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小改变,你的客情马上就会上升到新高度】
最叫人“无感”的热情,似乎就是美容院和发廊的热情了。
我们跟进店的顾客打招呼,常用的问候语都是“您好,欢迎光临——”。
这问候语本没毛病。
但因为那声音是从口腔机械发出来的,和“心”无关,于是拉着长声的问候语毫无温度,于是这问候被顾客“自动屏蔽”——虽然听到了,但视若无睹、不留下一秒钟的眼神对视。
不怪顾客——没有温度的热情不会打动别人,更不会引起共鸣。
不止是接待时的问候语,其实我们给顾客服务全过程的热情,都没有啥温度。
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冯大大自己身上的事情——
2011年,我工作在北京南三环东铁营桥边的一栋大楼里。
那时候总招聘,每次有应聘的过来,在会议室面试结束,我都会送出会议室、穿过大厅、然后走到电梯门口,等着面试者进了电梯、电梯门关上,我再转身离开。
前台的小姑娘问我:冯总,我看你每次都把他们送到电梯口,可你却没聘用他们,为什么呀?
我告诉那小姑娘:用人是有标准的,所以我只会选择真正符合岗位要求的人。但我同时必须给予每个求职者起码的尊重,这也是对他们的一种支持和鼓励。
其实很多求职者坐在我面前时(甚至没看简历),我已经知道他(她)不合适。但我依旧会“认真”问他的过往工作经历,向他介绍我们的公司,而不是快速结束谈话。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知道每个求职者都会经历无数次“被拒绝”,我要用认真地交流和“把他送到电梯口”这一行动,让他感觉到这世界的善意。
为什么讲这些呢?
是想告诉大家,如果你想你的热情能获得“回声”,你要真正“发自内心”地付出真诚。
2015年的时候,我认识一个叫庞贺的小女孩儿,她是北京一家发廊的接待(同时也负责销售)。庞贺不到160cm的身高,瘦弱,很爱笑。
她的业绩非常好,常年居全店之首。
她从来不推销,你也根本感觉不到她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那业绩怎么做的呢?
我观察了她很久。我发现她的身上从来没有夸张的热情,她总是和风细雨、总是非常得体的和顾客交流。你和她说话,能明显感受到她的认真和用心,她会让你感觉非常“舒服”。
她上班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在前台附近。顾客来了,她迎上去、开门,先笑后说话,得体的问候,然后引导顾客到自己的发型师那里或者等候区。
顾客走了,她提前过去拉开门,然后陪同顾客出门,和顾客告别。顾客转身离开,她依旧没有回身,站在那里目送顾客直到看不见了,才回来。
因为庞贺展现的是发自内心的热情和尊重,于是会在顾客那里创建出信任,也得到回报。
今天的标题有“噱头”嫌疑,不过大家想下,庞贺做到的这些难吗?
我们是否也要认真教育负责接待的员工“走心”服务,让问候语从心底发出,并且能送顾客到电梯口、能送顾客到门外并且目送顾客远去呢?
#冯大大##美容师##发廊#
自从提交了辞职申请后,发现了一个问题,每次见到老板向他问好的时候,老板都是不搭理的,以前,见到了老板我就会主动向他问个早,或者他主动和我说话,自从提交了辞职信后,感觉像变了。
就是态度变得很冷漠很奇怪,说不出来,只能感觉得到。目前为止每个星期都会有一两个人过来面试,具体有没有合适的,老板也没有说,就算是我提交辞职申请他也是一个字也没找我谈,只是找人来面试。
我在想,我提交辞职申请,他没找我谈,证明我工作这段时间来说是不满意的,所以我辞职他不挽留,没有任何表示证明是不挽留。
而这段时间他对我的态度,让我明白到我不可惜这份工作,刚开始还觉得有点可惜了,有双休,有国家规定的法定假期,太难得了。
而我之所以要辞职,根本原因是老板脾气随时的爆发,任何问题不听解释,经常是把人骂哭的那种,有人会说,打工嘛,肯定会受气的啦,哪有打工不受委屈的。委屈可以受,但也要讲道理对不对?不能说永远是一言堂,不听人解释,只许他一个人说了算。第一次将我骂哭了,擦干眼泪接着干,冲着我发脾气了,我忍,对我工作上不满的可以改,请好好说话就行。第二次不听原因又将我骂哭了,擦干眼泪之后就真的不想干下去了,有第二次肯定还会有无数次的将你骂哭的时候。
所以我选择了离开,虽然工作难找,钱难赚,但是我还是想让自己内心轻松一点,别那么压抑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