多快乐,多简单......
#最后一届90后毕业啦# 劝各位90后毕业生首先要考录公务员,没有条件不要走创业的道路!时光如梭,真没有想到最后一届90后也毕业了。90后毕业的视频在抖音上看过一些,但具体的己经很模糊了。但可以对90后毕业生提一些职业发展的建议。近日,本单位招录了两名公务员,其中一位是93年的硕士研究生,学的计算机类专业,之前在深圳一家公司工作,年薪三十万,毅然放弃高薪,进入体制内。我有机会和他深聊了一次,他说在企业虽然挣高薪,但压力大了,无休无止的加班,996是常态,根本不敢懈怠,尤其要到三十五岁,还没有到管理层的话,就要做好随时卷铺盖走人的准备,在深圳60平米的房子,月供要达到两万多,再养娃赡养老人,压力太大了,随时有疯掉的风险,现在回到家乡,四五线城市,月赚六七千,守家在地,在体制内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稳定,即使躺平,也能躺平到退休!所以,奉劝刚毕业的大学生,如没有抗压的能力和充分的创业条件,还是考上公务员进入体制内为人生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