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南市北最近中高风险区域不断扩大!
好羡慕那些公务员和央企员工,就算被隔离在家不用上班,也照常拿着工资,不用为工作和生计发愁!且时不时还会被组织或领导关怀一下!
像我们这些自谋职业者,现在自己当老板的,很多员工的工资已经挣不出来了,还有房租、水电费……各种费用嗷嗷待哺!
给私营业主打工的,在家赋闲是没有工资的,不但没钱拿,还得担心自己的饭碗可能朝不保夕!因为自己的老板也已经弹尽粮绝了!
如果倒退20年,我也要参加国考!后悔了……#青岛头条#
朋友发嫂的儿子警校毕业的,但没有考上公务员。因为喜欢干警察,去市南派出所当了一名协警,一干就是十几年。工作非常出色,每天忙忙碌碌加班加点干活,任劳任怨,所长很喜欢他。多次获得各种嘉奖。唯一苦恼的是工资只有三千多,还不能转正。眼看就要四十岁了,对于辅警享受什么待遇一直没有政策。发嫂也为此事发愁。担心儿子后面的工作待遇问题。她也咨询了很多领导,但一直没有明确的答复。辅警的未来在哪里?他们会择优转正吗?或者享受事业编的待遇?哪个城市有先例?
#高考#
饭后和老同学在海边散步,说起孩子们的学业,他家老大今年高考成绩达到了预期,可是录取结果第一志愿南开大学没录取,最后去了青岛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孩子想走出青岛的愿望破灭了,家长劝了半天说这是个考公考编的大热门才勉强答应不复读。老同学有些后悔,当初有个去天津工作的机会,因为媳妇刚生了老二放弃了!如果去了,对比山东和天津的高考录取率,孩子稳稳的去南开,现在老二又面临市北区小升初摇号的问题,再加上青岛不到50%的普高率,感觉老二能上个好高中考个好大学的机会渺茫!如果有机会,他还想再去天津拼一把!
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答:是的。
昨天跟一朋友聊天,她是小学教师,单位在市南区。她说他们学校的学生整体素质就是高,还很聪明,教课的时候一点就通,不需要费太多的口舌,学生也听话,不需要在某位学渣身上耗费太多的精力,是因为这些孩子的基因好导致的,因为不少孩子的家长都是公务员或部门领导。
这要是依着这朋友的话来看,王侯将相还真的是“有种”!但是这种想法是来自于一位老师,这其实是不对的。教书育人的人都已经相信“基因有种”了,那读书还有什么意义?!学习还有什么意义?!
读书改变命运,学习使人进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去努力,怎么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这个朋友或许她想表达的是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从现在众多教育专家处可以了解到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但这个影响更多的是后天环境因素而并非基因的因素,即使是后天环境因素,那也必然离不开孩子自身的努力,没有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去读书,又怎么会有优秀的成绩呢?如果有人说他在家里不学习,只是在学校里面听一听老师讲课,只是把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做完,他就能考非常优秀的成绩,那一定是假话。或者人家所谓的不学习,是指每天回家之后要做大量的功课,读大量的书,背大量的单词,每天学习到晚上十点以后,只是在人家眼里,这个行为是回家不学习而已。
去过青岛和重庆,谈谈我的城市体验。希望对后来人有所帮助。
气候温度:青岛有海,重庆有江。受海洋比热容的影响,夏天温度重庆明显高于青岛,最近青岛最高温度不超过25度,比较凉爽;冬天青岛和重庆温度相差不太多,但是重庆让我感觉更冷一些,可能因为潮湿,感觉冷气进入了体内。青岛得分+1
城市环境:感觉青岛市南市北崂山这几个区更干净一些,建筑物看起来也干净漂亮。重庆有些卡卡角角尤其是一些老城区,没有那么干净,但是也不脏,反而多了些怀旧的味道。不相上下
房价:感觉两座城市相差不多。房价的话青岛市南市北崂山普遍在2.5w以上,重庆这个价格也能买到不错的房子。不相上下
交通便利程度:也不相上下,都有便利的地铁、国际机场、多座高铁站。但是值得一提的是,青岛没有非机动车道,电动车不太方便,摩托车也不如重庆行驶起来便捷,大众对于两轮的接受程度很低。但是重庆比青岛大太多,跨区县要开很久的车,如果只在主城区生活,影响不大。不相上下
美食与价格:青岛菜和鲁菜中的胶东菜味道相似,不辣但是咸味比较重,海鲜多且价格便宜。重庆菜跟川菜可以说几乎一致了,重辣重油,猪、鸡、鸭都会吃。对于年轻人的胃来说,我个人认为重庆的美食更多一些,火锅干锅小面鸡杂烤鱼等等,如果喜欢吃清淡,重庆也有老鸭汤啊之类的。重庆得分+1
工作与收入:我211本科毕业的同学,在重庆就业的都进入了国企、央企或者稳定的编制,重庆的好企业感觉更多一些。青岛一般学生毕业能进的,如果不是考公务员事业编,就那几个,海尔海信中车青啤,其他不知道,海尔真的不是人能待的企业,累死不说,员工真的没有一点人的尊严。我同学研究生毕业后“有幸”进去了海尔,半年之内直接快逃,没见过这种规模的企业不把员工当人的。如果能在重庆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安居乐业我觉得真的很好。重庆得分+1
最后我想说一件事情,就当个故事听。我曾经定居青岛一段时间,早上班通勤,因为距离很近,我骑着一辆电动车,以车速20km/h的速度靠马路右侧正常行驶。一辆大suv在路边停车后,没有看后视镜,驾驶员直接开车门把我别住,吓了我一跳后我用平和的语气问:“能不能开车门看看后视镜,没有车再开?”
对方是一个类似唐山事件的男人,年龄估计也就三十左右,用青岛话直接对我辱骂:“你xxx的说什么说,我就开车门怎么了?”
我说:“第一,我并没有骂你,你为什么骂人?第二,如果你把我别倒我受伤,你全责。”
对方:“骂你怎么了?你活该。撞你怎么了?我有的是钱。”
我说:“不怎么,你xx,你素质高,你文明人。”
我就走了,我说实话我全程有点懵。我在重庆念书的时候,也骑摩托车,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司机下车后说的第一句话我记得很清楚:“日妈哟,娃儿你有事没得?不好意思,没看到。”
#追梦路上的好心人#
一家三代六人结缘教育,就是沪上教育界德高望重的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
于漪老师,响当当的人物,她的故事每个上海的教育工作者学习的范本。
她一家投入教育事业。她的爱人黄世晔离休前是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儿子黄肃退休前任凯慧中学副书记、副校长,也是一名历史教师;儿媳史玲玲退休前任职于复旦大学物理系;孙女黄音在杨浦高级中学任语文教师,孙女婿尚宣廷是市北中学的物理教师。
他们三尺讲台一辈子
传道、授业、解惑
成为点亮学生生命的光
而这缕光同样在家庭里闪耀
让子女后辈“向阳而生”
并且将教书育人
视为代代相传的共同理想。
想我娘家我父亲和我这一代有好几个老师,到了我女儿这一辈,只有一个做了初中物理老师,目前也忙着准备考公务员。
我在想,坚守,真的很难,做一行爱一行也很难,做老师真要做到: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于老师,作为教育楷模,想想伟大的人之所以伟大,一定有道理的。
最后,祝所有头条好友老师们教师节快乐!