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看了央视版《水浒传》的估计都有一个共鸣,就是骂宋江!甚至连李雪健老师自己在央视采访时候都说:“我本身不想演他”因为“他是个投降派”
我个人角度小时候也很反感宋江,但是随着年龄增长有点理解宋江了。
我是这样理解的,首先先看聚义的宗旨“替天行道”这直接就定了调子,就是像大家族家里不听话的孩子,我心里有气不痛快,想撒气,闹着想另立山头分家,并没有推翻朝廷的野心。其次梁山人物构成那真是“三教九流”人员太杂了,举几个典型的人物例子,武松可以说是嫉恶如仇、杀人如麻,孙二娘开黑店卖人肉包子的,时迁偷东西的,加上一些不得志犯些小错被朝廷惩处的官吏,宋江、林冲、杨志、杨雄、鲁智深、外加被梁山陆续归顺的卢俊义、呼延灼、秦明等高级将领,还有一部分跟随晁盖的原兄弟,看似好汉们在一起其乐融融,现在眼光看梁山内部绝不是铁板一块。
这种人员构成就造成了绝对的内部阶层分化!直接诱导了后期宋江等人诏安的想法,主张招安的恰恰是那些曾在朝廷任职的那些比如宋江、卢俊义等,反对诏安的基本是最基层的晁盖班底阮氏兄弟他们以及王英、白胜、刘唐等人。这体现了两种不同群体的格局和利益诉求。
宋江等高层人的想法我觉的是这样,队伍不断壮大梁山已经容不下这么庞大的群体,资金压力、运营成本已经到极限,但是替天行道的大旗立着,不能打家劫舍老百姓,外部环境朝廷又在围剿,未来如何发展?宋江高层要面临决择,要么就地开始攻城掠地直接选择与朝廷对抗,要么与南下方腊一决雌雄,但是自身的实力宋江等高层看在眼里,方腊已经明确反了朝廷,如果梁山也反前期必须选择联方腊还是联朝廷?(古往今来这是一道必选题!三国、南宋与辽金,甚至近代…!)不联合自身发展瓶颈最终结局内部土崩瓦解,打!前有饿狼,后有追兵。两面受敌势单力薄,只有死路一条!所以只能选择一方,选择方腊的话假设推倒了大宋那后期怎么办?后期一山怎容二虎?所以说权衡利弊宋江的选择也就是我们电视里看到的结果。
而不愿招安的人考虑的是自身生存环境的舒适程度,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自由自在岂不快活?站在小视角下这无可厚非,但是站在大格局上显然是目观短浅了!显然管理者与基层差距高下立判!
现在人纠结最多的是:“诏安是死,战死也是死不是更有尊严?”话是这么说,换位思考在那个阶层观念非常看重的古代,朝廷意味着至高无上的机构!所有宗族祖训是要讲求“忠孝两全”,“仁义礼智信的!”进入朝廷才是光宗耀祖的首选,何况故事发生在孔孟之乡的齐鲁大地!
另外电视剧里看到了“四大奸党~高俅、杨戬、童贯、蔡京”现在看他们真的是奸吗?他们可是当时体制内的公务猿,人家代表着正义,拿着朝廷的俸禄,去剿灭反臣乱党何来的奸?有人说他们对诏安的不好,在那个阶层观念根深蒂固朝代,朝廷官员怎么会正眼瞧一下这些“杀人越货,卖人肉包子的,偷鸡摸狗,杀猪卖肉之辈?”这是人之常情,最后为何毒死他们?试想这些人散漫惯了,根本不理会朝廷法治,可以说他们的层次决定了它们的归宿,换位思考你是皇帝,卧榻之下有这么一帮子既不服管,又拉帮结派的,敢挑着皇帝帽子四处撒欢的主,你作何感想?
所以说历史无对错,成王败寇!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历史背景,我们用现在的眼光来审视过去发生的事,肯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有的一切一切,都是假设。现在茶余饭后的谈资,确是历史长河中腥风血雨的明争暗斗!我们现在所交流的,错了最多是被专家、学者、网友批评指正,但古时候的他们每一个选择无时的不考验着他们的格局,决定着他们的生存,他们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